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后为什么会有发红、发热、发痒、水泡、红疹这些症状?快来看看吧!

 我love慢生活 2018-07-20

艾灸过程中,或者是艾灸之后,出现的各种异常反应都是常见现象,并且它们也是用来判断艾灸是否有疗效的依据。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各种灸后反应分别是表明了什么含义。

1、红白相间斑点——需要继续艾灸。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治疗,直到灸处温热感增强,灸后皮肤白色斑点消失,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为一个疗程的充足剂量。

2、皮肤成片潮红、出现水气——灸量够了。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气,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3、出现皮疹,发痒——湿气外排如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大陵穴。

4、穴位深处出现响动——经络疏通的表现。有时在施灸过程中,特别是在施灸一定疗程之后,灸友会感觉在穴位深处有响动,这是达到一定灸量之后,长久积滞的经络得以疏通的表现。久病和难治性疾病多在体会到穴下深处有响动之后明显好转。

5、出现水泡:

①施灸过量

②排病反应,这点在刚开始艾灸,或开始试着加大灸量的灸友身上经常出现,原因主要有两种:

施灸过量,表明这次艾灸时间太长了,灸量过头了,这种情况应该减少施灸的次数或缩短单次的艾灸时间;

排病反应,出现水泡也可能是疾病邪气较重,发水泡是机体正气恢复、祛邪除病的过程,所以这种水泡的出现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标准是机体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灸疮,所以古人将灸疮作为判断灸量和治疗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

关于水泡的处理:若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从下方刺破水泡,放出水液。

6、皮肤灼痛——分四种情况

①初灸时不适应。当然,也有些疾病在初灸时很痛,当灸至一会儿之后,局部皮肤适应了灸感,反而又不痛了;

②艾灸火力太大。当施灸时局部穴位皮肤灼痛,原因可能是艾灸火力较大,此时可减小灸火或增加灸材和皮肤之间的距离。其次,艾灸时灸友感觉疼痛也可能是取穴不准确造成的,此时需要再对穴位准确定位。

③疼痛时不需要多灸。艾灸时灸友若感到有烧灼、疼痛,表明施灸部位不需要多灸,应重新选择穴位。

④疾病本身症状就很痛。也有的疾病本身症状就很痛,在初灸时疼痛明显,当灸一定时间之后疼痛即减轻,这是疾病好转的表现。如带状疱疹,疱疹本身症状皮肤灼痛,初灸时灼痛,当灸至一会儿之后灼痛减轻,当灼痛感减轻甚至不痛时表明一次施灸量充足,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7、艾灸的返病现象——疾病治愈的现象

部分顾客在初次施灸或施灸一定次数之后,有50%以上的人,但不是所有的人,会有病气加重,或者其它异常反应。比如在艾灸的时候出汗,或者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排病反应。还有人艾灸过程中或艾灸后,流鼻涕、打喷嚏,这是体内寒气外排的表现。

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

越是出现多次排病反应,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正在一点点积累。有排病反应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排病的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