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诞生忠贞爱情的城市——维罗纳

 红翡綠翠 2018-07-19


 

维罗纳是意大利北部一座富庶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传说中的朱丽叶和罗密欧的故乡,意大利北方的重要门户。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背靠阿尔卑斯山,面向波河平原,横贯都灵、米兰到威尼斯的高速公路同南北向通往奥地利到欧洲内陆的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分别与这两条高速公路平行的铁路也在此相交,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生活富足。

    该城建城年代久远,最早为高卢人所建。公元前一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建成了繁荣的集市,辉煌一时,同时也留下大量古罗马式建筑,有露天剧场、拱门、桥梁等,被认为是除罗马以外最罗马化的城市。

    罗马帝国灭亡后先后成为哥特人、伦巴第人、法兰克人的重镇,12世纪成为自由城邦。1262年,马斯蒂诺·德拉斯卡拉(Mastino Della Scala)被选为行政长官,此后长期受这一家族统治。但这个家族支持文化艺术事业,使这里的文化艺术大为繁荣。

    大诗人但丁流亡在此,受到礼遇。他在《神曲》中就写到这一家族的一些功绩。文艺复兴时期这里还出了一位鼎鼎大名的画家维罗内塞(Veronese,这一姓就是Verona的形容词)

       1387年德拉斯卡拉家族让位于维斯孔蒂家族,1405年归属威尼斯共和国,后被法国和奥地利占领,1797年曾爆发大规模反法国统治的斗争。18661016日加入意大利王国。

       194318日在这里对墨索里尼的大议会(法西斯党的最高权力机构,类似于现代政党的政治局)的19名成员(6名缺席)进行审判,11日处决了其中的12人。这一事件也是这座城市的一大光荣。维罗纳悠久的历史为这里留下大量文物古迹,是北部地区古迹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古罗马时代的一座桥梁至今仍然可通行,另一座虽已倒塌,但桥墩仍立在河中。古城墙部分已毁,但其规模依然可见。此外,这里还流传着一些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使这座古城更蒙上一层迷人的色彩。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维罗纳城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维罗纳是维罗纳省的省会,人口约26万,是威尼托大区仅次于威尼斯的第二大城市。这里经济十分发达,工业有机械、造纸、化工、食品、制糖、家具等,农业和园林业非常著名,是国际农业马匹交易会和谷物集散地,大量出产谷物、蔬菜和水果。手工业有贵金属和大理石加工等。旅游和文化事业也很发达,这里每年夏季在古罗马时代的露天竞技场演出歌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

    阿雷纳(古罗马露天竞技场)(Arena)

  阿雷纳(Arena)原意是校场的意思,其功能与罗马露天竞技场完全一样。当时在这样的竞技场内竞技、斗兽、操练兵马时需在场地铺一层细沙(arena在意大利文中是沙子的意思)。这一建筑也称为维罗纳露天剧场、露天竞技场。竞技场位于市中心,建于公元一世纪初。古罗马人在征服欧洲期间总共建了78座规模大的竞技场。目前除了罗马和维罗纳的两座竞技场外,在欧洲其他国家还有几座基本保存完好。


 阿雷纳是维罗纳最著名的古迹,保存相当完整,其外形与罗马竞技场极为相似,也是椭圆形,长直径138米,短直径109米,高30米。竞技场分内外两圈,外圈分为3层,用大理石砌成。这是3世纪加利埃诺皇帝命令在外围筑起的一圈围墙,用以保护这一古迹。现在,这一围墙只剩下短短一小段上下两层共计8个窗口的残壁,很像这座剧场的翅膀,这里的人们就直呼其为翅膀。内圈分上下两层,周围有72个拱门。场内正中是表演场地,长73米,宽44米,四周是台阶式观众席,由下向上,一圈比一圈大,共40圈,可容纳观众3万多人。据说,诗人但丁流亡到此时,看到了阿雷纳,对他在《神曲》中关于地狱的描写很有启发。

 阿雷纳保存完好,仍能用于演出。这里的歌剧艺术史大约也有400余年了。维瓦尔第在此演出过,莫扎特14岁第一次访问意大利也曾在里登台献艺。在1856年和1859年,有人曾启用这座古老的罗马剧场,上演罗西尼和多尼采蒂的歌剧。现在则是每年7月到9月都要在这里演出著名歌剧,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大盛事。这一活动始于1913年,这一年是意大利伟大作曲家威尔第诞辰100周年,意大利举国上下隆重庆祝。出生于维罗纳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扮演奥赛罗的名角泽纳泰洛一天突发奇想:阿雷纳这么著名,何不在这个竞技场演出威尔第的名著《阿伊达》以示庆祝?可是,这样一座废弃千年的古校场,能否有理想的声响效果没有把握。于是他与妻子和剧院经纪人等一起来到竞技场,不用麦克风试唱,朋友们到各角落试听,发现声音效果竟意外理想。于是赶紧排练,最后于当年810日正式演出了《阿依达》。

