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卷 第三回 第四节:清朝“谋取官位”的条件和套路

 karlinms 2021-03-02

原文:

有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上奏章)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不在话下.

端木见解:

这里先提一个问题,看看大家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贾雨村和林黛玉一并到京城,但林黛玉肯定是直接被接到荣国府的,而贾雨村应该算是后去的,从时间顺序上来看,本应该先写林黛玉,后写贾雨村的。可是,为什么反而先写贾雨村进荣国府的经过,而把林黛玉进荣国府的过程放在后面呢?

这里面大有玄机啊!

这个玄机就是于为了突出林黛玉,而做的先扬后抑。

怎么扬法?来看看贾雨村多么的一帆风顺,意气风发吧!

到了都城,“整了衣冠”,即洗个头,泡个澡,换套干净漂亮的衣服,然后带上小秘书,搞了一个名片,上面谦卑的写着:宗侄。即同宗的侄儿子来啦。一投进荣国府,忙被请入。热情的很啊!为何贾雨村能得到如此款待?

  1. 贾政已经看了妹夫林如海的介绍信;且林如海已经代贾雨村备过礼物了。这点儿千万别忽略。

  2. 贾政最喜读书人;

  3. 贾政礼贤下士,济弱扶危的名声在外;

  4. 又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

所以综合以上要素,他才会:优待雨村,更又不同。假如不是林如海请托,送礼;假如贾雨村不是读书人,且曾经当过高官;假如贾雨村长得不好,又不会说话;假如贾政不顾自己的名声。这任何一条不足备,贾雨村就没有那么好运了。这里唯一不提的是贾雨村是否有才能,有品德。这真的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外貌语言,文凭,保人,礼物。据此就够了。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经过贾政一番“竭力内中协助”,上奏当天,贾雨村“轻轻”的,不费吹灰之力,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到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补了此缺”。这里,估计贾政只是帮忙搞到了“候缺”,后面实补,之所以用“谋”,估计又是花了点银子,请了客,送了礼的。当然,也可能是托了贾政,但送礼请客,是免不了的。如果贾政想诚心帮他,一步到位,搞个实缺问题也不大。可是为什么只先搞个“候缺”呢?还不是想捞点油水?

可见,妹夫林如海的脸面,送了礼,说了情,都没有用。到了贾政那里,什么“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其实都是狗屁,一文不值,一切还得按照套路来。不以感情为转移。只以银子来衡量。该拿银子来,就还得拿来。贾雨村如果不给,侯一辈子恐怕也补不了缺。更何况是金陵应天府这样的一个肥缺?(注:“清制,没有补授实缺的官员在吏部候选后,吏部再汇例呈请分发的官员名单,根据职位,资格,班次每月抽签一次,分发到某一部或某一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但也可以出钱免予采取抽签方式自由指定到某处候补称为指省或指分。” )

一小段话,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败,黑暗,冰冷的套路,讲得入木三分啊!这正是《红楼梦》表面风平浪静,盛世太平,内底却波涛汹涌,暗流翻腾的真实写照啊!

即便如此,贾雨村还算是命运眷顾,没有空欢喜一场,比他惨的人,多的是。大多的人,或者没有门路;或者花了钱没办成事儿;或者花了更多钱,得了,却一直候着;或者花了更多更多的钱,却补了一个不满意的差事。那才是哭天叫地都不应,两眼望穿,心渐冰。所以,在作者看来,贾雨村应该算是极少数命好的人呢。他入荣国府的过程和结果,都是顺利的,都是值得高兴的。

而林黛玉,进入荣国府的过程,可就没那么简单了。那可真是“步步惊心”啊!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新书介绍:

    对于那些不能说出口的话,我写了一本书,叫《一心集——中国的红与黑与白》,欲购买的,加我个人微信(duoleibei001)即可。全套售价:150,只有电子版。

    入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