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建议南京中山门外放孙权像取代青铜辟邪

 风云际会2009 2018-07-19

中山门外的青铜辟邪。

  22日,本报报道了梅花山寿星宫区域将改扩建孙权展示馆的消息。因为孙权与南京的关系长期以来被历史所淡忘,展示馆开工的消息引起了文史界人士的关心。南京出版社副社长、六朝史专家卢海鸣先生特意写了一篇《重读孙权》的文章。在他看来,仅仅建设一座展示馆来解读孙权为南京做的贡献以及孙吴文化是不够的。他建议说:南京可以为孙权塑造一尊青铜雕像,并放置在中山门外中山东路的起点处,取代被人们熟悉的那尊青铜辟邪。

疑问一:陵墓挖还是不挖?

  2009年12月曹操陵墓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的消息公布后,引起了世人广泛关注,也激起了人们对三国另两个统治者刘备和孙权陵墓的兴趣。

  不大兴土木,由危旧房屋改扩建,孙权展示馆地址为何会选择梅花山寿星宫区域?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刘东华处长告诉记者,其实这也是巧合,因为学术界对孙权陵墓有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就在今天南京东郊明孝陵前的梅花山。但是由于缺少实物,的确有不少人希望对这个陵墓进行考古挖掘。不过,近期主管部门不会同意任何的挖掘和勘探工作。

  卢海鸣介绍说,据史料记载,孙吴神凤元年(252年)四月,孙权去世,享年71岁。《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传》写道:“夏四月,权薨,时年七十一,谥曰大皇帝。秋七月,葬蒋陵。”他的宠妾步氏夫人先他而卒,赤乌元年(238年)二月,孙权追拜宠妾步氏夫人为皇后,合葬在蒋陵。另外,孙权长子孙登在赤乌四年卒,谥曰“宣明太子”,最初葬在句容,“后三年移葬钟山西蒋陵,置园邑奉守”。

  南朝齐武帝萧赜曾游历孙权陵。《南齐书》记载:“世祖游孙陵,望东冶。”南朝齐梁年间,诗人何逊途经孙权陵时,写下了《行经孙氏陵》一诗:“苔石疑文字,荆坟失是非。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银海终无浪,金凫会不飞。阒寂今如此,望望沾人衣。”他说,在南宋时期,孙权陵墓所在地被称作“孙陵冈”。南宋文人曾极在游历孙权陵墓后触景生情,写下了《金陵百咏·吴大帝陵》一诗咏叹道:“老瞒虎裂横中州,何物生儿作仲谋。四十帝中功第一,坏陵无主使人愁。”

  而到了明朝,文人张岱《陶庵梦忆》中写到朱元璋选定明孝陵墓址后,因陵墓前面有孙权陵,负责明孝陵工程事务的官员李新向朱元璋请示要将孙权陵迁走。“门左有孙权墓,请徙。”朱元璋说:“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就这样,孙权陵侥幸得以保存下来。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进士、上元(今南京)人王友亮《吴大帝陵》诗写道:“金汤半壁起宏图,毕竟孙郎与众殊。继业父兄仍手创,资财文武悉心输。坚持虎斗三分鼎,早奠龙蟠六代都。留得一抔山色里,南朝陵寝没秋芜。”

  由此看来,孙权陵墓曾称蒋陵、吴大帝陵、孙陵、孙权墓。虽然名称多变,但和四川奉节、成都、彭山等地都在“争抢”刘备陵墓不同。卢海鸣认为:孙权陵墓的位置基本没有任何异议。

疑问二:“省保” 单位其实是误写

  在梅花山,现在有一块碑,上面写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刘东华告诉记者,这实际上是误写。因为在198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将孙权陵所在的梅花山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竖立了这块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在这块碑上,孙权陵墓被称作“孙权墓”。

  卢海鸣认为,按照我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一国之君的墓葬通常称作陵,其他人的称作墓。连孙中山先生的墓葬也不例外,被称作“中山陵”。孙权作为一代帝王,其墓葬称作“孙权墓”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原貌的。他建议,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次建展示馆时建议可以综合蒋陵、吴大帝陵、孙陵等这些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名称,将其改称作“吴大帝孙权陵”。同时,还建议将“孙权陵”提升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卢海鸣说,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是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都城,孙吴共历4帝,存在50年6个月,此后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定都于南京,所以南京才被称作“六朝古都”。而后来南唐、明朝初年、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又在南京定都,南京又被称作“十朝都会”。如果再看一看孙权的功绩,“升级”更理所当然。

  定都建业后,孙权仿照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建造吴(今苏州)的城郭宫室的方法,建造建业城,奠定了东晋南朝建康都城的规模和基础;孙权重视农业生产,大兴屯田,广修水利,初步改变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落后的局面,解决了军粮和民食问题;孙权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吴国的青瓷制造业、造船业、冶铸业等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孙权注重发展海外贸易,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远征,到达夷洲(今中国台湾),这是南京与台湾最早交流的历史记载,也是祖国大陆与台湾直接交流的最早记载;孙权在建业的一系列活动,终于使吴国由最初的江东五郡之地发展成为拥有江南半壁河山,是魏、蜀、吴三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

  记者在今年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中看到,“孙权墓”的分类属于古墓葬。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江苏省内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次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高级保护级别,具有较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由于缺乏实物,“孙权墓”并不被评审团“待见”。

建议:孙权像取代青铜辟邪

  目前,中山陵园管理局对“孙权墓”这一历史遗迹的利用很有限。记者了解到,1993年,梅花山东麓建造了一座孙权故事园。园中心竖立一座高大的孙权石像,底座正面镌刻“东吴大帝孙权”6个大字。石像高3.5米,底座高1.6米,通高5.1米。由南京市知名的雕塑家张祥水先生设计雕刻。石像西南侧,有一座扇形的孙权故事画廊,廊分四间,画廊的墙壁上镶嵌有12幅孙权故事浮雕石刻。

  卢海鸣觉得,孙权展示馆集中展览陈列与孙权有关的文物和图片,可以扩大孙权在南京乃至全国的影响,还原孙权在历史上的应有地位。

  但除了一块不起眼的“孙权墓”文物保护标志牌和孙权故事园中一尊由中山陵园管理局请人雕刻的“东吴大帝孙权”大理石雕像外,周围很难找到更多的纪念物了。因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为他塑造一尊青铜雕像,以纪念他开创南京建都史的首创之功。

  孙权塑像放在哪里合适呢?卢海鸣建议:“最理想的地点就是放在中山门外中山东路的起点。一方面与新街口孙中山铜像遥相呼应,寓意着南京由孙权建都,从此阔步走上中国历史的舞台,最后由孙中山先生创立民国,结束封建帝制。另一方面,可以取代现在安置在中山门外的青铜辟邪,表明南京人民在新时期解放思想,建功立业,奋勇争先。”

  他表示,“辟邪是南朝王侯墓前的神道石兽,是墓葬的标志物,同时也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权力和尊严,并含有避除邪恶之意。青铜辟邪放置在中山门外南京城的要道口,实在是不合时宜。而放置孙权铜像不仅富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建功立业’的现实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