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卷 第二回 第九节(下): 知音啊,你又在哪里?爱人啊,你又在哪里?

 karlinms 2021-03-02

前言:本文比较长,主要是人物介绍,如果看不下去,直接跳到最后,看结论。

原文见上篇,略,本篇,主要来认识一下“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以作补充说明。

许由(约前2323~前2244)字道开,号武仲,尧时平民,乾隆《邱县志》载:许由故里在城北三十五里大省庄,村西有石碣,勒存寺中。旧志中并载有“暮云蓊郁许由里”诗句。许由兄弟七人,皆为清高隐士。许由自幼农田躬耕,不营世利,讲道义,守规矩,邪膳不食,邪席不坐。夏天树上筑巢而寝,冬天挖地窑居住。食山果、饮河水,且无怀器,手捧而饮。

尧帝86岁时(前2287),深感衰老,儿子丹朱不肖,不愿因爱子而误天下。听说许由清高大志,便派人求贤,欲禅让帝位。许由说:“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以求陶冶情操,非求禄位;纵情游闲,以求安然无惧,非贪天下”。尧得知许由不轻移其志,便登门拜访。许由仍推辞说:“我年纪大了,需求无多,还是当个臣民吧!”于是连夜逃往箕山颖水旁,农耕而食。

尧得知许由去处后,又派人请他做九州长。他听后更是烦恼,匆忙到颖水边掏水洗耳,遂隐居深山之中,终身不为名利,死后葬于箕山之巅。汉代后,以五岳配祀许由,世代供奉,太史公司马迁曾登临凭吊。《前汉书》列许由为仁人。《晋书》赞云:“昔许由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

陶潜,即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东晋灭亡(420),南朝宋初之人。

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古今尊陶,统归平淡;以平淡概陶,陶不得见也。析之以炼字炼章,字字奇奥,分合隐现,险峭多端,斯陶之手眼出矣。钟嵘品陶,徒曰隐逸之宗;以隐逸蔽陶,陶又不得见也。析之以忧时念乱,思扶晋衰,思抗晋禅,经济热肠,语藏本末,涌若海立,屹若剑飞,斯陶之心胆出矣。

毛主席登庐山曾说:“陶潜归隐去,不食元嘉禄”。王夫之说他是:“故以乐以哀,如闻其哭笑”。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鲁迅说:阮籍作文章和诗都很好,他的诗文虽然也慷慨激昂,但许多意思都是隐而不显的。宋的颜延之已经说不大能懂,我们自然更很难看得懂他的诗了。他诗里也说神仙,但他其实是不相信的。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心怀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嵇(jī)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刘伶(生卒年不详,一说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

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罢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后卒。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 和《北芒客舍诗》。其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这几个人有什么共同特点?——蔑视,避世。

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题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顾虎头,即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顾恺之沉醉于艺术文学,淡于名利地位,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以达到他艺术最高的成就。

有一次,桓玄将一片柳叶说成是隐身法宝,要顾恺之鉴赏一下。顾恺之刚接到手里,桓玄便对顾恺之尿尿,将顾恺之尿个精透,满身骚气,还口口声声说法宝显灵,弄得他看不见顾恺之。其实,顾恺之心里十分清楚,无赖桓玄在玩耍他。但他却不能以卵击石,因为桓玄阴险歹毒,又权倾内外,连其父桓温都惧他三分。顾恺之只好忍气吞声,装痴卖傻,保全身家性命。

陈后主,即陈叔宝(55311-60411月),(582-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后主及从属官僚并入隋朝以后,隋文帝杨坚在长安修治宅邸,礼遇甚厚。入隋以后,陈叔宝也是经常沉湎酒色,醉生梦死。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十一月壬子,陈叔宝在洛阳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炀,葬于洛阳邙山。

(此处采用刘禅,阿斗之计。)

