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小县城年赚500亿,你以为是开矿?不,是开打印店

 村上龙 2018-07-19


大家好,我是蛋蛋姐

前两天公司的打印机坏了

一个新来的实习生出去帮我复印文件

回来就跟我吐槽

这复印费太贵了

一张就要1块钱

他从小到大就没见过这么贵的复印费


她骄傲地跟我讲述了

一段关于打印店的故事


她为啥这么清楚呢

没错,这些打印店

全都是他们那儿的人开的

蛋蛋姐我看完心里一惊

如此亲亲联合、6到飞起的

到底是个啥地方呢


它就是传说中

打印复印拉动GDP

实现脱贫致富的湖南新化

一个县140万人就有30多万人

从事打印复印相关行业

而每十个新化人

就有一个在复印店工作


更恐怖的是

这些湖南新化人

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

打印复印军团

占据了全国85%的打印市场


只要中国有人的地方

就有他们的快印店

只要有他们在的地方

打印复印就便宜的不得了

但是由于规模太庞大了

据相关从业者保守估计

他们一年能赚500亿


最近在微博上大火的

北大博士冯军旗的论文

便讲述了在各大高校

或者商务楼周围

那些小则十几平

大则像厂房似的

湖南新化打印复印店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想问

复印五分,打印一角

量大从优的复印打印店

怎么看都是个小本买卖啊


其实在打印复印店背后

集结了新化从业者

好几代人的智慧

他们不光是大家的论文拯救者

其实还是一个集维修、贸易

并进行生产制造的实业家

细数新化打印复印的产业生命史

完全就是一场让人惊心动魄的

江湖风云录



本文资料主要来源于

北大博士冯军旗的论文

《新化复印产业的生命史》


关于这里的神奇传说

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讲起


1960年,在湖南新化县

因家庭成分不好

早早辍学的易代育易代兴兄弟

为了谋生

跟着一个张姓师傅跑江湖


虽然跑江湖乍一听很酷

在武侠小说里散发着

劫富济贫的浪子气息

但现实生活中这兄弟俩干啥的呢

修钢板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执着于修钢板的易代兴

进化出了不一定能修好

但啥都能修一修的本领


有一次他在涪陵人民银行

发现那里打出来的

文件内容都不整齐


不过内容不整齐

就是word排版有问题呗

但在当时那个年代

别说word了

连台电脑都没有

全靠古老的机械打字机

纯手工操作


所以易代兴悄悄观察打字机

发现是定位铃有问题

解决起来也简单

把定位铃移个位置就行了

整个过程都用不了三秒钟


按理说易代兴这时候

只要把问题指出来

就可以收获打字员

崇拜的眼神了


但易代兴暗自窃喜

从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

于是他外表稳如老狗

内心激动一批地对打字员说


“同志,你们有没有开水啊”


