分享

《太一生水》译文

 翠竹明月 2018-07-19
原文地址:《太一生水》译文作者:隆后

《太一生水》是亡佚已久的道家著作。

《太一生水》是属于秦始皇焚烧的那一类。

《太一生水》是1993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楚墓发掘的竹简。该墓建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3世纪初,为战国中期。

《太一生水》与一起出土的《老子》甲乙丙三篇竹简尺寸造型完全一致,故断定为道家文献,另外我断定该文章成稿于《道德经》之后,至于作者是谁,是否李聃本人晚年作品,暂无以确定。

太一生水》文中“生、辅、道、水、气、神明、阴阳、四时、寒热、湿燥”字眼值得关注。而“天道贵弱”比“谦受益”更豪壮更内在更耐人寻味,想必成为至理名言并且纳入《中华成语大辞典》。

《太一生水》一直以来没有译文,今天我凭借多年来研习中华易理的经验积累,把它译成了白话文,供大家参考。

我水平有限,欢迎批评指正!

两个关键解释:

太一:道家学者布设的一个概念。最大的意思,极致的意思,整体的意思,个体的意思,也就是“太极”。

辅:支持与配合。一种作用力。

全文释义:

原文:太一生水。

白话:水是由太一生出来的

隆后:该论据来自河图术数原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原文: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白话:水返回来配合太一发生作用,于是,有了天。

原文: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白话:天返回来配合太一发生作用,于是,有了地。

隆后:以上阐述天地形成之道。

隆后:原文第二、第三句今天看来是天上太阳光与地上冰之间的关系。中华易理:丙为太阳,辛为冰,丙辛合水,即太阳之光热融化了地球冰,地面上有了温度,于是生命。

隆后:有温度才生命,有了生命便开始有文明。

原文: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白话:天地两者之间又作用了,于是,产生了神明。

隆后:神明分别指两种功能,两种力量,两种变化,两种结果,两种状态。一种人类能够搞懂,另一种人类还搞不懂,搞不懂的称神,搞得懂的称明。

原文: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

白话:神明两者之间又作用了,于是,产生了阴阳。

原文: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白话:阴阳两者之间又作用了,于是,产生了四季。

隆后:这一句是在说“两仪生四象”。

隆后:从这句不难看出,古人对大自然认识较之现代人更为局限,实际上,每天昼夜的变化与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同步的,地球既自转又公转,而自转产生昼夜正是阴阳,而公转则产生春夏秋冬正是四季。中华易理——四季隶属于四象范畴。

隆后:中华易理之四象——老阴,少阳,老阳,少阴。点击可见四象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c30dcf0100pqwt.html

原文: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热。

白话:四象之间又作用了,于是,产生了冷暖。

原文:寒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

白话:寒热之间又作用了,于是,产生了湿燥。

原文: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白话:湿燥之间又作用了,直到形成“岁”才停止演化配合。

隆后:“寒、湿、热、燥”依次为“冬、春、夏、秋”气候特征。

隆后:以上阐述年岁的形成。

隆后:那个时代人们的宇宙观尽管个别处荒唐也令我敬仰。

原文: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   

白话:所以,岁是因为有了湿燥才诞生的。

隆后:中华易理——燥生寒、寒生湿、湿生热、热胜燥,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克金。

原文:湿燥者,寒热之所生也。  

白话:湿燥,是因为有了寒热才诞生的。

原文:寒热者,四时之所生也。

白话:寒热,是因为有了四季才诞生的。

原文: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

白话:四季,是因为有了阴阳才诞生的。

原文: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

白话:阴阳,是因为有了神明才诞生的。

原文: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

白话:神明,是因为有了天地才诞生的。

原文: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白话:天地,是因为有了太一才诞生的。

原文: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

白话:所以,太一藏匿于水之中,运动于四象之中。

原文:周而又始,<???>万物母。

白话:周而又始,<温顺的水>是万物之母。

原文:一缺一盈,<???>万物经。

白话:一缺一盈,<水具有平等性>是万事万物的规律。

原文:此天之所不能杀。

白话:这种(轮回运转、平等互助)态势,是上天所不可以抹杀的。

原文:地之所不能埋。

白话:是大地所不可以掩埋的。

原文:阴阳之所不能成。

白话:是阴阳所不可以固化的。

原文:君子知此之谓<?>

白话:君子明白了这些才称得上贤能啊!

