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线降压药分为五种: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其实药物的不良反应仅见于少数患者,大多可防可控,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服用,就不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服药时没有不适反应,也不要因为看到药品说明书上列出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而擅自停用或减少用药量,也不要频繁更换降压药。 在服药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是“朝三暮四”。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长年稳定,没有不良反应,不应该调换药物。频繁更换降压药不利于平稳降压。这是因为每种降压药在具体患者身上要调整到合适的剂量并发挥稳定的作用,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些长效降压药服用4~5天才开始出现明显降压效果,用药3~4周方可达到最大降压疗效。 误区之二是“见好就收”。一些患者服用一段时间的降压药后,血压降下来了,因怕血压降得太低,不敢再吃药,就自己停了。这是不妥当的。高血压是由于血管弹性下降或血管阻力增加所致,是一种发生在血管的慢性病变。服药后血压降下来了,是药物的作用。停药后一段时间,药物作用消失,血管病变还存在,血压又会逐渐升高。 所以,血压正常后要继续坚持用药,以保持血压稳定,减少血压波动,而不会把血压降得过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