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图“四大专藏”之《永乐大典》

 国民一员 2018-07-19
国图“四大专藏”之《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书影
                     国图“四大专藏”之《永乐大典》
     
                      国图“四大专藏”之《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精美的内页
                     国图“四大专藏”之《永乐大典》
                                          有学者认为《永乐大典》的正本随葬于明世宗的永陵

国图“四大专藏”之《永乐大典》

《大英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今天,这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在世间仅存原书的4%,这是中国文化的巨大的、很可能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

永乐盛世编大典

明永乐元年(1403年),经过4年多的靖难战争刚刚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皇位的明成祖朱棣即下诏要编纂一部集中国历代古典之大成的类书,他认为“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繁,不易检阅”,故特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人组织儒士开展编纂工作,为此还特别定下了编纂的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于一书,毋厌浩繁!”从朱棣的旨意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将是一部超迈古人、空前绝顶的超级类书。其实早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棣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就想修纂一部“编辑经史子集百家之言为《类要》”的大型丛书,但由于新朝初定,百废待举,这个设想没有实施,而此时明成祖朱棣决定绍续父亲的未了之愿,无疑是想通过这样的文化盛举,来向天下昭示自己才是父亲事业的合法继承者,赢得人心,从而平息百姓对自己夺位的种种非议。接到命令后,解缙奉旨召集饱学文士147人,立即展开编纂工作,夜以继日,终于在一年后完成了任务。明成祖钦赐书名为《文献大成》,但亲自经过一番检视浏览,他认为“所纂尚多未备”,并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于是又在永乐三年(1405)再命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刘季篪等人重修,召集朝臣文士、四方宿学老儒2196人,其中国家最高学府的国子监监生达千人以上,这些饱学鸿儒分别担任编辑、校订、抄写、绘图、圈点等工作。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明成祖不惜工本,定要完成一部惠及后人的旷世大典。为了使编纂工作达到尽善尽美、网罗无遗的程度,明成祖允许编纂者调用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全部藏书,还派人到各地搜采图书,以便为编纂图书提供充分的保障。

由于参与编纂工作者无论朝野都是精挑细选的饱学之士,所以制定的类书编排方式从今天看来也是非常科学的,全书总的体例是按照《洪武正韵》的韵目,按韵分列单字,每一个单字下注音韵训释,备录篆、隶、楷、草各种字体,再依次把有关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至奇文异见、诗文词曲,随字收载。也就是以“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辑方法,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以来书籍中的有关资料整段或整篇,甚至整部一一抄录。当时辑录的图书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北剧、南戏、平话、工技、农艺、医学等,多达8000余种。其中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其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未做任何修改,甚至连明朝皇帝的名号都不避讳,因而许多宝贵的文献能保存其原貌,可称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这一点远胜于清朝编《四库全书》时普遍存在的篡改原书的现象。永乐五年(1407),辑录的成稿进呈朝廷,明成祖审阅后甚为满意,亲自为其撰写序言,并定名为《永乐大典》。接下来就是清抄,到第二年的冬天,全部工作才正式完成。

这部卷帙浩繁的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总集,保存了自有史以来到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汇集历代典籍达8000余部,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共22937卷,仅目录就达60卷,成书11095册,约3.7亿字。《永乐大典》单册,高50.3厘米,宽30厘米,每本书册开本如同城砖般大小,若是摞在一起的话,总体积足有40立方米。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时至今日,仍然占据着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的宝座。

《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巨大,收集广泛,而且正本的缮写极为工整,全书的3.7亿字全部是书手们用用毛笔以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精心抄写,无一错误。每半页八行,大字占一行,小字抄成双行,每行28个字。整部大典是用朱、墨笔写成的。朱笔主要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注者和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母、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圈点则是用内空外圆的芦、竹、骨或玉制笔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整体看起来短装美观,朱墨灿然。《永乐大典》的每页朱色的边栏都是手工绘制的,边栏四周都绘成双边,以“朱丝栏”把每半页隔成八行,版心间上下各有一条粗粗的“象鼻”,中间还有一个“鱼尾”,“鱼尾”上方记载书名和卷数,下方记载页数。行格的笔画粗细均匀,画得一丝不苟。

另外,书中插图精美,所绘山川、名物、人物、城郭等形态逼真,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精细工致,是古代书籍插图中的精品。如此精湛的画面,在中国历史艺术史中地位颇高。书为硬裱书面,由黄布包封,显得典雅庄重,被誉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罕见的珍品。《永乐大典》的外观非常精致恢弘,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显得格外庄重。书衣正面的左上方粘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永乐大典”四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说明这册书的卷数。书衣正面的右上方还粘有一个框,里面用墨笔题写一册所属的韵母,又题一字注明这一册是该韵母的第几本册子。

