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道士的画家|八大山人

 bjptsg 2018-07-19

上次我们聊了晚明的画家项圣谟,提到跟项圣谟一样有节操的晚明画家还有,今天就继续聊。

现在提到明清之际的书画家,有个词——“清初四僧”,指清代初年的四个著名僧人书画家。不过老汪在读到其中一位画家的故事时,感到如果把他称为“清初僧人”,他可能会拒绝,这位就是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的画作、画风,已经讨论得很多了,这里老汪着重要聊的是,为什么不应称他为“清初僧人”画家。

个山小像-八大山人画像

一、朱耷与道教

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的后代。(朱权就是那位编纂了经典琴谱《神奇秘谱》的琴界男神,老汪以后会花篇幅详细讲。)他原名“统(quàn)”,据说因为耳朵大,父母给他取了小名“耷子”,后来他就以“耷”为名。

朱耷的书画技艺,有家学渊源,他的祖父、父亲都擅长书画。朱耷生于天启四年(1626),在他18岁的时候(1644年),明朝灭亡了。据说他曾参加过当地的抗清斗争,失败后便隐居在江西奉新的山里。1648-1660年间,他在此地出家当了和尚。1661年他回到南昌,转奉道教,直到晚年。

也就是说,朱耷在明亡后,做了大约13年的和尚,就还俗了。接着他当了道士,修建了道观“青云圃”,并在1661-1687年间,当道观的主持。此后他就到处云游,到1705年去世,那么他就做了40多年的道士,道教是他最终的信仰。

一个人随着年纪、阅历的增长,改变信仰是常见的,忽略历史人物长期、并在临终还坚持的信仰,而以其早年信仰定位此人,显然是不妥的。如果要从宗教信仰上定位朱耷这位画家,那么他应当是位“道士画家”。且明皇室以道教为国教,朱耷改信自己家族长久以来信奉的道教,情理之中。

绝大多数人认为,朱耷给自己取“八大山人”的名号,来自佛教。但实际上,朱耷自己后来并不认同佛教,例如他题诗“曹洞临济两俱非”(曹洞、临济是佛教禅宗两大派)、“何必区区译梵音”(此是咏南朝谢灵运翻译佛经的旧址的诗)。

而“八大山人”这个别号,是在他不当和尚之后所取。有学者认为是暗指江西的八支朱明皇室子孙,有学者根据朱耷的“止八大山”印认为是离开江西禅宗八个山头、即走出佛教的人。

民国时编纂的《青云谱志》(“青云圃”后改名“青云谱”)中,有一篇清初江西官员周体观写的《青云谱道院落成记》。据此文记载,该道观是朱耷在以前的道观旧址上创建,由乡里捐资共建。直到民国,还有人因“八大山人”的名人效应,为该道观捐款修缮。

朱耷道名“朱道朗”,号良月道人,奉道教中的“净明”派(跟他的祖先朱权一个派),同时也奉全真派。由此朱耷开创了净明道中的“青云派”,供奉吕洞宾祖师和全真、净明派的祖师们,朱耷还编有《净明宗教录》一书。

二、朱耷的家国情怀

朱耷跟项圣谟一样,不承认清廷。这并不仅仅因为他是明皇室后裔(明皇室后裔里对清廷卑躬屈膝的人也有),还因国家民族的气节。

例如他画的鱼、鸟,翻着大白眼,人们认为这是鄙视清廷的寓意。他画作上的签名,有时会有隐蔽的“三月十九”的组合字样,正是明朝灭亡的日子。或者画三根尾巴的孔雀、蹲在快要塌掉的石头上,清朝官员有“三眼花翎”,孔雀即指他们,石头寓意清廷统治要垮台。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开“博学鸿词科”笼络汉人士大夫,临川(今属江西抚州)知县胡亦堂“请”朱耷去作客,想让他为清廷服务。朱耷住了一年多,发疯跑回南昌,被侄子带回家,不久病愈回到青云圃。(老汪怀疑这么快就治好疯病,有可能是朱耷为了逃跑而装疯。)

1687年为了躲避权贵,朱耷不当青云圃的主持,开始云游生活。他时常赠画与贫士,而权贵求画,再多金银他也不卖。有官员软禁他,要他画画,他就装疯(看来朱耷装疯很有经验),后来还直接闭口不言。

清初,清廷对明皇室后裔的政策是无论投降、反叛、被抓的,“无少长尽诛之”(不分老幼都杀光光),例如江西的乐安王朱议淜(píng)全家90多口人全被杀。朱耷这样一位与清廷有国仇家恨、保有风操的朱明皇室后裔,非说他是“清初”画家,如果换做老汪,老汪估计会骂人。

想想如果穿越回去见到朱耷,老汪当尊他为晚明著名道士画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