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球技术—跳球之道

 娴雅y1t6qq7xu2 2018-07-20






来源:中国门球网 我是门球

 

门球运动中的跳球,是特指自球受到压击后,以抛物线形态飞行一定距离再落地向前运动的技巧球。这种有限度的腾空飞行,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律和技巧打法。它把门球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提高了门球运动的技艺性和观赏性。

 

第二讲感悟跳球之道(上)

北京  闫俊起

 

如何打好跳球,笔者经历多年来的实践探索,谈以下几方面:

一、击打跳球的姿势

击打跳球的姿势,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下面简介几种姿势。

1、正向跨压打

要求击球员面朝目标,两脚横向拉开,骑跨在自球之上,球处两脚跟之间中点,球槌从胯下后伸落位在自球之后,并悬吊在自球后上方空间,上体深度躬曲,头部下低,以视线能看到自球和槌头为宜,形成压击之势。见照片1。

 

 

此姿势虽不够美观,挥杆也受到限制,不够灵活,但却很实用,有利于瞄准和击向的准确控制,也易击准打正,成功率较高。

2、正向侧压打

自球和球槌的位置在身体右侧。自球处于右脚跟外侧约10厘米处,槌头置于自球之后悬吊在自球后上方,上体稍向右倾斜,重心落在右脚上,头部处于自球与目标连线上,以利瞄准,左脚向左后方伸出,协同右脚支撑和稳定上体。见照片2。

 

 

这种姿势,挥杆动作比较灵活,压击力较大,并有助于压击方式(手法)的调整变化,亦可较准确地实施正向瞄准和控向。

3、横向压打

横向压打,近似横向击球姿势,即进攻方向或目标在左侧,自球处于击球员正面,两脚横拉开站位,脚尖连线与自球目标连线平行,从右向左以一定仰角出杆压击。此姿势分为双手挥杆高势压击和单手握杆低势压击两种。见照片3、4。

 

 

这种姿势优美自然,挥杆动作灵活顺畅,压击力度和击点也较易掌控。缺点则是瞄准难度大,压击时,多向左后侧拉杆而导致击向偏差。

4、左后向刨打

左后向刨打姿势,近似用镐头刨地的形态。击球员取小弓步站位,自球处于右前方,双脚定位时,注意右脚尖指向自球,左脚尖指向他球,并适当后撤,留出自球飞行间道,一般以双手握杆刨击。见照片5。

 

 

刨击姿势较符合人的击打活动习惯,便于发力刨打,姿态也较优美自如,一般地说刨压力较大,控杆较易,更适用于女队员和臂力小的队员。缺点是瞄准和控向有难度。

与此势相近的还有单手倒刨姿势,即自球与球槌均处在身体右侧,背朝目标方向站位,右手单握杆向后刨击。此姿势较简便易行,也多为不少队员接受和采用。缺点是瞄准困难,不易看准目标和构成瞄准线。

二、准确掌控压击点

这是打好跳球的主要着眼点,是控制自球的飞行高度和距离的关键技术。无论采用哪种压击姿势击打跳球,在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统一的。下面拟从几个相关技艺问题上做些探讨。

1、压击点和最佳压击点

跳球的压击点,多分布在自球后上部纵向圆弧边上。如从理论数字上说,凡大于0°小于90°角界限之内的各点,均可作为压击点。其中较有效的点,则是15°~75°角之间。如图1所示。

图1球体阳面上箭头所指15°~75°角界限内的各点,均为较有效的压击点,只要槌头以相应仰斜角压击这些点,均可打出跳球。一般地说,压击点越高,自球跳离地面也越高,反之就越低。二者成正比。

 

 

跳球的最佳压击点,分布在25°~45°角的界限内。挥杆压击时,槌头亦以相同的入射角,准确击打在最佳压击点上,就会打出理想的跳球,并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入射角的大小和压击点的高低,应依据自球所需飞行高度做相应调整,不宜固定不变。

2、槌头入射角和自球反射角

依据门球运动特点,借鉴“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原理,合理地调控球槌入射角和自球反射角。

门球的跳球实践证明,场地质量和条件不同,地面弹性力大小也不一样,自球跳离地面的高度也就不等。例如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为沙土场地,由于地面反弹力变化较大,受地面干湿软硬、沙层薄厚、沙粒大小、光滑粗涩等不同条件的影响,所产生的反弹力大小也不一样。

这就要求在打跳球时,要依据场地条件变化,对槌头入射角、压击点和压击力度做相应调整。凡遇地面反弹力小时,飞行高度必然也低,则应适当加大槌头入射角,提高压击点,加大压击力,以求加大自球飞行高度;反之,凡遇地面反弹力大时,则应适当减小槌头入射角,降低压击点,减小压击力。假如在塑胶场地上打跳球,由于地面反弹力大,自球的飞行高度和距离均会有所增加。

三、压击方式(手法)的选择

从表面动作形态看,无论采用哪种姿势打跳球,都是以一定仰角下杆压击自球后上部,比较单一和统一,没什么两样。但深一步探讨,就会领悟到压击方式(手法)极富变化,深藏奥妙;也会发现由于压击方式(手法)的不同,带来不同效果。下面简介几种压击方式,供作参考。