 这部歌剧是威尔第受埃及人之约为庆祝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而写的,取材于埃及历史,演出阵容庞大,布景不惜工本,有时马匹、骆驼也上台,在这一大型露天剧场演出十分合适。泽纳泰洛的这次演出有乐队演奏员120人,合唱队演员180人,芭蕾舞演员35名,群众演员400人,也用上了马和公牛,整个剧场座无虚席,收入颇丰。出席的有普契尼、马斯卡尼、皮泽蒂等音乐大师,也有卡夫卡、高尔基这样知名的文学家。从此以后,除了1915年到1918年、1940年到1945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外,每年夏天都在这里举行这种盛大的歌剧演出,演出的剧目都是著名的歌剧,如《阿依达》、《图兰多》、《命运的力量》、《歌女焦孔达》、《茶花女》、《艺术家的生涯》,《梅菲斯特》等。

 每次演出都在晚上,观众在入场时每人发一小包蜡烛,演出开始前,一名身着古装的司锣者上场,三声大锣响过,场内灯光转暗,这时在观众席的三面石阶上,无数的烛光纷纷闪烁,如同点点繁星,同时大型管弦乐团奏出优美的歌剧前奏曲,给人仙境般的感觉。这样的演出场场爆满,门票需在一年前预定,市内旅馆爆满,一些人只能住在市民家里,旅游业大受其惠。

 朱丽叶之家(La Casa di Giulietta

  传说中的朱丽叶的故居,在市中心芳草广场(Piazza delle Erbe)附近的卡佩洛街上,门牌23号。朱丽叶姓卡普莱蒂,所以这里的标牌是卡普莱蒂之家。这里常常挤满了游客。这是一个典型的中世纪楼房院落,保存相当完好,红砖砌墙,大理石为基,院内墙上爬满常青藤,古朴幽雅。

  进大门是一尊朱丽叶青铜塑像,亭亭玉立,深情而又略带哀怨,似乎仍在期待罗密欧翩翩来临。游人和造访者每每与这尊铜像合影留念。很多情侣站在朱丽叶的铜像前表达永结百年之好的愿望。右侧是一个小门洞,拾阶而上是一个大屋,布置为闺房模样,屋外朝院内有个阳台,距旁边的墙头不远,据说就是当年罗密欧从墙上攀来与朱丽叶共诉衷肠的阳台。由大屋室内楼梯向上又是一层居室,布置有古代家具和工具等。从楼房的规模看,这是一个殷实之家。

1980年本文作者与同学在朱丽叶阳台上

  

   这一经典爱情故事的男主角罗密欧姓蒙特基。罗密欧之家(la Casa di Romeo)在斯卡利杰雷街4号,离朱丽叶故居不远。这是一幢很古老的房屋,墙壁破旧,不对外开放。门口上方的石碑标出是他的故居,上面刻有莎士比亚的这一悲剧中的台词:啊!罗密欧,你在哪里……”

       15世纪是两个意大利作家率先分别写出这一故事,书名都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发生在锡耶纳市。作家班戴洛(Matteo Bandello14851561)尤其将朱丽叶服毒假死一段大肆渲染,绘声绘色,更加感人。

    莎士比亚在此基础上写出了那部名剧。由于是小说,故事是否真实很难确定,可是维罗纳人却认为莎翁这一剧作情节千真万确,便利用了这一小说和剧作,找到了这么一个民居,认定是朱丽叶的故居。市政府在1905年购下这座房屋,修缮布置,作为古迹开放,吸引各地游客,每年的来访者达100多万,不能不说意大利人确实生财有道。

    当地人还以作为这对情侣的乡亲而自豪,成立了亲爱的朱丽叶俱乐部,对世界各地痴情男女不断给朱丽叶写来的信认真复信,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很多人直接将表达爱情的信贴在这里的墙上。为保护这座文物,管理者呼吁人们改用互联网发电子邮件。朱丽叶之家的二楼还专门设了一间举行婚礼仪式的房间,自然吸引了无数情侣千里迢迢来此举行婚礼,借此表示像这对情侣一样永远忠实于爱情。

朱丽叶之墓(La Tomba di Giulietta

这是传说中的朱丽叶之墓,靠近阿莱亚尔迪桥。这里风景优美,周围花草丛生,树木繁茂。朱丽叶的墓地在一所圣方济各修道院里。在莎士比亚那部名剧中,朱丽叶和罗密欧相爱之后,在神父的帮助下,在这座修道院里秘密举行了婚礼。后来,这对情人也是以剑刎颈死在这里的。地下室里停放着一口粉红色大理石棺,据说,朱丽叶死后被安葬于此。其实这只是一口空棺,连石棺盖也没有,但人们愿意信以为真,很多情侣想方设法挖取石棺上的一点碎块,修道院也睁只眼闭只眼,可见并非珍贵文物。很多人送来鲜花,石棺旁还放了很多人寄来的信件。

旁边是一个湿壁画艺术馆(iIl Museodegli Affreschi),陈列一些湿壁画作品,地下一楼还有罗马时代的器皿展示。

布拉广场(Piazza Brà)