六百余载话聚散

 《永乐大典》修成后,由于卷数浩繁,清钞完毕后,无法刊刻,当年只能重录一部,这部抄本被后人称为“永乐钞本”或“正本”,《永乐大典》成书后,正本与原稿本一起被送入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庋藏。这座文渊阁是明太祖朱元璋时在奉天门之东修建的,现大致位置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近,靠近明朝太庙的地方。它的功能除了藏书,还是皇帝看书、论讲以及编辑图书的重要场所。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迁都北京,又遣派侍讲陈敬宗至南京,将文渊阁所储书籍各取一部包括《永乐大典》运送北京,共计100柜,装船十余艘。《永乐大典》的正本运至北京后,收藏在北京紫禁城里的文楼。正统十四年(1449)南京紫禁城发生火灾,文渊阁连同所储藏书包括《永乐大典》的原稿本全部化为灰烬,永乐正本成了世间的孤本。《永乐大典》在明代秘藏禁中,属于专供帝王御用之物。别说一般读书人,就是翰林院学士也难以有阅读的机会。《永乐大典》完成后后,明代的帝王中只有孝宗和世宗这两位很喜欢读书的皇帝常常阅读《永乐大典》。孝宗曾把《永乐大典》中的医药秘方抄赐给太医院,世宗对《永乐大典》的喜爱程度则更胜一筹,在他的案头上常备着几册《永乐大典》,他按韵索览。嘉靖三十六年(1557),皇宫失火,深爱《永乐大典》的明世宗一夜连下三四道御旨,令人奋力抢救,《永乐大典》才逃过一逃。

为预防不测,世宗于嘉靖四十一年明令“重录一部,贮之他所”,于是命礼部左侍郎高拱与国子监司业张居正“各解原务,入馆校录”,并调集儒士百余人,就史馆分录(《明世宗实录》卷512,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乙丑)。重录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重录本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一致。历时五年,至隆庆元年初,重录事成,从此,《永乐大典》有了正、副两个本子,两处收藏。原来的永乐正本一说藏于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后来毁于火;一说就此去向不明,从而引来后世的无数猜想。而重录的嘉靖副本则藏于皇史宬(即皇家档案库)。

清雍正年间,嘉靖副本由皇史宬移藏翰林院。至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为编修《四库全书》,朝廷要用嘉靖副本做参考,而此时,人们惊讶地发现,《永乐大典》居然缺失了2422卷,共计千余册,只留下9800多册。原来,雍正年间翰林院的学士就获准借阅《永乐大典》了,并且可以借回家阅读,于是许多人就效法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乾隆年间的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从此就认为“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了。当时宫内管理不严,许多太监纷纷将《永乐大典》偷盗出宫去卖钱。清道光之后,《永乐大典》更是被束之高阁,蛛网尘封,鼠啮虫咬,翰林院的官员则窃书不算偷,学了孔乙己,当了窃书公。如此,宫外的民间市场也开始关注流散的副本,外国收藏者也逐步介入,以十两银子一册的高价暗中收购。于是乎,你偷我偷大家偷,里应外合,嘉靖副本开始以惊人的速度的散佚,这期间到底丢了多少,始终是一笔糊涂账。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已不足5000册,然而监守自盗的事仍是层出不穷,据说曾给珍妃当过老师的文廷式一人就盗走了百余册。20年后的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嘉靖副本仅剩下800册,十成去了九成。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永乐大典》再度遭遇劫难。当时,义和团跟八国联军展开激战,位于北京西交民巷的翰林院也沦为战场。620日,清军和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在放火焚烧使馆的过程中,紧邻的翰林院在23日也遭火劫,珍藏《永乐大典》的敬一亭被毁,玉石俱焚,藏书四散。在激烈的巷战中,八国联军用质地厚实的《永乐大典》代替砖头,修筑防御工事,甚至用来垫马槽,或作为“上马石”。更有甚者,当侵略者的炮车陷入泥泞时,竟用《永乐大典》垫道。而“使馆中研究中国文学者,在火光中恣情拣选,抱之而奔”。一个叫翟理斯的官员,拿走卷13345中的一册,送给他父亲作为纪念品。英人莫利逊从废墟瓦砾中取走6册。英国人威尔在《庚子使馆被围记》中描述了这场浩劫:“数百年之梁柱,爆裂作巨响,似欲倾于相连之使馆中,无价文字亦多被焚,龙式之池及井中均书函狼藉,为人所抛弃”。这场灾难,使《永乐大典》损坏300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十一日,英国使馆将在大火当中移走的330多册,归还给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大部分又被总理衙门的官员私下瓜分了。到1912年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移交给京师图书馆时,仅剩下64册。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一些公私收藏家纷纷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永乐大典》零册捐献给国家。中国政府也不懈努力,从海外、民间相继收回一些,如20世纪50年代,苏联把沙俄和日本侵略者劫走的64册归还了中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归还了3册。1983年,有人写信向中国国家图书馆反映,称山东掖县一位农民家里存有一册《永乐大典》。专家立刻前去察看,确认这册《永乐大典》确实是真正的原本,这册古籍因为开本大而且平整厚实,女主人便用来压剪好的鞋的纸样。而书册天头地脚上下留白部分的纸已被剪切下派上了做鞋样、卷纸烟的用场,幸而当地仍遵循着敬惜字纸的老传统,才没有对文字部分进行破坏。时隔26年之后的2008年,《永乐大典》卷22722274“模”字韵的“湖”字一册重现于世并最终入藏国家图书馆。2014年,又一册《永乐大典》在美国洛杉矶亨廷顿图书馆被发现,包括两卷,第10270卷《教世子》和第10271卷《文王世子》。