1、扎压法

扎压法近似台球的扎杆技法。挥杆动作的主要技术要领是槌头保持较大入射角,从上倾斜向下以击球面“压切”自球后上部较高的压击点,加强压挤力,在自球跳离地面后迅速升高,槌头直接扎向地面收杆。此法打出的跳球,飞行上升快而飞速较慢,行程较近。较适用于打跳撞跟进球。

2、冲压法

冲压法的动作要领是槌头以小角度从后向前冲击自球,在击球面触球瞬间,向下施加压击力,促使其加速前冲低飞,以较低的高度和跳撞点冲撞他球。此法打出的跳球,前冲力大,飞行速度快,行程远。较适用于远距离的跳撞跟进球和擦顶远攻球。

3、压提法

压提法即挥杆过程中,压中有提,槌头呈仰弧动态,下压同时向前提拉,施加“压兜力”,上拉动作尤似乒乓球拍拉弧圈球。这样,则可顺势拉高自球飞行线,加强前冲力,加大飞行高度和距离。此法打出的跳球,飞行速度较快,在上施前冲力的作用下,行程较远。较适用于打擦顶球和跳越球。

4、刨压法

刨压法的挥杆动作与压提法相近,是借助“刨兜力”打跳球。槌头动形呈一定弧度,先压后拉,顺势刨球,击球面与球体接触时间稍长,力度传递量较大,刨出的球既高又远。以此法可打擦顶球,更适于打跳越球。

5、砸砍法

所谓砸砍法,形似以斧头砍东西,或似用锤子砸东西。要求槌头以大角度和高击点从上倾斜向下砸击自球,使其尽可能上跳腾飞,槌头触球后,迅即扎压在地面上收杆。此法只适用于打10厘米左右球距的跳撞跟进球。可有效防止连击犯规。

 

第二讲感悟跳球之道(下)

北京  闫俊起

 

四、跳球的瞄准与压击方向

1、跳球的瞄准

跳球的瞄准难度大概略性强,不易精确。尤其是击球员的头部往往处在自球、他球与进攻目标的中间上空,瞄准时,视线既要向前扫描目标,又要向后观察自他球的点线以及槌头方位,使多点构成瞄准直线,假如以悬吊杆瞄准,槌头较难稳固定位,这必然加大瞄准难度。

因此,更强调认真细致地瞄准,摆正调准槌头的空间方位,构成准确的瞄准线。具体操作方法有两种可供选用。一是把槌头斜竖在自他两球连心线的自球之后,把击球面固定在地面,并将其落地点调整到自他两球连心线上,使三个点构成直线,即瞄准线。二是利用杆柄进行瞄准。在正确取势站位的基础上,把杆柄以下低上高之势向前倾斜,竖向调整到自球与他球的连线上,杆柄上端指向进攻目标,构成瞄准线。见照片。

 


 

2、压击方向的掌控

压击方向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自球的走向。基本掌控方法是沿瞄准方向线发力出杆压击。槌头上下前后挥摆,切勿偏离自球、他球、目标三点连线,尤其要朝向目标收杆。压击点必须准确击打在连线的自球后上部球边切点上。为保证挥杆不出偏差,击球员视线要紧盯槌头的动势和动向,做到目不转睛,切勿转移视线只凭手感控向。

在采用不同姿势和方式打跳球时,要防止以下几种易出的弊病。

(1)横向压打和左后向刨击,极易向后向里拉杆,导致压击方向偏差,偏离目标方向线。解决办法是有意识地向前向外适当推杆压击,使槌头能沿自他球连线方向运动。

(2)采用正向侧压打姿势时,多向外(向右)“挤杆”,造成压击方向偏差。在以此势压击时,要注意杆柄与上体右侧保持适当间距,不宜贴靠过紧,以使球槌能灵活挥动,避免向外“挤杆”。

五、利用和掌控自球飞行线

自球跳离地面后,是以“抛物线”形态飞行,其速度、高度、弧度、距离等均有一定规律。一般地说,自球多以10厘米左右的高度飞行,飞行线最高点可达30厘米左右,最远距离约150厘米左右。

形成的“抛物线”,大体可分三段,一是球体离地上升段。此段飞速较快,飞距较长并逐步升高。二是缓飞段。此段飞距较短,但“抛物线”的最高点在此段中。三是下落段。此段飞速逐渐减慢,下落较快,飞距也较短,弧度加大,落地后向前运动。

自球飞行的这些特点,为我们利用和掌握飞行线打好擦顶球、跳撞跟进球和跳越球,提供了依据。

1、擦顶球飞行线的掌握

擦顶球,包括擦顶连撞或过门双杆球。在自球飞行线的控制上,一般应以缓飞段或下落段擦撞他球,即以自球底部与他球顶部相擦。假设擦撞厚度为0.1-0.2厘米,自球的飞行高度则应控制在距地面7.3-7.4厘米。这样在自球动能耗损较少的条件下,可远程奔向攻击目标。如图2。

 

 