布拉广场是市内最大的广场,呈不规则三角形,内有精致的花园和喷泉以及艾玛努埃尔二世铜像。旁边白色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巴尔比埃里宫(Palazzo Barbieri),现在是市政厅,建于1838年。市政厅左侧的高大建筑物是过去最高军事机关所在地,叫作Gran Guardia,即大警卫团,建于1610年,以城墙为据点,现在是举办展览和会议的地方。Bra是东北部库内奥地区的一个小镇的名称,这一广场为何取这一名称已无从可考,连当地人也说不清楚。

芳草广场(Piazza delle Erbe

这是市中心的一个主要广场,从中世纪到现在一直是市内传统的蔬菜水果市场,所以也有人译为蔬菜广场。现在这里除出售蔬菜水果外,也有食品、服装、日常用品等摊位,十分热闹。场内立有圣母抱着耶酥的铜像和一座喷泉,喷泉很精美,是这座城市的标志之一。广场四周是各色建筑物、雕塑与石柱,最北端是巴洛克式的马菲伊宫(Palazzo Maffei),建于1668年,白色墙壁顶端立着6座神像。左边是加尔德洛塔(La Torre Gardello),是德拉·斯卡拉家族于1370年竖立的,上面的石柱塑有威尼斯共和国国徽带翼的狮子,1626年又增建了钟楼。广场的右边是市政宫(Palazzo del Comune),前方有高达83.6米的兰贝尔蒂塔(La TorreLamberti),建于1172年,有电梯可达塔顶鸟瞰全市风光。继续往北是绅士广场。


中世纪时,芳草广场是商业中心,绅士广场是政治中心。现在绅士广场比较僻静,当地人称之为大沙龙。广场四周一圈建筑物以5个拱门相连,拱门成为广场出入口。每座门上有一个名人雕像,其中一人是医生和人文主义者弗朗卡斯托罗(Girolamo Francastoro),手中托一大石球。当地流传一种说法,说他在等第一个正人君子行经其下时将球抛下,落在其头上。事实上,石球当然不会落下,这说明这里没有一个正人君子。这是维罗纳人的一种自我嘲笑。广场中心是但丁雕像,建于1865年奥地利占领时期,其用意当然是警告市民不要出卖自己的祖国。

主教教堂(Il Duomo

主教教堂建于12世纪初,后来在1516世纪又陆续扩建,形成原来有圆顶、弧形拱门的罗马式建筑与后来的尖顶哥特式建筑的混合式风格,门前的广场面积与教堂面积完全相等。外面的罗马式柱廊非常雅致,上下两层石柱,排列一致,穹拱也完全一致,显得非常和谐。柱廊顶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早在5世纪即已存在。教堂内部完全是哥特式,礼拜堂左侧有文艺复兴著名画家提香于1535年画的湿壁画《圣母升天》,画面与他20年前在威尼斯画的同一题材的不同。这里的圣母面向下,像是依依不舍,前者则是昂首直奔天堂。这是这位名家在此的唯一一幅画作。

老城堡Il Castel vecchio

老城堡是统治维罗纳的德拉·斯卡拉家族的城堡,砖红色,跨在阿迪杰河上,是当地中世纪最重要的民用建筑,是欣赏维罗纳风光的最佳地点之一。由于德拉·斯卡拉家族也称为斯卡利埃里(Scaglieri)家族,所以这一城堡也称斯卡利埃里城堡1354年到1357年由这一家族的康格朗德二世下令建造。

左起:吕同六教授、Bianca、Massina和温承德(1980年,维罗纳)


外围为不规则型,围以宽而深的壕沟,沟内注水,防范严密。右为堡垒,中央广场为操练场,左边为其住处和办公处。旁边的小教堂叫古圣母教堂,是这一家族的专用教堂。但丁流亡这里时是这一家族的上宾,常来这一教堂。城堡外有这一家族的墓地。这一城堡现为市立美术馆,内有14至十八世纪的绘画、雕刻、工艺品等,都是当地极具价值的艺术品。其中第24室有文艺复兴时期名画家维罗内塞的9幅名作,12室有名画家贝利尼的《基督被钉上十字架》等。

1980年本文作者与同学在维罗纳游学


 大圣泽诺教堂(La Chiesa di San Zeno Maggiore)

  这一教堂是意大利北方屈指可数的罗马式教堂之一,也是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初建于四世纪,九世纪改建,1120年扩建为现在的规模。它的正面用彩色岩石组建而成,集罗马和哥特式风格于一身。教堂仅一大门,两扇大门各有24幅铜浮雕,1138年铸成,描写维罗纳的保护神泽诺的一生事迹,很有感染力。他的墓在堂内祭坛下。相传他是十四世纪的一名渔民,有一天,他在打渔后发现一个人被一头发疯的公牛拖入流经市内的阿迪杰河,他便划了一个十字,这个人得救。他被认为是圣人。

 

  摘自《意大利之旅》

(刘儒庭温承德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