《永乐大典》现存残本约400册,800多卷。这只及原书不到4%的大典残本目前散落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收藏机构,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入藏222册,台湾故宫博物院珍藏62册,上海图书馆收藏的1册,四川大学图书馆1册;流失到国外的,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和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亦有收藏。有意思的是,南京图图书馆还保存有一页《永乐大典》残页,虽然是张残页,但因其是《永乐大典》独一无二的组成部分而弥足珍贵。残页高度只有40多厘米,残缺10多厘米。这一残页估计是原国民政府中央图书馆在撤离南京时,不慎从准备带去台湾的《永乐大典》中丢落的。

1959年,北京图书馆将历年收集到的《永乐大典》原本和胶卷提供予中华书局,与中华书局自己收集到的《永乐大典》复制品一起进行影印出版。经过多次补充出版,正式出版的《永乐大典》已达797卷,占现存总数的99%。台湾和日本也出版了影印的《永乐大典》。2002年,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永乐大典》600年国际研讨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正式推出了原大仿真影印的《永乐大典》,并计划在几年内将世界现存的《永乐大典》全部影印完成。

旷世盛典显价值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卷帙最为浩繁,辑录最为广博的一部写本类书,在中国典籍文化史上独具魅力。自它诞生之日起,600年来文人学者对它的搜集、保护、整 理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和文化效应。《永乐大典》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最早认识到这部典籍价值的是全祖望和李绂。清雍正年间,开三礼书局,他们破天荒地得到了阅读机会,发现其中许多是“世所未见之书”,“或可补人间之缺本,或可以正后世之伪书……不可谓非宇宙之鸿宝也”。于是相约,每日读二十卷,把要辑的几种书标出来,另由四人抄写。由于卷帙浩繁,这项工作不是个人所能承担的,到第二年全祖望罢官回乡,无法继续下去,但他们已辑出王安石《周官新义》、田氏《学习蹊径》、高氏《春秋义宗》等十种典籍。清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安徽学政朱筠奏请“校《永乐大典》,择其中人不常见之书,辑之”,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批准,并专门成立了“校勘《永乐大典》散篇办书处”,著名学者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等参加了这项工作。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共辑出书籍:经部66种,史部41种,子部103种,集部175种,总计385种、4946卷。但乾隆皇帝与永乐皇帝不同,没有兼收并蓄的胸怀,对宋、明人指斥谩骂北方少数民族的言辞十分忌讳。在辑佚中坚持儒家正统观念,认为“菁华已尽,糟粕可弃”,凡佛道、戏曲、小说等概不辑录,对于牵涉违碍的言辞也毫不留情面,一概删去。有些科技方面的著作,如邓御夫的《农历200卷详细程度超过《齐民要术》,还有些军事方面的发明为怕洋人学去,也都丢掉,不加采录。甚至已经辑佚出的散片如《兼金合璧》、《晋史挥尘》等,或签出的典籍《元一统志》等重要的方志类书籍,都弃置不顾,所以,这次系统辑佚古书工作留下了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永乐大典》保存宋元的史料极为丰富,清人法式善说:“苟欲考宋元两朝制度文章,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者焉。”这样的评价一点也不过分。如卷1462014629收有《吏部条法》一书,这是一部有关宋代官吏铨叙、考绩制度的档案汇编,所记载至南宋理宗一朝,可补《宋会要》修至宁宗朝为止的这一段空缺。过去罗振玉仅据日人所藏《永乐大典》二卷中的《吏部条法》影印,已视为珍宝秘籍,现在还可据《永乐大典》再补辑七卷,这将更有利于我们对宋代职官制度的研究。而堪称一代宏典的《元经世大典》,虽《大典》中仅存片断,亦可为研究元代典章制度者用以取证。元代另一部巨籍《元一统志》,原书近八百卷,记载元代地理区划、沿革以及山川河渠、物产土贡、往古遗迹等甚详,也是研究元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20031010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在初选通过的50()档案文献中,专家评定出35()档案文献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其中,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成熟的类书《永乐大典》成功入围。