图2可粗略看出“点、线、角、距”的运作图形。是打好擦顶球,准确掌控其飞行高度,力求自球在缓飞段距地面不超过一个球高度动态下擦撞他球顶部,打成较理想的擦顶球。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严格控制自球飞行高度,必须低于7.5厘米时擦顶,原则是“宁低勿高”,以免擦空失误

2、跳撞跟进球飞行线的掌控

跳撞跟进球,是指自球以一定冲撞力和较厚的厚度撞击他球后上部,两球在碰撞瞬时产生动能交换,形成同步运动或一前一后跟进。在打法上,主要是适当减小槌头入射角,降低跳撞点,利用自球飞行的上升段实现撞击。飞行高度必须低于一个球,跳撞点则要高于半个球。

打间距较近的跳撞跟进球,在压击手法上,应运用冲压法或扎压法(利用自球下落段虽也可打出跳撞跟进球,但控球技术难度很大,成功率低,不是十分需要,不宜勉强去打)。

3、跳越球(越顶球)飞行线的掌控

所谓跳越球,特指进攻方向上遇到己撞击过的他球阻挡了进攻道路无法通过,才采用跳越障碍的方法,完成进攻使命。包括跳越过门得分、跳越撞柱、跳越撞球等。

打好跳越球,要尽可能加大槌头入射角,提高压击点,运用压提法和刨压法击球,更有效地提高自球飞行高度。通过障碍球时的最低飞行线必须保证高于一个球,以防重复撞击“犯规”。若打跳越过门时,自球飞行高度应加以限制,不宜超过球门上梁,否则碰梁或从梁上飞过,造成过门失败。

六、跳球的两球间距

跳球的飞行高度和距离都很有限,这就决定了自他两球间距也有一定限度。一般地说,从10厘米左右到100厘米左右的间距,都是打跳球的可能间距。在这个间距界限内,可运用不同压击方式,打出不同使命的跳球。例如间距10-30厘米较适合打跳撞跟进球。30-50厘米适合打擦顶球。当然这些数值都是概略性的,不是绝对的。比如间距小于10厘米或大于80厘米,仍可能打出擦顶球。

跳球的最佳间距,应为30-40厘米,在这个距离上无论是打擦顶球、跳撞跟进球,还是打跳越球,都较易成功。但要注意,当间距稍近时,要通过适当提高压击点提高飞行高度,准确控制自球飞行线;当间距稍远时,则应适当降低压击点和飞行高度,以准确的飞行线擦顶、跳撞或实现跳越进攻。

七、准而巧地施控压击力

总起来说,打跳球的压击力,远大于常规击球的击打力。从力学角度说,压击力越大,地面反作用力也越大。反之,就越小。此理显而易见,无需赘述。但要科学合理恰如其分地掌控压击力,却非易事,需要依据科学原理结合门球跳球运动实际,进行深层探索研究。

1、依据地面反弹力大小调整压击力

一般地说,地面反弹力大时,则应相应减小压击力;反弹力小,自然应加大压击力。例如塑胶草坪场地,地面弹力大,需适当减小压击力;而沙土场地,地面反弹力弱,则应适当加大压击力。即使都是沙土场地,也因干湿软硬等条件不同,反弹力大小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依据地面反弹力大小,相应加减压击力。

2、以调整“力点”的高低,控制压击力的作用方向。

压击跳球的受力点,是力度方向的传递点。受力点升高,力的作用方向倾斜向下的角度加大,反弹上升力相应加大,前冲力则相对减弱,自球上升加快,而前冲速度则有所减慢;相反,自球受力点降低,力的作用方向倾斜度减小,反弹上升力有所减弱,而前冲力则得到加强,结果是自球上升稍慢,前冲加快。飞行高度下降,而飞行距离则会有所增加,行程则远。这是以力点控制自球飞行高低远近的重要方法之一。

3、以不同力形手法巧施压击力

不同的力形手法,必产生不同的施力效果。例如以“压”和“砸砍”手法压击,自球上跳快而高,但前冲速度有所减慢,行程较近。而以提拉、冲压或刨压手法压击,增强了勾刨上拉前冲力,自球飞行快而远,总的行程亦远。这是打跳球压击力最大的施力手法。此法应结合槌头入射角和压击点的掌控,巧妙运用。

4、以跳撞立体厚度(跳撞点高度),控制自他两球动能交换量及其行程。

在自球飞行冲撞作用力和他球阻抗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动能交换。自球冲撞动能部分消耗而减速减程,他球受力前滚增速增程。

跳撞厚度决定着动能交换和分配。一般地说,跳撞点越厚,自球耗能量越大,行程越近。而他球接受动能量也越大,行程越远。反之亦然。假设自球超薄跳撞他球,自球耗能极小,撞后行程很远,习惯上称此为“擦顶远攻球”。而他球接受动能量也极小,滚动会很近,甚至只在原位晃动而不前行。若以适中厚度跳撞,动能分配均衡即可能形成同步同程跟进。

两球碰撞运动的这种规律提示我们,要准确掌控跳撞点的高低薄厚,控制自他两球各自的行程,完成跳球承担的进攻使命。

来源:中国门球网 我是门球闫俊起老师,仅供球友参考与讨论,如若侵权请您及时告知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