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诗纵横捭阖,变化无穷,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旷世经典!

 尤里蒙提 2018-07-19

可能是《滕王阁序》太过于光芒万丈了,以致于人们想起王勃时都不太记得他的其它作品。

其实在王勃写的诗中,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负盛名,内容虽然只是纨绔子弟未经世事的豪言壮语,但这样的内容一经王勃天才过人的文学才华点染出来,让读者觉得那洒脱的侠情背后竟有一种波澜壮阔的宏伟气象: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勃还在长安做官,其时一位杜姓友人从长安外放蜀州(四川),王勃作此诗为好友送别。“三秦”指代长安,“五津”指代蜀州,离情别绪之所以彼此感动,是因为两人都是官场中人,习惯了被任命文书调来调去的身不由己的日子。然而只要彼此相知,多远的距离都不会成为阻碍,何必如少男少女那般在话别时哭哭啼啼?

史料并不曾告诉我们这位杜少府究竟是谁,和王勃的交情究竟怎样。《全唐诗》存王勃诗两卷,通观下来,以宴会赋诗与怀别友人之诗最多,看来王勃绝对是一名社交场上的活跃分子,人缘似乎也并不像史料记载的那般不堪。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倘若假以时日,倘若上天给王勃以中人的寿命,王勃究竟能在文学一途走出多远,又会不会收摄年少的轻狂,如一切庸才一样成长为一个沉稳而练达的人。就在南下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王勃溺水受惊,轻易地死于这一场意外,那一年他才不过二十七岁。

我们不能抱怨王勃的诗歌永远只是轻狂,从来不曾浑厚,毕竟他真的不曾活到足以将诗风养成浑厚的年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