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向日葵

 元霄2017 2018-07-20
□ 周汉兵(高坪)
  很想念童年时代那房前屋后的向日葵。
  至今记忆犹新,房前屋后的地边,除了栽植高粱,种植丝瓜、南瓜外,每年都不能少的就是向日葵。可以说,向日葵每年都要陪伴着我们度过春夏秋三季。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一场春雨后,我们急切地把饱满的葵花籽撒种在房前屋后的地边。起初,向日葵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忽然某一日,宽大的叶子上不声不响地长出了一个个黄灿灿的花盘,随后的几个月里, 那些鲜艳夺目的花儿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那时年幼,知识少。对于向日葵的记忆,只记住了一点,就是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当时很好奇,但没有人告诉是为什么。 因为一直懵懵懂懂, 也半信半疑, 总是着迷地守着这花盘。每天早上,无论如何都去看一看那花盘,果然是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下午放学忙完割草、背柴等农活,到了下午日落的时候,又会情不自禁地再去看那花盘,那花盘又神奇地转换到了落日的方向,就这样日复一日。
  我一直很迷惑,那时甚至想,晴天花盘会转向, 那阴天或者雨天总不至于还会转向吧?所以遇到阴天,我更加好奇地去观察那花盘, 但它们还是始终随着太阳起落的方向勤快地奔走。 遇到下大雨或者暴雨,我必定站在屋檐下,守望那些向日葵。 当看到那些叶子或者花盘被大暴雨噼里啪啦打得耷拉着脑袋时, 我的心里很替它们着急,生怕它们倒下去。可等雨后天晴, 那一株株向日葵很快便傲然挺立, 那花盘仍然天真烂漫地仰起一张张笑脸,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那时,我实在搞不懂,这看似瘦弱无比的向日葵,何以会有如此大的能量?何以会如此坚强?起初,喜欢向日葵,最单纯的目的,只是为了守望那些可以解馋的葵花籽。后来,慢慢便有了几分敬佩。在我的童年,父亲一直卧床不起,家里很贫穷,我的心里一直很自卑。 而向日葵这种一心向阳的性格,让我忧郁的心情变得敞亮了许多,甚至可说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我度过了艰难的童年。
  最让我期待的, 自然是收获葵花籽的日子。等花盘干枯后,我每天不止一次地跑去抚摸那花盘,每次总会偷偷地掰下几粒,以至于等到最后采摘时, 一些花盘里的葵花籽已经空出了许多。采摘后,把葵花籽搓出来,晒干,籽粒就变成黑色的。不用炒熟,放到嘴里一嗑,那种清香悠长不绝。
  眼前,就有一大片向日葵基地。令我意外的是,眼前这向日葵都很低矮,也就1米高左右, 与童年时代的向日葵相比似乎少了很多伟岸,但每一株依然挺拔,而且花盘也似乎比记忆中的大了几分。盛夏,向日葵开始褪尽绚丽的花环, 它那脖颈似乎有些僵硬,再不能随着太阳转动,但那圆圆的脸盘依然露出灿烂的微笑。我判断,这花应该是幸福的。
  田间里,三五成群的游人汗流浃背,他们乐此不疲地穿梭在这片向日葵基地,欣赏、拍照。虽然,脸上满是汗珠,但一张张晒得红彤彤的脸上堆满了幸福。
  这些远道而来的游人, 大多数是城里人。看着他们宝贝似地瞅着一株株向日葵,我在想,他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在远离了乡村很久后, 某一天突然想起了老家中曾经种过的几株向日葵? 抑或只是为了体验城里难得有的原生态乐趣?
  在我的记忆深处,庄稼人种向日葵,没有人是为了看花的,也不是要做什么点缀,他们要的是果实, 就像插秧是为了秋后收获稻谷一样。在他们眼里,房前屋后开满了向日葵,那是过日子人的标志,是做庄稼人的本分,否则便会被村民瞧不起。而今,随着农村年轻人的大量外出务工或者入城,土地似乎变得不是那么珍贵了, 向日葵不知从何时起变得稀缺了, 它代表着的那个纯粹意义上的农耕时代似乎也结束了,被注入了休闲、观光等更多元素。
  唯一不变的是向日葵的秉性。 自古以来,很多诗句都对向日葵是褒扬有加的,比如司马光的“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戴叔伦的“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不论阴晴,不管风雨,从日出到日落,向日葵都伴随着太阳的脚步, 快乐享受每一天的阳光雨露。或许,向日葵与躬耕厚土的村民是心心相通的。始终坚守“庄稼不收年年种”的信念,不论风调雨顺,还是风云不测,在这片土地上,都有他们虔诚耕耘的身影。
  人也当如向日葵。只要心底有“太阳”,即使岁月纷纷扰扰, 也总是不慌张、 不迷惘。珍惜当下的时光和境遇,怜取眼前的亲人和友人,像向日葵那样,幸福就会在心里常开不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