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皇帝称为“千古一帝”确实是他的实至名归!

 恶猪王520 2018-07-19

众所周知,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千古一帝,圣祖康熙!康熙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千古一帝,那么为啥会把如此巨大的荣誉给了康熙皇帝呢?


康熙,本名爱新觉罗●玄烨,清太宗皇太极之孙,顺治皇帝第三子,公元1654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是清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帝,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的一生简直是一部史诗,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他十六岁智擒鳌拜、紧接着二十来岁又进入削藩的 “八年抗战”、接着平台湾、灭准噶尔、收蒙古、赶沙俄,越打越强,打出了康乾盛世。当时,在清朝最困难最危难的时候,有多少高层满人都想卷铺盖退回老家?可是,就这么一位年轻有为的康熙,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为清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根基,很多人喜欢称他为“千古一帝”,这也是实至名归。


“千古一帝”并不是一个史学专业的术语,也不是史学领域里对某位皇帝的历史评价。其诞生之日,就没有要取得学术一致承认的需求。因此如果讨论千古一帝这个说法是否可靠,以及哪个皇帝可堪千古一帝的称谓,并不是一件十分具有史学意义的工作。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康熙共在位61年,是我国几千年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康熙是他在位期间的年号,有万民安康,天下熙盛之意。康熙在位时间,励精图治,开启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大清帝国在康熙时期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数一数二的强国。




康熙虽然自幼登上帝位,但是早年天下局势动荡,毕竟满族人是少数民族,从清朝入关一直到康熙登基,这些年来全国有很多反清复明的组织,一直在谋划反清大计。这是摆在康熙面前的头等难题,但是他仅仅略施小计,便彻底让清朝成为百姓心中的正统,同时稳定了天下局势。做皇帝首先要懂得权谋之术,驾御群臣也就是拉拢人心,这样才能天下归一。康熙帝深知此道理,于是多次祭拜明孝陵,而且对明太祖朱元璋行三跪九叩之大礼,这让很多拥护明朝的人感动不已。


民心稳定之后,康熙马上就进行了下一步,大兴科举考试,对天下有才能之人不分贵贱均一一录用,没有满汉之分,不存在对汉人的歧视,这一招让天下读书人看到了希望,纷纷表示拥护,因此大家称康熙为明君。


老百姓都是国之根本,农民永远是最庞大的群体,历朝历代的贤明君王皆深知此理。康熙更是非常重视民生,不仅全方位了解各地的粮价,并且亲自下田耕种。他自己在畅春园开了一块试验田耕种,以鼓励老百姓的劳动积极性。康熙也废除了圈地制度(圈地仅仅局限在京畿一带,影响不大,而且圈地也就是安置打天下的八旗子弟),同时将大量的明朝王庄官田退还给老百姓耕种。康熙还下令“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此举得到了全国百姓的称赞,因为只有安抚好老百姓,国家才能安定,这也正是康熙皇帝的英明之处。



文化统一。尽管雍正皇帝把普通话推广全国,但是康熙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与三库全书,发展数学物理学,推崇儒家,使得几千年来第二次由官方进行正式的文化归一,把饱经战乱沧桑的中华文化正式在古代的最后一刻规范化,书本化。这点很重要,对现代影响很大,当然也在宫廷内部推广满语,不过影响很小。康熙对外自称中华,中华这个词也是由他开始喊出来,一直到清末谭嗣同梁启超都引用中华这个词。




钱宗范在《康熙》中说:“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康熙解决了葛尔丹的蒙古问题,把内外蒙并入中国版图,东北由于是满洲里划为中国地盘,台湾由于打败郑克爽成为一个省,西藏跟新疆也在这场延续百年的大战中被雍正乾隆划为省。武学方面,他抗击外来入侵者,且提高自身武学修养。由于他的文治武功,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发展,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



康熙皇帝玄烨以其文治武功,兢兢业业,为后世所称赞。她智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修缮黄河、整顿吏治……凡此种种有利的维护了清朝大一统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稳定和民族融和而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他的功绩堪称清朝第一,他可以说是最完美的守成之君,让清朝走向了辉煌,进入世界强国之列,真可惜到了慈禧统治的时候,大清江山已经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若他的后世之君,能有康熙一半的英明才智,晚清也不至于受尽屈辱直到丧权辱国走向灭亡!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