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僧对皇子说:你千万别当皇帝,不然必有灾祸,皇子不信果然出事

 快乐老年435 2018-07-20

公元956年,也就是后周显德三年,赵匡胤和父亲赵弘殷两人先后分典禁兵,成为了周世宗柴荣手下的两位得力干将,赵匡胤和父亲也从此开始掌权,手中有了兵权之后便有了发家的基础,等到周世宗病逝之后,后周的军事力量几乎全掌控在赵匡胤和父亲手中,那会正是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各地诸侯割地为王,在乱世里,谁有兵权,谁就有当皇帝的资格,而赵匡胤此时显然具备这个资格,只是他缺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所以他一直没有选择登基为王。

高僧对皇子说:你千万别当皇帝,不然必有灾祸,皇子不信果然出事

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带着亲信出兵抗敌,结果大获全胜,在亲信赵普的帮助下,发动了陈桥兵变,赵匡胤被下属黄袍加身登基为王,改国号为“宋”,成立了强大的北宋王朝,之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将军队大权全部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一切稳妥之后,这江山从此开始姓“赵”,按照古代的规矩,子承父业,按理说等到赵匡胤去世了,接替他当皇帝的人应该他的儿子,但我们都知道事实上却被其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赵光义登基后为了解释自己登基的合理性,还搬出了“金匮预盟”,然而这其中却有太多的疑点,让人无法全信。

如果没有赵光义插手,皇位应该是二子赵德昭的,赵德昭是赵匡胤的二子,被封为燕王,虽说是二子,可赵德昭却是家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因为他的哥哥滕王赵德秀早年病逝了,早在赵匡胤还没当上皇帝的时候,他对赵德昭的教育就极为严格,赵德昭生于公元951年,那会赵匡胤还没能掌握大权,赵德昭从小在父亲的培养下非常独立,并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由于父亲是大将的缘故,赵德昭自幼就开始习武,长大后他能文能武,而且非常贤明。

高僧对皇子说:你千万别当皇帝,不然必有灾祸,皇子不信果然出事

公元959年,那一年赵匡胤四处带兵征战,年仅8岁的赵德昭主动请求跟随父亲上战场,但赵匡胤并没有同意,而是让他待在家中习武读书,赵德昭也十分听话,一直很认真地在和老师学习兵法谋略,所以赵德昭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稳重,他喜怒从不表现在脸上,从小就是个干大事的人。

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64年,13岁的赵德昭出阁,按照皇家的规矩,皇子一出阁理应封为王,可是赵匡胤认为德昭尚且年幼,直接封王不好,想让他渐渐封王,于是就在乾德二年的六月份封赵德昭为贵州防御使,然而让赵德昭一直没有想到的是,一直等到父王去世,他依旧没有得到封王,赵匡胤这么做有他的道理,他一直在按赵德昭的功绩提升他的职位,其实这么做就是为了好好培养自己的儿子,好让他有管理天下的能力,只是赵匡胤没想到自己会那么快就死去。

高僧对皇子说:你千万别当皇帝,不然必有灾祸,皇子不信果然出事

在北宋僧人文莹撰写的《湘山野录》中,记载了赵德昭在贵州当按擦使时的一件奇闻,说的是赵德昭前往贵州赴任,在途中遇到了一个名为济仁的和尚,这位僧人衣衫破旧,赵德昭看他可怜,便给了他一些食物,和尚得到食物后万分感恩,在赵德昭临走时和尚对他说了一番话,“王子明既贵,然不寿,若欲为天子,必有灾祸......”,和尚的意思是赵德昭虽然是皇上宠爱的儿子,本身也很有能力,但是却不长寿,特别是不能惦记皇位,因为他注定和皇位无缘,如果有想当皇帝的想法,必定引来灾祸。

高僧对皇子说:你千万别当皇帝,不然必有灾祸,皇子不信果然出事

赵德昭当时只是十多岁的孩子,他并没有把和尚的话放在心上,想想也是,哥哥赵德秀早亡,家中就他最大,皇位不传给他传给谁呢?加上和尚衣衫破旧,没有将和尚的话放在心上也很正常,但让赵德昭万万没想到的是,和尚的话一语中的,竟准确地预言了他的命运。

高僧对皇子说:你千万别当皇帝,不然必有灾祸,皇子不信果然出事

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病逝,然而皇位并没有传给赵德昭,而是赵光义,按照赵光义的解释,这是因为杜太后认为年长君主经验丰富,统领有方,才能使天下长治久安,然而这种说法极其不靠谱,多半是赵光义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编造的谎言,因为“金匮预盟”这种大事在第一次编纂《宋史》的时候竟然没加进去,而是到了赵光义继位四年后才出现,实在让人无法信服。

失去了皇位之后的赵德昭内心十分沮丧,不过他认为自己还是有机会的,毕竟那会他才25岁,还有时间等。宋太平兴国四年,也就是公元979年,赵德昭的机会来了,当时他和宋太宗赵光义北上进军幽州,然而这次宋兵损失惨重,皇帝也在战乱中失踪,大家都以为他已经死在了乱军之中,于是赵德昭准备自立为王,他让亲信提出拥立自己的口号,但没想到,宋太宗竟从乱军中逃了出来,赵德昭要当皇帝的口号传到他的耳中,太宗大怒,从此对赵德昭耿耿于怀。

高僧对皇子说:你千万别当皇帝,不然必有灾祸,皇子不信果然出事

恰巧此时赵德昭向赵光义提出要赏罚分明,赵光义大怒,他说:“等待你当了皇帝后,再赏罚分明也不晚”,以赵德昭的聪明才智,他自然知道赵光义的想法,此时赵光义已经暴露杀机,为了不危及家人,他在当夜就自刎于家中,赵光义知道后很伤心,封他为魏王,后来改成燕王,就这样,当年和尚的一句预言,竟成了赵德昭的人生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