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艺术,在收藏门类中属于杂项的范畴。一些有收藏价值的竹雕器件,多以明清时代的品类为主,譬如文房类有竹筒、竹笔杆等,赏器类则有各式摆件雕像、对联等,而生活类的则包括鸟笼、提篮等。 据悉,竹雕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被分为嘉定和金陵两大流派。前者能在方寸之间镌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刀法精巧,艺术造诣深湛。该流派代表人物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最为著名,被誉为“嘉定三朱”。金陵派则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见长,古朴雅致。濮仲谦,潘西风,方潔等为此派代表人物。 在一些收藏市场上,竹雕器件售价从几十元到数万元不等,其中笔筒和各类摆件较为畅销,千元左右价格者卖相最好。 一位王姓藏友两年前买到一尊明末清初的竹雕罗汉像,该摆件高26厘米、宽19厘米,其身融汇了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并采用了镶嵌、上彩、上金等工艺。当时买入价为2.2万元。去年,有买家出价3万元欲买,被拒绝。今年,该尊竹雕罗汉的价码已上升到5万元。 尽管竹雕的市价目前呈快速攀升趋势,但行家表示,其真正的发力期尚未到来,未来2~3年,其市价还会呈直线上升之态。 竹雕器件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状况,受雕工的工艺水准、竹雕品相以及制作者和作品题材的稀缺与否等因素影响最大。因此,初入行者,在选购时需懂得一定技巧。 一是需看其质地。如明清时期的作品,其纹理结构细密、老嫩适中,所制之物光润、平整。 二是观其款式。明清时期的竹雕大师,在其作品上题名者甚少,且真款刻制自然流畅、秀中有骨、刚而不板、无矫揉造作之感。 三是留意其色泽。据悉,通常作品的年代越久远,器件表面的颜色也就越深,这多是被人们把玩摩擦的缘故。行家透露,明代作品多呈暗红色,清代竹雕则多为灰褐色。 四是要关注竹雕的工艺特征。 (转载自艺术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