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让“升学宴”变为“升学厌”

 埂溪书楼 2018-07-19


祥云齐聚家门绕,金榜题名全家笑。自古至今,考取功名、金榜题名被大家赋予光宗耀祖的意义。古代学子科举中榜后,跟现代一样,也喜好宴请庆祝,而且花费远超现在。至于宴请费用,很多时候是由朝廷负责的,而且是比较风雅的,高大上的。

但现如今“升学宴”却变了“味”,近些年来,去变成了学子家长大摆筵席、相互攀比的一种手段。更有甚者很多党员干部,通过“谢师宴”、“升学宴”大敛钱财、吃喝攀比,造成了铺张浪费,产生了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的形象。

孩子考上心仪大学,的确是可喜可贺。但是这种被钉上了社会关系的烙印、攀比之风确实不应该提倡的。中央八项规定明令禁止大摆筵席,杜绝奢靡之风。此规定出台以后,虽然已经收敛不少,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钻空子”,以前明摆着“吃”,现在改成了“多次少请”,做得更加隐蔽。那么到底怎么才能真正的杜绝这种“变了味”的人情怪圈呢。

形成社会公众舆论压力。“升学宴”、“谢师宴”是一种讲排场、攀比的一种行为,这与我们中国传统的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在平常我们应多宣传勤俭节约之风,引导人们树立争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说,可以发一些勤俭节约倡议书、政府部门多宣传一些中央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例子,让人们从心理上树起勤俭节约的标杆。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职责,应教导学生移风易俗。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带头倡导文明之风,反对奢靡之风。

加快经济发展,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生产和消费是人类诞生后永恒的主题,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相伴而行。古人云“论治者类欲禁奢,以为财节则民可与富也”,现在有许多党员干部,借“升学宴”大肆敛财就是由于懒惰,生活条件落后。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抓经济发展,才能解决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各种问题。

强化执纪问责,加大管理力度。各政府部门和监督执纪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比如说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当时,对违规操办“升学宴”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从小处抓起,从早处抓起。在平常应多开展以下针对党员干部反对“四风”的培训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从根源上树立起勤俭节约的观念。

新时代、新气象,破除陋习,我们应该倡导节俭,健康的社会新风,莫让“升学宴”、“谢师宴”变成“谢师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