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的衍生文字

 国民一员 2018-07-19

汉字的衍生文字汉字的衍生文字
西夏文                                       古壮文(方块壮字)

汉字的衍生文字汉字的衍生文字
契丹文                                女真文

汉字的衍生文字
古白文

汉字的衍生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大类,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作为表意文字中的翘楚,汉字形成了一个汉字文化圈,深刻影响了许多后起的文字,由于汉字具有很强跨语系的适应性,许多不同语系的民族都依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这些吸取了汉字的诸多特点而创制的不同民族的文字,都可视为汉字的衍生文字,这一类型的文字,学术界称之为汉字系文字。汉字深刻影响了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以及未定语系民族的多种文字。

西夏文: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同属汉藏语系的党项族人建立的西夏王朝靠着近水楼台的优势,仿照汉字创制了西夏文,可算是汉字系文字中最为特殊的。西夏文使用于11至13世纪。它的基本笔画和字体仿照汉字的楷书,相较于汉字,笔画更为繁复。由于其构字法和外形与汉字很是雷同,所以有人说西夏文“远看似乎全认识,近看却一字也不识”。西夏文每字由一块或数小块组成,一般分为上、中、左、右、下等块,每块都有含义,以会意字为主,总字数有6000多。西夏文字自1227年西夏王朝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所灭,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少量的孑遗到明朝中叶的嘉靖年间,最终成为了一种死文字。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字的文献典籍,并由此重新识读了这一文字。西夏文字的研究成为国际上学术热门“西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块壮字:南方的壮族同胞仿照汉字创制了“方块壮字”,又称“古壮字”、“土字”或“土俗字”。产生于唐代,是由壮族一些受汉文化教育的文人(也包括巫师)借助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的。古壮字民间普遍使用的有4800多个字,另外,还有音同义同而写法不同的异体字8000多个。这种文字的构造比较复杂,按汉字的形声造字法创造,通常是由两个汉字组成,一个表音,一个表意。即:用一个读音与壮语相同或相近的汉字做壮字的音符,用另一个意义与所造壮字吻合的汉字或汉字偏旁做形旁。方块壮字通行于壮族地区,却从来没有进行过规范化和统一。虽然如此,它在民间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建国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新壮文没能取而代之,它至今仍被壮族同胞用来抄写山歌、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爱好传统文化的壮族年轻一代甚至实现了方块壮字的电脑输入。这是现今最具生命力的汉字系文字。

此外,白族同胞在公元10世纪末年开始用汉字记录本民族的语言,创造了一种用增损汉字笔画而构成的古白文。古苗文、古侗文也属于这一文字类型。

契丹文:属于阿尔泰语系的古代契丹人,在公元10世纪初,仿照汉字创制了契丹文。这种文字又分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契丹大字”的创制时间在公元920年,数字据说有数千之多,是靠增减汉字笔画而造成的。如“天”下加一“土”即表示天;“大”上加一横两点即表示大。“契丹小字”的创制时间在公元924年以后,是在改进大字和利用大字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用少量的符号表示完整的内容,又称“小简字”。它保留了“契丹大字”的表意字外,其余都是表音字,用作表音符号的字有378个。契丹文字随着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的灭亡而逐渐失传,成为一种死文字,现在供学者们探讨研读。

女真文:祖居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本无文字,建立金朝之后,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颜希尹创女真文字,于公元1119年颁行,称“女真大字”。到1138年,金熙宗参照契丹字创制颁布另一种女真文字,此即后世所称女真小字。女真字结构简单,笔画有横、直、点、撇、捺等。书写方式自上而下,由右向左换行。女真文借用汉字笔画拼写女真语,属于表意文字。女真大字为线性排列书写的单体字;女真小字大多则为合体,且其中的字素似乎更多直接采自大字。现存女真字总数已达1443个。13世纪金朝亡于蒙古人之手后,女真文仍在部分女真部族中使用至15世纪中叶,后为满文所取代。

“吏读文”和“训民正音:朝鲜族曾经使用过得“吏读文”和“训民正音”也属于仿照汉字创制的文字。朝鲜族的祖先在公元5世纪以前就开始使用汉字,后制定出一种借用汉字来记录朝鲜语的“吏读文”。到10世纪以后,“吏读文”成为一种官方文字。但由于汉语和朝鲜语毕竟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汉字很难准确地记录朝鲜语。15世纪,人们在总结使用汉字和“吏读文”经验的基础上,利用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创制了便于记写朝鲜语的“训民正音”。这种文字创于1443年,于1446年颁布。它的组字原理和汉字的反切注音方法很相似,书写以音节为单位组合成很像汉字的方块字。不料该文字颁行后却遭到了熟识汉字的士大夫们的强烈反对,视为“蛮夷之音”,以致在问世50年之后就被禁止使用。但民间的传习却未间断,到19世纪末又被宣布为官方文字,并发展为现代的朝、韩两国文字。

“片假名”与“平假名”:日本长期以来使用汉字,称汉字为“真名”,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二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草体创造日文“平假名”。假名文字虽在日本通行已久,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在2010年制定并公布的日语常用汉字表中,共收录了2136个汉字。

字喃:越南在公元10世纪前一直是中国的郡县,受汉字文化的影响很深。直至13世纪,越南才创制了自己的民族文字,称为字喃。字喃是以汉字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制的表达越南语音的新字。十五世纪起,字喃通行越南全国,但始终没能取代汉字而成为国家的正式文字。19世纪,法国殖民者入侵并在越南强行推广拉丁化拼音文字,越南人逐步接受拼音文字,1945年之后拉丁化的拼音文字“国语字”正式取代了字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