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性灵文人的诗歌追求

 风云际会2009 2018-07-20
因此,在反对古人、古文、古语的基础上,性灵文人们建立了一种比较进步的“诗文递进”观。屠隆认为,“天地有劫,沧桑有改”,既然这些先于人类的物质性存在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那么“诗之变随世递迁”就是自然的事情。所以“政不必区区以古绳今,各求其至可也。论汉、魏者,当就汉、魏求其至处,不必责其不如《三百篇》;论六朝者,当就六朝求其至处,不必责其不如汉、魏……宋诗河汉不入品裁,非谓其不如唐,谓其不至也。如必相袭而后为佳,诗止《三百篇》,而删后果无诗矣?至我明之诗,则不患其不雅,而患其太袭;不患其无辞采,而患其鲜自得也。夫鲜自得,而不至也。即文章亦然,操觚者不可不虑也”(《论诗文》,蔡景康编《明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270-271页)。相较于屠隆的温和,袁宏道的诗文进化观就显得更为激励:“世道既变,文亦因之”“古何必高,今何必卑哉?”(《与丘长孺》,《袁宏道集笺校》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85 页)甚至“世人喜唐,仆则曰:‘唐无诗’。世人喜秦汉,仆则曰‘秦汉无文’。世人卑宋黜元,仆则曰‘诗文在宋元诸家’”(《与张幼于》,《袁宏道集笺校》卷一一, 501页)。由于一味地强调不依傍古人,见从己出,袁宏道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失误。其实,对于他的这种“矫枉过正”,我们应该抱以历史的理解。在历史中,不管是社会改革还是文学改革,都是一个先“破”后“立”的过程。破得越粉碎、越彻底,才能重建得越迅速、越干脆。袁宏道担当起了这个“彻底的粉碎者”的角色,不管是偏激的文学进化观,还是作为武器的性灵,他的最终目的都在于还诗坛一个朗朗晴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