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穴位埋线现状 目前,全国的基本情况是:4大特点 ①埋线队伍迅速扩大,医疗业务稳定增长。行业特点突出,专业组织出现;信息平台初建,埋线声誉初现;临床教学相长,科研技术进步;甘肃特色做法,全国效果突出。 ②埋线技术不断进步,临床水平逐步提高。针具的创新,实现了第一次质的飞跃;线体的创新,实现了第二次质的飞跃;“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等方法的创新是第三次质的飞跃的希望;技术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埋线医学综合的发展。 ③实践经验层出不穷,论文科研逐步攀升。科研有项目,鉴定有成果;论文上数量,专著上质量。 ④基地建设井井有条,省市县乡布局有序。省市县乡框架初定,甘肃模式基本形成;以评促建推广技术,以点带面全国联动。 目前,全国的埋线疗法从业者众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科研临床热火朝天,埋线器械层出不穷,操作技巧日臻完善,技术推广遍地开花,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个别地区四重四轻现象严重,即重经济收入、轻技术进步;重临床操作、轻科学研究;重个人突出、轻团队建设;重埋线形式、轻埋线内涵;凡此种种,严重的影响了埋线疗法的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 1、搭建平台、完善体系是大力发展埋线疗法的当务之急。 埋线疗法虽然简便验廉、疗效确切,但目前的的状况是力量分散,未能形成规模,在技术上也缺乏规范性。这种现状要求我们需要成立一个专业组织作为埋线的科研学术交流平台,集中优势资源和人才进行埋线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建立和完善埋线诊疗体系,是发展埋线疗法的当务之急。 2、培养人才、建设专科是大力发展埋线疗法的关键所在。 埋线疗法正迅速发展,各种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专科体系日趋完善。但是埋线疗法体系的发展是不令人满意的,人才队伍相对分散,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医、教、研专科体系应当加快发展。这种形势就要求我们急需与时俱进地成立横贯左右、联系上下的全国性埋线疗法学术机构来整合队伍、提高学术和促进专科体系的建设,在发展中有所作为。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经过数年的努力,埋线已形成在全国有较大覆盖面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科学技术工作者队伍,并有学术造诣较深的学科(学术)带头人、有一定学术威望的科技骨干和一批热心学会工作的队伍,且具备独立开展本专科学术活动的能力。分会一旦成立,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成立穴位埋线分会的目的、任务(目的:干事业,任务:把事业干好) 1.目的: 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的领导下,本着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深入研究和探讨穴位埋线技术在临床、科研、教学、养生保健服务中的广泛应用,具体落实各项宏观和微观任务,促进中国中医事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穴位埋线专业委员会主要研究穴位埋线的技术性标准和规范;穴位埋线的新概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对穴位埋线普及、推广、交流、科研、临床、教学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现代科技成果在穴位埋线中应用与研究;埋线针具的研究、开发以及推广和应用;线体的开发、研究、临床应用;埋线方法的创新和总结;埋线理论的传承和科学创新;埋线培训教育的规范化,从业人员高学历教育的普及化;埋线疗法普及的全球化;埋线临床保健养生领域的业务拓展。穴位埋线专业委员会是专门针对穴位埋线技术,通过对穴位埋线普及、推广、交流、科研、临床、教学等工作,促进穴位埋线的新概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展,开创穴位埋线学科发展的新局面。本专业委员会是展示穴位埋线技术的国际国内平台,是该专业领域的全球性学术组织。 2.性质 本团体是由从事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相关产业、健康产业的研究、开发、生产、流通、服务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有关行业的专家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3.任务: ⑴在全国范围内,吸收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学中从事穴位埋线方面的教育、医疗、科研、保健等工作的专业人才,以及热爱中医学事业的西医专业人才和从事中医药研究、生产的企业单位和特殊技术人才,成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穴位埋线分会。根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相关规定,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课题研究、继续教育、科技咨询等工作。 ⑵目前任务是主要研究穴位埋线的技术性标准和规范;穴位埋线的新概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对穴位埋线普及、推广、交流、科研、临床、教学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⑶发展中的任务是:现代科技成果在穴位埋线中应用与研究;埋线针具的研究、开发以及推广和应用;线体的开发、研究、临床应用;埋线方法的创新和总结;埋线理论的传承和科学创新;埋线培训教育的规范化,从业人员高学历教育的普及化;埋线疗法普及的全球化;埋线临床保健养生领域的业务拓展,开创穴位埋线学科发展的新局面。 三、业务范围 1、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依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和行业整体利益。 2、参与制定国家埋线产业为主的发展规划,向政府部门提出有关产业政策、经济立法等建议。 3、受政府委托,参与埋线产业重大投资、开发项目的前期论证,协调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监督管理。 4、经政府部门批准,在相关部门业务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1)参与制定、修订、评定穴位埋线服务机构、生产企业的相关标准,参与行业服务和质量的管理监督工作; 2)组织实施穴位埋线产业服务项目和产品的评估、推广; 3)组织实施穴位埋线产业调查和行业指标统计,开发、应用调查统计成果,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4)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穴位埋线服务相关职业技能的鉴定考核; 5)组织行业内有关评选表彰活动。 5、建立穴位埋线关联机构信息网络,按照规定编辑发行行业刊物;组织开展产业论坛和经济技术、经营管理、市场信息交流。 6、根据市场需求,引导、组织会员研发埋线产品;引进、推介国外优秀同类产品。 7、组织开展从业单位、社会组织间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借鉴、推广国内外穴位埋线医疗服务、福利机构的先进经营模式及管理经验。 8、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举办交易会、展览会。 9、组织开展穴位埋线行业“医养结合”方向从业人员的各类培训。 10、受政府部门或其他有关单位委托,承办与穴位埋线产业链有关的工作。 四、未来工作计划 1.坚持每年2次以上的学术研讨会,提高穴位埋线学术水平,促成穴位埋线学科的学术交流。 2.主导、促成学术团体内各单位的科研合作,挖掘穴位埋线疗法在医疗、保健、养生等方面的理论、实践技术的提高。 3.主导、促成学术团体和各中医药领域的科研、生产单位的各种形式的科研合作及成果转化,加强联合,通过资源整合、与合作等方式,开展多中心研究合作。 4.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穴位埋线的知识,真正发挥其简便验廉的优势,推动临床应用。 5.开展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同有关国际及地区学术团体及学者的联系与合作。 6.发展方向:微创是最高境界、长效是终极目标、技术是核心、创新是灵魂,理论的传承和创新,将使穴位埋线进一步走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