原文:下,土也,而谓之地。

白话:土居下,称谓地。

原文:上,气也,而谓之天。

白话:气居上,称谓天。

原文: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

白话:天的缺欠在西北方,相比较而言,这边地势高亢,地灵人杰。

隆后:这一句是作者在恭维统治阶级。该文章写于周朝,而周朝统治家族诞生居住就在中国西北,今陕西省。

隆后:该句内含——正是由于上天在西北方存在缺欠,那里才诞生高贵的姬姓家族。

原文: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

白话:地的缺欠在东南方,相比较而言,这边地势低洼,天荒人拙。

隆后:八卦巽宫即东南方,主雨频风大湿热,与北方干冷气候相反,不适宜北方性格人居住。

隆后:那时候黄河、洛河、渭河流域不是风沙黄尘而是山清水秀,人文环境照比其它地域也是要高尚很多。

原文: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

白话:困难发生了,对于统治者,有责任义务把剩余物质给予弱者。

原文: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白话:困难发生了,对于被统治者,也有责任义务把剩余物质给予尊者。

原文: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资于弱>,<?><?>

白话:天道贵在扶弱。削弱老成者扶持新生者。使用硬性手段制约强者。。。资助弱者。。。

隆后:该句体现出了大中华民族历史主体精神——中和主义。

隆后:从古到今,有功勋的人总是在压制新人成长。

隆后:扶弱济贫是正道。就当下国情而言,增加智者们的个人所得税,是避免为富不仁确保社会稳定和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原文: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

白话:天与地,演绎特征既相承又相对,综上这些法则。。。<不相思>。。。

原文:道亦其字也,清昏其名。

白话:道就是这样繁衍的,清与浊是它的两大特点。

隆后:道理是啥?是有爱心,是懂节制,是可成功,是再发展,是令人景仰和供人效法的。

原文: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

白话:谨遵道理做事的人,必是依托了其特点,才把事情做好并令自己成熟成长。

原文: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

白话:圣人按道理做事,也必是依托了其特点,才成功并且还能够保全自己。

隆后:该段落给《道德经》开篇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无常名”一个精到诠释。

隆后:《道德经》曾讲过“功成身退”,《天一生水》倡议“功成而身不伤”。显然,后者境界高。

隽永回味,增加理解:

该篇警示人们做事不可违背“道”理。

全文分三个段落,以天一生水乃天道展开理论,为了令读者加深印象,随即第二段又逐句由后向前重复论述。前两个段落论述宇宙生成之道。

人类是介于天地之间的,第三段落转向了对“天地人”的论述,以“天道贵弱”为论述核心,秉持中庸观念,坚持平均主义,维护新生事物,倡导优胜劣汰,旨在平抑矛盾,确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一段落,阐述团结、协作、繁衍、共赢。

第二段落,阐述爱心、奉献、平衡、维新。

第三段落,阐述贵贱、知命、节律、享福。

原文:
太一生水。
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
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热。
寒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
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   
湿燥者,寒热之所生也。  
寒热者,四时之所生也。
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
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
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
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
周而又始,<???>万物母。
一缺一盈,<???>万物经。
此天之所不能杀。
地之所不能埋。
阴阳之所不能成。
君子知此之谓<?>。

下,土也,而谓之地。
上,气也,而谓之天。
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
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

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
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资于弱,<?>于<?>。
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
道亦其字也,清昏其名。
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
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

[转载]《太一生水》译文

《太一生水》楚简,附在《道德经》丙文最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