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念你们的名字

 鲜艳小花 2018-07-19

有人说,生而为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也有人说,行医之路,愧对家人,与疾病斗,步履维艰。近日,央视《朗读者》节目中他的故事令众人泪目。一生坚持与死神鏖战,执着献身于科研,今晚,走进吴孟超和他的医学同行们......


医者 · 吴孟超 

“我会把一生的精力贡献给医学和科学”

2016年4月,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的手术室内,来自内蒙的13岁小女孩王精琳命悬一线。为她手术的是已94岁高龄的医生吴孟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女孩的肿瘤被成功切除。

△ 王精琳(左)与母亲 图/2016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

从医至今75年,吴孟超和他的手术刀,改变了包括王精琳在内的超过16000位病患的余生。

1991年,吴孟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我国将第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右手,握过众多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食指畸变,是因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

“我不过是吴孟超,治病救人才是我的天职”

如今面对众多疑难病患,已是鲐背之年的吴孟超仍不忘当初从医时的初心。

出生在福建的他,5岁时随家人到马来西亚。1937年,抗日战争的炮声传到马来西亚,当时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领导华侨展开抗日救亡运动,15岁的吴孟超第一次知道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吴孟超决定回国参加抗日。他辗转多地,最终从云南入境。来到昆明,却发现去延安的路,只会更加漫长凶险。同学劝他,与其送死,不如科学救国

于是,吴孟超按下自己内心的激愤,成为一名同济大学医学院学生。毕业后,他来到现在第二军医大学的前身——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军医。1956年3月28日,吴孟超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像当年入党誓词里说的那样,他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信仰。他研究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体系,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震惊国际医学界。

如今,中国肝胆外科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吴孟超有很多小习惯,每次看望患者,总是先把双手搓热才和患者接触。一切从患者出发,一切为患者着想,他就这样身体力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

“我的时间不多了,必须争分夺秒”

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两封来自患者和同事的信,讲述着已是鲐背之年的吴孟超,迎难而上,游刃肝胆的样子。

听! 来自央视新闻 01:34

和吴孟超合作了三十年的护士长说,她曾看到过这个传奇医生的另一面,“手术后靠在椅子上,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96岁,他见惯了生死,也看透了生死。他知道,他只是个凡人——在未来,也注定有自己无能为力的一次落子。

于是,他抓紧时间,在每天的工作当中不浪费自己一寸的生命。96岁的他是全世界仍然站在手术台上,年龄最大的外科手术医生之一。只要不出差,吴孟超每周都要上台做手术,从不间断,而他的坚持也成为患者最大的福音。

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但吴孟超收到了更多更宝贵的东西——别人的感念。

点击视频聆听暖心诵读 ??


图文综合自央视网、《朗读者》等


 念你们的名字

---张晓风寄语医学院新生

有一天,医生会是你们第二个名字。

孩子们,这是八月初的一个早晨,流溢着一种让久经忧患的人鼻酸的,古老而宁静的幸福。助教把发榜名单寄来给我,我逐一念着,忍不住覆手在你们的名字上,为你们骄傲。 

在你们未来漫长的七年医学教育中,我只教授你们八个学分的国文,但是,我渴望能教你们如何做一个人。我愿意再说一次,我爱你们的名字,名字是天下父母满怀热望的刻痕,在万千文字中,他们所找到的是一两个最美丽、最醇厚的字眼。如果我们能用细腻的领悟力去叫别人的名字,我们便能学会更多的互敬互爱,这世界也可以因此而更美好。 

这些日子,也许你们的名字已成为乡梓邻里间一个幸运的符号,许多人用钦慕的眼光望着你们,一方无形的匾已悬在你们的眉际。有一天,医生会成为你们的第二个名字,但是,什么是医生呢?一件比常人更白的衣服?一笔比平民更饱涨的月入?一个荣耀的名字?孩子们,在你们不必讳言的快乐里,抬眼望望你们未来的路吧。 

什么是医生呢?