《永乐大典》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成熟的类书,其价值远远不止上面提到的几点。即便是现存的残卷,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医学、语言、地理等方面也堪称丰富的宝藏。仅以2014年在美国亨廷顿图书馆新现的一册《永乐大典》的残本为例,其中大量引用了《礼记》等12部文献,包括4部现已完全失传的文献。由此可以设想,全本的《永乐大典》该能使多少古代佚书重新面世,多少历史文化之谜将迎刃而解,那将是何等的盛事啊。

正本存毁说纷纭

《永乐大典》现存均为嘉靖副本,而永乐正本自副本诞生之后就隐晦不明,多年来,《永乐大典》正本的一直为世人极度关注,无数的学者试图破解永乐正本下落之谜。时至今日,《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共有三种说法。

一被烧毁说:至于被烧毁的时间,就存在三种看法。

一种认为发生在明万历年间,晚明学者方以智的《通雅》中,有一段关于《永乐大典》的描述,这段文字的后面有方以智儿子方中履写的注文:“《永乐大典》藏于文楼,嘉靖中火,上亟命救得免,复命儒臣摹录,隆庆元年始竟。万历中因三殿火,书遂亡。”

一种认为,发生在明亡之际,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撤离北京时肆意焚烧宫殿,《永乐大典》正本可能就毁于一旦。清初,前明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里提出:“《永乐大典》二部,今又见贮于何处也?”而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全部亡佚”。

  郭沫若在《重印永乐大典序》中说:“从此正本与副本分藏于文渊阁与皇史宬。明亡之际,文渊阁被焚,正本可能毁于此时。”

另一种认为,清代初年《永乐大典》正本改贮乾清宫,嘉庆二年(1797)乾清宫发生过一场大火,《永乐大典》正本未能幸免于难。

 二被藏在夹墙说:明代的皇史宬是皇家档案库,专门存放《实录》《圣训》《玉牒》类。重录本藏于皇史宬。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即藏在皇史宬的夹墙内,以备不测。皇史宬全砖石结构,抵防水火性能极强,而皇史宬大殿墙壁构造与其他建筑很不一般,它的东西墙厚度达3.5米,南北墙厚度达6.1米,这一奇特之处用意何在呢?将《永乐大典》正本秘藏在皇史宬的夹墙内,是有可能的。

三被随葬说:1957年,在劳动改造思想的时候就关注《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的钱钟书就为栾贵明提出《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的研究课题,栾贵明一做就是30年,其研究成果就是被随葬说。1986年,中华书局编审张忱石著《永乐大典史话》中也表示这一说法。

    那么,这部《永乐大典》正本随葬于世宗永陵的可能性就很大了。现在所见到的永陵,其规模明显比明代其他的皇陵要大,是可以随葬《永乐大典》正本的。有一个值得费解的是,世宗嘉靖帝下葬后,隆庆帝不断褒奖了编撰儒臣,而关于这部巨著,公私书目和正史野史阙载,那么正本成了陪葬品的疑点很显得突出了。

    据《明实录》记载,从三月二十二日嘉靖帝下葬二十余日起,隆庆帝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连续褒奖《永乐大典》的编撰儒臣,四月十日嘉奖徐阶等十数名儒臣同知经筵席,四月十五日,又以“重录《永乐大典》成”为由,再行褒奖。而《明实录》对《永乐大典》正本藏处只字不提。

  当然,随葬说只是来揭秘吧的猜想。究竟《永乐大典》正本是否作为陪葬品葬于永陵地宫,这一谜底,只有等待科学探测或对永陵地宫的发掘才能揭晓。但经遥感探测,永陵内部已经全部积水,《永乐大典》正本若果真随葬永陵,怕已经严重损毁,永远无法让后人看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