趁打字员给他倒水的间隙

他晃了晃定位铃

果然是这里的问题

这下百分百确定了

于是进行下一步操作

他假装毫无波澜地

对打字员说


你别看我是修钢板的

其实我还专业修打字机

你看你这打字机有问题

我可以给你修

但我们修是包修

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候修好

就是45块钱

一锤子买卖


45块钱在当时可是巨款啊

十块钱都能买到80斤大米

既然海口夸下了

易代兴说修就修

东一榔锤西一棒头

……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有点懵

不是说移个位置就好了

这叮叮当当的是干啥呢


其实易代兴用的

便是传说中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凭本事看出来的问题

肯定不能随便告诉别人啊

所以就胡乱搞了一套

迷惑打字员


打字员一看这小伙子

龙飞凤舞的模样

感觉其技艺特别高超

便把这生意定下了


从此以后

兄弟俩走上了维修打字机之路

为了锻炼维修技术

哪里打字机坏了他们去哪里

然后把打字机拆了装装了拆

折腾折腾修不好咋办呢

那就跑


靠着这些有点缺德的骚操作

他们渐渐成了

打字机维修界的大神

甚至招起了徒弟


而易代育的徒弟袁锡楚

便成了后来

新化复印产业元老

邹联的师傅


在上世纪70年代

一直靠着修钢笔、修锁

修手电筒、修缝纫机的邹联经

机缘巧合下在袁锡楚那里

体会到修打印机的奇妙感受

从此致力于将

维修打印机事业发扬光大

与易家俩兄弟

成为了湖南新化复印打印大军的

两股最原始力量


当时的邹联经一年

就在老家赚了栋三层小洋房


但悲催的是

这个时候中国正处于

计划经济时期

不允许私人经商

所以他们开始

在违法的边缘试探

并利用自己的技术

伪造单位介绍信

私刻单位公章


对此易代兴回忆道


我记得很清楚,我那时伪造的是武昌红星文化厂,但那个时候也不懂什么叫办公设备,只知道这个跟文化有关,我自己伪造的公章,刻的。


介绍信就写我厂为了支援外地,特派我厂技术人员×××到某地,维修打字机、油印机等。介绍信和公章都是自己刻的,开始用钢板刻,刻了用油印机印。


而邹联经胆子更大

连发票和价格表都私自印上了

虽然都是违法经营

但却也因此规范了

新化打印复印行业的发展


不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由于油印机印刷的介绍信模糊

肥皂刻的公章颜色太淡

所以他们并没有逃过

公安人员的法眼

终于被抓进了看守所


自此他们开始被抓了放

放了继续流动打印的日子


有一次易代兴流动到四川

还因为所穿衣服过于时尚

被当做蒋匪特务抓了起来

而邹联经呢

几乎隔一两年就要被抓一次

比较励志的是

无论他们进了哪里的牢子

都没有放弃过

维修打印机的梦想


1978年国家政策松动

新化县相关部门决定

成立新化县洋溪打字机维修厂

由邹联经出任业务厂长

有了合法身份的邹联经和易家兄弟

终于迎来了维修打印机的春天


抱着让大家共同富裕的心愿

邹联经还常常拿着各种设备

回老家带徒弟

现场示范

办培训班

加上政府的支持

到了1983年

新化县从事这个行业的

已经有200多人


新化人维修打印技术出神入化之后

很多人又开始发现复印机的商机

那时候是1986年

喜欢钻研的龙三沅

在河北邯郸汉光复印厂与复印机相遇

当时复印机是个新鲜玩意儿

全从美国日本进口

而好奇心特别强的龙三沅

便在这里学起了维修复印机


这一学不得了了

素有“技术学霸”之称的新化人

认识到这种新技术的存在后

都开始攀比模仿起来

生怕自己在技术进步中落后


到1987年

新化县从事该行业的人

已经有2000人


这时领头人物邹联经

又突然意识到

机器不仅可以拿来修

还可以拿来用啊

于是他从长沙搞了一台佳能复印机

办起了中国第一家

为老百姓服务的复印店


而此时在西藏

做流动维修的龙三沅

用12万块钱买了一台坏的复印机

修好后不约而同地做起了

打印复印的业务


按理说

在新化人的模仿攀比中

打印复印业务是不是

要在中国遍地开花了


然而并没有

因为当时一台坏了的复印机

都要12万

对于很多没有资本的普通人来说

砸锅卖铁也弄不来


巧的是有个新化人

在买打印机零件的时候

发现台湾竟有大量的二手复印机

这是因为当时的台湾

经常从美国、日本

进口一些废五金

旧复印机就是其中一种


但台湾人没搞过维修啊

不知道旧复印机的价值

基本都是拆解卖掉

但新化人呢

正好需要大量旧复印机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

新化人都跑去台湾买旧复印机

一台最多万把块

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后来新化人直接从外国进口

自己买、自己修、

自己用、自己卖

从此建立了完整的

新化人二手复印机产业链


到1995年的时候

新化从事该行业的人

已经有了5000多人


随着产业链的完善

有些新化复印打印店

一年就能挣七八万

而当时一个普通工人工资

才每月200块左右


面对这种巨额利润

新化的男女老少蜂拥而上

90%的人都驮着自己维修

或组装的二手打印机

转战大江南北

小孩们在耳濡目染下

连拼音还没学会

就已经学会拆解复印机

并拿来当变形金刚玩


他们还不断进行产业升级

建立了逼格更高的图文店

什么喷绘机、彩打机

一应俱全


当时国外一台彩色打印机100多万

让厂家维修一次就要三四千

不是资金雄厚

技术超神的新化人

根本玩不起


所以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新化人搞不到的


这时有一部分新化人

已经不满足于从外国进口二手机

那他们还要干啥呢

自己造!


2004年

新化人曾文辉决定

在福建投资生产写真机

其实就是一种大型打印机

广告行业必不可少

由于没有核心技术

只能从国外进口配件

在国内组装生产


这个说白了就是代加工的生产

却让曾文辉爆发出了灵感

要是让打广告的写真机

和专业打地图的绘图仪

进行合体

玩起来该多酷啊



带着这个大胆的想法

曾文辉和清华大学物理系合作

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

具有写真绘图功能的写真机

并且这个设备不仅畅销国内

还出口了40多个国家

让一部分新化人

从维修贸易的小商贩

变成了实业家


如今在北京

他们的店面

三步一哨、五步一岗

凡有新化人出没的地方

打印价格低到令人咋舌

就像外来物种入侵一样

干掉了许多本地打印店


不过他们价格之低

能让外省人无路可走

一方面是因为

新化人从设备到纸张

都可以互相帮衬

再就是他们自己维修

省了一年低则十几万的成本

整个市场内部价格透明

又有竞争

才有了如此实惠的价格


这种自产自销

自己没有的设备亲戚有

自己不会的技能朋友会的

新化打印复印军团

以压倒性的优势

占据了全国打印复印市场

一年保守估计能赚500亿


如今

就连中国文印产业博览会

都在新化这个小县城举办

还成了国家商务部重点扶持展会


与沙县人做小吃

温州人产皮鞋

桐庐人干快递一样

大概没有人会想到

如今这个小县城500亿的庞大产业

竟源自于当初那个修钢板的人

在打字机前的那轻轻一瞥


从维修打印机

到维修复印机

从做二手复印机市场

到办公全套图文店

从一个小小维修工

到生产创新的实业家


他们不仅因敢想敢闯

改变了当年面朝黄土背朝天

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命运

还改变了整个小家族的命运

并将其编织进了

中国打印复印产业的生命史


蛋蛋姐想说的是

时代也许会有它的局限性

政策也会有它的滞后性

但所有的财富神话背后

必然都有一种抓住一件小事

然后把它死磕到极致的精神


选定一条路

自强好学尽人事

紧跟政策看天命

双剑合璧

才能天下无敌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