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和左宗棠争斗几十年 左宗棠死后送了一幅挽联

 滹南行东一庄翁 2018-07-19

曾国藩门下人才济济,李鸿章和左宗棠是其中的翘楚。然而,李鸿章与左宗棠不和,还明争暗斗了几十年,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他们的交恶,始于什么时候呢?

那是1664年的事情了。当时,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俩围攻太平天国天京,久攻不下,朝廷很是着急,下诏让李鸿章率领淮军参与围攻天京。李鸿章一想,不对。天京已成强弩之末,挣扎不了几天,此时前去天京,必然有与曾国藩、曾国荃抢攻的嫌疑。李鸿章推辞不过,便上书朝廷称浙江战事也很紧急,没等朝廷回复,直接带淮军到浙江去了。

浙江是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地盘啊。李鸿章到了浙江,一边收复失地,一边掳掠财富。这让左宗棠气得够呛。左宗棠也不是好惹的主,当即上奏朝廷,以“越境掠功”参了李鸿章一本。

从此,李鸿章和左宗棠开始了几十年的争斗。

1868年,左宗棠对李鸿章报了一箭之仇。

当年4月,西捻军统帅张宗禹挥师南下山东时,被左宗棠、李鸿章合围,全军覆没。张宗禹本人下落不明。李鸿章抢功心切,急吼吼地奏报朝廷,称张宗禹被包围后投河自杀。左宗棠却不相信张宗禹已经死了,也奏报朝廷,称张宗禹不但没死,还逃跑了。自己正率领军队四处抓捕张宗禹。

李鸿章知道后,气愤至极。他写信给曾国藩时,在信中怒骂左宗棠:“阿瞒本色,于此毕露!”

阿瞒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在世人眼中形象不佳,李鸿章将左宗棠比喻成为曹操,说明他真的生气了。

1674年,左宗棠与李鸿章再次发生矛盾。

当时,由于沙俄侵占新疆,在朝廷里引发了“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坚持“海防”,建议放弃新疆,撤回防线,“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坚持“海防”与“塞防”并重,当务之急是收复新疆。左宗棠进一步指出,如果任由沙俄侵占新疆,那么部署在陕甘一带的清军将会被长期牵制。届时,不但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还将使得沙俄得寸进尺。

事实证明,左宗棠是对的。慈禧太后支持左宗棠对新疆用兵,这让李鸿章颜面尽失。然而,更大的打击还没到来。

1876年,左宗棠亲自万里远征新疆,并抬棺随行,表示视死如归的决心。经过两年的艰苦作战,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在外的新疆全境,创造了晚清成功从列强手中收复国土的奇迹。

为了表彰左宗棠的功劳,朝廷诏封二等恪靖侯,爵位高于李鸿章,且以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入职军机处。这又是给了李鸿章一记火辣辣的耳光。李鸿章可是终生没有进入过军机处。

李鸿章心里难免酸溜溜的,给左宗棠取了一个外号“破天荒相公”。这是因为,清朝惯例,只有具备进士出身,才能入阁拜相。而左宗棠仅是一名举人,就被提拔为军机大臣,这不是破天荒吗?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军在镇南关之战中取得了胜利,收复了谅山等地,形势较好。可是,在李鸿章的主导下,清廷见好就收,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法国议和。

左宗棠闻讯,气得一口老血吐出。这次,他公开指名道姓大骂李鸿章:“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

这是左宗棠最后一次与李鸿章发生争斗。一年后,左宗棠郁郁而终,享年73岁。左宗棠死后,李鸿章送了一幅挽联:“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上联,简略地写了左宗棠与自己30年争论,大有“君子和人不同”的意味。下联直接表扬左宗棠“文以治内,武以治外”。

两个人的数十年恩怨,会因为这幅挽联一笔勾销吗?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