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一种由感染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平时我们都知道治疗梅毒都是采用西医的药物进行治疗,而西药药物治疗效果通常好转率也有90%以上,但是你知道中医对于梅毒是如何治疗的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以下几种中医治疗梅毒的方法。 梅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肝经湿热型:淫秽疫毒之邪并湿热外感,浸淫肝经,下注阴器,气机阻滞,湿热疫毒之邪凝聚,发为疳疮(硬下疳)、横痃。 主症为外生殖器及肛门等处皮疹粟起或硬块,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坚硬,胁肋胀痛,纳呆,厌食油腻,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泄肝经湿热。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木通、车前子、生地、土茯苓各15g,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当归各10g,甘草5g。 2、气郁痰结型:淫秽疫毒循肝经下注并凝集于阴器,气血壅阻,痰瘀互结成横痃。 主症为腹股沟一侧或两侧淋巴结肿大,坚硬不痛,微热不红,胸闷不舒,口苦,舌红,脉数。多见于第一期梅毒。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方用犀黄丸加减:牛黄0.3g,麝香0.1g,乳香、没药各9g.银花、土茯苓各10g, 皂角刺、山甲各10g。 3、正虚邪陷型:淫秽疫毒蕴结,横痃溃破,日久气血受损,正虚无力托邪外达。 主症为腹股沟一侧或两侧肿大的淋巴结溃破,口大日久不敛,时有臭脓,面色黄而少华,神疲乏力,舌质谈,苦薄白,脉虚细,见于一期梅毒淋巴结肿大合并感染。治宜益气养血,扶正托邪。 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熟地、黄芪、金银花、土茯苓各15g,人参、川芎、当归、白芍、白芷、白术、桔梗、 皂角刺各10g,甘草5g。 4、风热壅盛型:病程日久,卫外失固,风邪趁势而入,风热相搏,以致热壅于里,风热疫毒郁于肌肤发为杨梅疮。见于二期梅毒疹。 主症为胸、腰、腹、四肢屈侧、颜面、颈部等处出现鲜红皮疹或斑块,伴恶寒发热,头痛,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苔黄干燥,脉数,治宜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荆齐、麻黄、大黄、芒硝、黄芩、连翘、山栀、当归、川芎、白芍、白术、桔梗各10g,滑石、石膏各15g,甘草5g。 5、湿热蕴结型:淫秽疫毒并湿热外感.邪郁于里,气机受阻,邪郁肌肤发为杨梅疮。见于二期梅毒疹。 主症为胸、腹、腰、四肢屈侧、颜面、颈等处先后出现红中透白的杨梅疹、杨梅痘或杨梅斑,腹胀纳差,便溏,渴不欲饮,苔白腻,脉儒或滑。治宜清热解毒利湿。 方用土茯苓合剂:土茯苓、金银花各15g,威灵仙、白鲜皮各10g,苍耳子、生甘草各5g。 6、风毒蕴结型:疫毒内蕴日久,沉于骨髓,自里外发,并风邪郁于肌肤,随处结为杨梅结毒。见于三期梅毒。 主症为筋骨疼痛,日轻夜重,随处结肿,溃前其色暗红,溃后黄水泛滥而腐臭,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数。治宜祛风清热解毒。 方用搜风解毒汤加减:土茯苓、薏苡仁、木通各15g,银花、 防风、木瓜、白鲜皮、皂角刺、当归各 10g,人参、甘草各5g。 7、脾虚湿困型:素体脾虚湿盛,淫秽疫毒久羁,自里外发而为杨梅结毒。见于第三期梅毒。 主症为毒肿小如豌豆,大及胡桃,其色褐,无压痛,溃后难以敛口,疮口凹陷,边界整齐,腐肉败臭,筋骨疼痛,胸闷不饥,食少便溏,肢体困倦,苔黄,脉儒教,治宜健脾渗湿,清热解毒。 方用参苓白术散合土茯苓合剂:土茯苓、金银花、威灵仙、白鲜皮各15g,白术、淮山、莲肉、砂仁、桔梗各10g,苍耳子6g,人参、甘草各5g。 8、气血两虚型:杨梅结毒溃破,大泄脓血,气血受损。见于三期梅毒。 主症为结毒溃疡面肉芽苍白,脓水清稀,久而不敛,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虚细。治宜补益气血。 方用八珍汤加减:熟地、茯苓、当归各15g,白芍、川穹、生姜、大枣各10g,人参、甘草各5g。 以上就是对于梅毒的治疗方法的相关介绍。中医也是根据辩证论治的方法先将梅毒分为不同类型,然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症状给予配方进行治疗。如果西医的某些药物可能对你的体质产生过敏,不妨试试以上这些中医治疗方法。专家提醒:以上这些方法仅供参考,具体药剂用量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如果发现治疗时出现副作用或没有效果请立即停用,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如有健康疑问,可到全球医院网公众号(webQQYY)咨询。(责任编辑:郑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