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海拾贝】王肯堂亲验资生丸

 369蓝田书院 2018-07-19

【导论】

金坛名医王肯堂是明代常州著名医家,其游历南北,著述丰宏,对后世医人尤其是清代孟河医家影响深远。王肯堂好交游,与人论学博而不杂,详而又要,至于他与常熟名医缪希雍的一段友情,更是早已成为医坛的佳话。本文择取其亲身试验缪希雍“资生丸”一事,以期窥先贤风貌于一斑。(编辑/姬毓)

 

王肯堂,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江苏金坛人。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

  少年时的王肯堂因母亲长期患病而有志于歧黄之术。有一次,其妹濒死,经他治愈,事迹传开后,百姓延诊求方者甚多。为了不影响其读书科举,其父一再命令,不准他习医。成年之后,他喜交游,兴趣爱好更加广泛。据其自云,其交游半天下,曾遇缪仲淳(缪希雍,字仲淳)于白下(今南京),切磋医技,友谊颇笃;与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有过交往,探讨过历算心得;更曾先后与郭澹论数纬,与董其昌论书画,与曾柏大师论参掸。各种思想的冲击融汇,对他改善知识结构,开展医学研究是有大有裨益的。

  明万历17年(1589年),王肯堂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以博学多闻而名扬馆阁。后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于万历20年引疾归里。

  罢归后,他不忘初心,重操少时喜爱的医学。居家期间,他边疗民疾,边撰医书,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之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学家所推崇。

王肯堂著《证治准绳》


当此之际,常熟缪希雍亦誉满医林,与王肯堂一时瑜亮。据说王肯堂与缪希雍初次见面时,交谈之间,发现缪希雍时不时地从袖子里拿出一颗药丸,塞进嘴里咀嚼。此举引起他的强烈好奇,便问缪希雍所食是何药。缪希雍答日:“此系我得之秘传,饥者服之可饱,饱者服之即饥。”原来,此味药丸名为“资生丸”,是他在四处游历时得到的一个秘方,该方由人参、白茯苓、白术、白扁豆、陈皮、山药、莲子肉、砂仁、白蔻、薏苡仁、麦芽、神曲、芡实、桔梗、藿香、黄连、山楂、甘草诸药所组成,擅治脾胃虚弱、腹泻消瘦等症。缪希雍告诉王肯堂,此药于调理脾胃方面尤见功效,饥饿之时服用,饿感顿消;饱食以后服用,又可健胃消食。

  如此神奇之疗效,实为闻所未闻,王肯堂遂向他索方阅之,分析之后,不禁啧啧称奇。然实践检验真理,药到方能病除,此时的王肯堂尚不相信此方还具有消食之功。某日晚上,他饱餐一顿,借此机会来验证资生丸的消食效果。他服食了2丸,然后直接卧床而睡。次日清晨,果真没有停食饱胀之感,由此如获至宝,益发相信此方之神效。


  此后,他又将该方献给父亲。其父年高脾虚,食少痰多,因服食此药而得以寿享九十余岁,而他自己亦以八十余岁之高龄无疾而终。人生七十古来稀,王氏两代皆能高寿,这在医学条件尚不发达的古代是极为罕见的,而这自然不能不归功于资生丸的养生之效。

 

【人物简介】


王肯堂(1549—1613年),字宇秦,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人。王肯堂出身于官宦之家,父王樵是进士出身,官至刑部侍郎。王肯堂博览群书,因母病习医。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选为翰林检讨,官至福建参政。与传教士利玛窦有往来。万历二十年(1592年)因上书直言抗倭,被诬以“浮躁”降职,遂称病辞归。重新精研医理,能做眼窝边肿瘤切除手术,又能治愈疯疾。历11年编成《证治准绳》44卷,凡220万字。另著有《医镜》4卷、《新镌医论》3卷、《郁冈斋笔尘》等,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今人辑有《王肯堂医学全书》。



别光看,起来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