唐明皇,。至德二年(757年),随着安禄山被杀,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居兴庆宫(南内),称太上皇。玄宗不再过问政事。晚年李隆基忧郁寡欢,宝应元年农历四月五日(762年5月3日),李隆基驾崩,终年78岁。葬于唐泰陵。

宋徽宗,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底,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十五日,东京之战失利,金军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钦宗赵桓为庶人。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宋徽宗被囚禁了九年。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四月甲子日,宋徽宗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

刘庭芝,汝州人,字希夷,苦篇咏,善为闺帷之作。诃哀多似古调,体势与时不合,遂不为人所重。希夷美姿貌,善弹琵琶,好酒色,落魄不拘常俗。为《白头吟》,忽作一联语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谁复在?”既而复叹曰:“我此语似谶。石崇曰‘白首同所归’,复何所异?”乃除之,复作二句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复叹曰:“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并留前句作诗,后岁余为奸人所害。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米南宫,即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疯癫以求自全。

石曼卿,即石延年(994年~1041年),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南京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石延年祖籍幽州(今河北省涿县),后晋把幽州割让给契丹后,

其祖举族南迁,定居于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石延年在早年时屡举不中,宋真宗选三举不中进士者授三班奉职,他耻不就任。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张知白劝他就职,以大理评事召试,授馆阁校勘、右班殿直改任太常寺太祝。景佑二年(1035年),出知金乡县(今属山东省),又被举荐为乾宁军(今河北省青县)通判,徙永静军(今河北省东光)通判差遣。历官光禄寺、大理寺丞。因上书章献太后,请还政天子仁宗事落职,改通判海州。后又迁秘阁校理,官至太子中允。石延年对契丹和西夏的威胁非常关心,曾建言“二边之备”,加强国防,但不为朝廷接受。当西夏元昊进犯时,他的言论才被朝廷重视。

石延年性格豪放,读书通大略,不专治章句,特别钦慕古人的奇节伟行和非常之功,嗜酒,喜欢狂饮。相传宋仁宗爱其才而劝其戒酒,后竟酗酒成病,中年早卒,享年47岁。

柳耆卿,即柳永(987年—1053年),北宋词人,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初号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年轻时,常出入歌妓馆,为乐工歌妓撰写歌辞,因而被达官贵人所不齿,屡试不第。于是他索性放浪于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以填词为专业。宋仁宗景元年(1034)考取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他一生穷愁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最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诸多红翠为他合金葬之。也是唯一一个由群妓合葬的词人。

秦少游,即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后,“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新党人士章惇、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倪云林,即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极为舒适,无忧无虑,倪昭奎又为他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为家庭教师。倪瓒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养成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嬾)瓒”,亦号“倪迂”,常年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和儒家的入世理想迥异其趣,故而一生末仕。性好洁,服巾日洗数次,屋前后树木也常洗拭。家中藏书数千卷,亲手勘定。

元泰定五年(1328),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继之,母邵氏和老师王仁辅相继去世,使倪瓒悲伤不己。他原来依靠其长兄享受的特权,随之沦丧殆尽,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他怀着忧伤的情绪,自作述怀诗,详述当时自己痛苦的环境。

 

唐伯虎,即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祝枝山,即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此处指唐朝的江南,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唐朝的江左在今江南地区),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黄幡绰,唐时人,生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宫廷乐师。宋代陕西同州《霓裳羽衣曲》石刻传系根据其手书翻刻。其擅长“参军戏”,入宫30多年,侍奉唐玄宗。他性格幽默,善于口才,曾经用滑稽风趣的语言,谏劝玄宗不要轻信安禄山,应该疼爱自己的儿子(唐肃宗);提醒他注意安全,不要在马上打球摔坏了身子,得到了玄宗的赏识和信任。当时人说,唐玄宗一日不见黄幡绰,龙颜为之不悦。

安史之乱,王室出逃到四川,黄幡绰陷于叛军,在长安被迫为安禄山表演。平定叛乱后,黄幡绰被拘,玄宗不以为有罪,将他开释了。一说晚年流落江南,死后葬在昆山正仪绰墩。《全唐诗》收有他的诗。