孩子们,当一个生命在温湿柔韧的子宫中悄然成形时,你是第一个宣布这神圣事实的人。当那蛮横的小东西在尝试转动时,你是第一个窥得他在另一个世界的心跳的人。当他陡然冲入这世界,是你的双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是你,辛苦地拉动初生儿的船纤,让他开始自己的初航。

一个外科医生常像周公旦一样,是一个简单的午餐中三次放下食物走进急救室的人。有时候,也许你只须为病人擦一点红药水,开几颗阿司匹林;有时候,你必须为病人切开肌肤,拉开肋骨,拨开肺叶,将手术刀伸入一颗深藏在胸腔中的鲜红心脏。你甚至有时必须忍受眼看血癌吞噬一个稚嫩无辜的孩童而束手无策的裂心之痛!

事实上,作为一个医者的过程正是艰苦的过程,你需要学多少东西才能免于自己的无知,你要保持怎样的荣誉心才能免于自己的无行。

在成为一个医治者之前,第一个需要被医治的,应该是我们自己。在一切的给予之前,让我们先成为一个“拥有”的人。 

这世界上不缺专家和权威,缺乏的是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孩子们,我愿意把那则“神农氏尝百草”的神话再说一遍。神话是无稽的,令人动容的是行医者的投入精神,和那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人病己病的同情。身为一个现代医生当然不必一天中毒七十余次,但贴近别人的痛苦,体谅别人的忧伤,以一个单纯的“人”的身份,恻然的探看另一个身罹疾病的“人”仍是可贵的。 

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而穷的,惟有不竭的爱能照亮受苦的灵魂请记住,你们每一天所遇见的不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是人的眼泪,人的微笑、人的故事,这是怎样的权利! 

孩子们,求全能者以广大的天心包覆你们,让你们懂得用爱心去托住别人。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你们收到的更多--我愿你们收到别人的感念。 

我知道有一天将有别人念你们的名字,在一片黄沙飞扬的乡村小路上,或是曲折迂回的荒山野岭间,将有人以感恩的嘴唇,默念你们的名字。 

医者 · 仁心 

他们生而平凡,却不忘创造更好的世界

裘法祖

“中国外科之父”

我有三位母亲,

一位是生养我的母亲,

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济,

一位是我热爱的祖国”

上世纪50年代,他开展一系列当时国内没人敢做的复杂手术,为上百万患者开辟生命之路,其刀法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他主持创建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机构,受教于他的学子中一大批已成为中国医学外科界的骨干。


屠呦呦

青蒿素发现者

曾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她和团队调查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开创性地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为保证病人用药安全,她自己带头试服。

王振义

血液病专家

曾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留给后世一个名字有什么用,

要留就留实实在在的贡献”

他带领团队奋斗八年,确立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为救更多的人,他并未申请专利,一盒药仅290元且已纳入医保。

刘彤华

病理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凡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

绝不能轻易下诊断

从业60余年,她签阅过的片子、报告多达30万份。她的诊断被誉为“全国病理诊断的金标准”。

林巧稚

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

“最爱听的声音,

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她提出和主持了大规模的子宫颈癌普查普治,一生亲手迎接五万多名新生儿,虽终身未婚却被尊称为“万婴之母”。

张孝骞

中国现代胃肠病学创始人

“病人把生命交给了我们,

我们怎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上世纪50年代,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消化专科。直到89岁,他依旧拄着拐杖去诊治病人。

曾宪九

中国现代基本外科重要奠基人

“研究课题要从临床中来

他创办我国首个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被誉为“世界外科学界的一盏明灯”。直到今天,中国现代基本外科依旧沿着他设计的框架发展前行。

侯云德

“中国干扰素之父”

曾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学习病毒学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病毒病,

为人类做出贡献

SARS、甲流、埃博拉......他与病毒斗争了一生,奠定我国分子病毒学基础,成功应对近十年历次重大疫情。

王忠诚

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创始人之一

曾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让中国的神经外科跻身于世界之林

他培养了全国近1/3的神经外科医师,将我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30年。他承受大量射线侵害,曾六患肺炎、两度胸积水,却始终不悔。

卢世璧

我国骨科泰斗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愿成为人民生命的托付

他曾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人工关节,给骨关节患者带来希望。曾年近八旬四赴地震前线,救治汶川地震伤员。自己的手指关节因多年在X光下做手术而严重变形。

资料综合自央视网、人民网、光明网等



点击「写留言」分享你的感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