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高考作文素材:时评精选

 遮哒 2018-07-19

6.传授传统文化不妨多些“浸润式”教育

16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新课标的相关情况。据介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1月17日)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沉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此次教育部在新课标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还体现了我国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

大篇幅地增加古诗文背诵篇目,留给学生的重心,显然不该是为了高压应试而量化的“知识点”,也不该是浮于文字表面的“平平仄仄”,而应该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自信以及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触碰传统文化深厚的思想内核,激活学生心中的民族文化基因,笔者认为,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浸润式”传导,才是传统文化最佳的教育方式。

传统文化的“浸润式”教育,需要“循循善诱”的课堂引导。目前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大多都是“介绍常识、翻译诗词、分析大意、归纳思想、背诵全文”等类似“套路”。原本的诗文音律之美、山水情境之意、人文精神之魂,在这样的“标准化”学习中“灰飞烟灭”。让传统文化的真正走进课本,深入人心,就需要更多符合规律、因材施教的积极探索和引导。要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启蒙认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