敬新磨,敬新磨,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人,庄宗宠爱的优伶之一。劝谏李存勖很多次,还敢打李存勖的额头。敬新磨收受贿赂,被人所告,皇帝(后唐明宗)命御史台征还受贿的钱财,之后打了他(恐遭污蔑)。在一大帮伶人当中,敬新磨的人品也最正,经常借谐语幽默规谏李存勖,所以后世的对他的评价很好,连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都称赞他作风正。

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

卓文君大胆的追求爱情,这在封建社会是离经叛道的行为。她当垆卖酒迫使父亲承认她的婚事说明她很机智。从前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是卓文君有才有德。在晚年,司马相如移情别恋的时候,她不像懦弱女人那样逆来顺受,也没有被伤害丧失理智成泼妇,而是以诗来警戒丈夫,挽回丈夫的爱情。卓文君的经历为后代的知识女性树立了自由恋爱的榜样。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

(红拂)

红拂,红拂相传为隋唐时的女侠,姓张,名出尘,是隋末权相杨素的侍妓。在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红拂女为司空杨素府中的婢女。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张出尘是李靖的结发之妻,也是李靖的红颜知己。张出尘虽然在所谓正史中默默无闻,但在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却是一个奇女子,是隋末“风尘三侠”之一。她慧眼识英雄的故事乃千古佳话。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 。

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后人将薛涛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流传至今诗作有90余首,收于《锦江集》。

 

(崔莺莺)

崔莺,即崔莺莺,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生于河北博陵,《莺莺传》里只说崔氏财产甚厚,多奴仆,没有对崔氏的家庭做具体的说明。张生与崔氏一家同寓于普救寺,恰逢蒲州兵乱,张生与蒲州的将领相识,请兵保护,崔氏遂免于祸乱,崔氏妇命莺莺出来拜谢张生,张生对莺莺一见钟情,爬树跳墙到西厢房去会莺莺,被莺莺严辞责斥,但几天以后莺莺又自己主动去见张生,后来张生暮来朝去,一月有余,等张生进京赶考时就抛弃了莺莺,张生还把莺莺比喻成妲己、褒姒那样的人,说自己的德行不能胜妖孽,所以“忍情”。最后崔张二人各自结婚,张生一次路过莺莺的居所,想见一见莺莺,莺莺最终没有见他

(王朝云)

朝云,即王朝云,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妓。孔凡礼先生《苏轼年谱》载:“《燕石斋补》谓朝云乃名妓,苏轼爱幸之,纳为常侍。”王朝云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朝云时年十二岁,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由于十分仰慕东坡先生的才华,且受到苏轼夫妇的善待,十分庆幸自己与苏家的缘份,决意追随东坡先生终身。朝云与苏轼的关系很奇特。她与苏轼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特别是陪伴苏轼度过了贬谪黄州和贬谪惠州两段艰难岁月,但一直没有苏轼夫人或妻子的名号,只是到了黄州后才由侍女改为侍妾。

苏轼之为苏轼,其在新旧两党当权时都受打击,确实因为他一肚皮都是些不合时宜的思想。朝云敏而好义,侍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

       、、、、、、、、、、、、、、、、、、、、、、、、、、、、、

逃跑的,归隐的,唱歌的,喝酒的,弹琴的,作画的,写字的,作诗的,赋词的,招妓的,苟且的,忍辱的,疯癫的,装傻的,卖痴的,修道的、流落的,郁闷的,被俘的,败落的,失败的,搞笑的,滑稽的,你怎知他们的内心不正在滴着血啊????

如果我们除了以上这些,其他的事情,做了都不能活,你说那个内心是不是要把血泪流干啊?

而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莺、王朝云这样的女子,独立,智慧,坚定、自尊、好义、忠敬的女子,又在哪里呢?

知音啊,你又在哪里?爱人啊,你又在哪里?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