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和李商隐的一次诗文过招,通过林黛玉之口说出,曹雪芹胜

 范良光 2018-07-19

林黛玉的诗才是《红楼梦》之冠,极少会有其他人会在诗情上超越林黛玉。尤其黛玉的诗更是透露出她人生的际遇以及心路历程。但林黛玉的诗,其实和李商隐的诗有些类似的效果,但原文中林黛玉偏偏说自己不喜欢李义山的诗。这其实是曹雪芹和李商隐的一次巧妙过招,很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不过通过林黛玉之口说出,还是给林黛玉造成了一点困扰。当然我认为曹雪芹大战李商隐应该是曹雪芹胜了。

曹雪芹和李商隐的一次诗文过招,通过林黛玉之口说出,曹雪芹胜

四十回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要把残荷拔去。”宝玉立刻说是好诗,这些残荷也因之留下了。

林黛玉这句诗引用的诗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原诗诗这样的: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曹雪芹和李商隐的一次诗文过招,通过林黛玉之口说出,曹雪芹胜

看过原诗我们会发现林黛玉口中的诗与李商隐的原文并不同。林黛玉给李商隐的原诗改了一个字。将原文: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枯”字改成“残”字。我认为这是《红楼梦》最秒的一笔。作者通过林黛玉之口改了诗,而且改的比原诗更有意境。“枯荷”写实,很具象;“残荷”写意,很意象。这其实是二度创作。只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林黛玉是研究过李商隐的。只有深入研究才可以做出客观以及精确的修改。虽然这个而修改是曹雪芹的得意之作。但他将这个功劳送给了林黛玉,我认为就是写林黛玉是开始喜欢,后期又排斥李商隐的。

林黛玉的身世造成她敏感细腻的心思,多愁善感的性格。李商隐的诗,在早期一定吸引影响林黛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些对成长期的林黛玉造成强烈的思想共鸣。所以林黛玉深入研究过李商隐的诗,并不断推敲揣摩,甚至修改。你看她张口就是“留得残荷听雨声”,而不是原文“留得枯荷听雨声”。作者故意这么写,就是告诉读者,林黛玉这句话“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有问题。

曹雪芹和李商隐的一次诗文过招,通过林黛玉之口说出,曹雪芹胜

那么林黛玉为什么说,“我最不喜李义山的诗”呢?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她长大了。长大后和儿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够更理性的面对问题。林黛玉发现,李义山的诗解决不了她的问题。虽然他诗的意境,很靠近她曾经臆想的自己。但自己并没有成长成当初自以为的样子。

这让林黛玉有点尴尬。她牵起所营造的自己并不是真的自己,这样她曾经推崇的自己很容易称为自己的一个弱点,很容易被姐妹们想起来嘲笑。所以,林黛玉说自己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很有点言不由衷,她是在和曾经的自己告别。

​撇清李商隐,就是林黛玉撇清自己给人之前的不好印象,是成长后甩标签的一种排斥行为。并不是真不喜欢,不然也就无法精准的给李商隐的原诗“枯荷”改成“残荷”。一字之差,意境却已变得更好。这应该也是作者的得意之笔,为了突出效果,刻意用黛玉的口把它说出来。正是一举两得的妙招。实在高明。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