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孝陵(二)方城、明楼与宝顶:南京行记三

 安东老王 2018-07-20




  明楼,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楼。楼中立帝庙谥石碑,下为灵寝。明孝陵明楼,位于南京东郊的明孝陵方城之上,为六百多年前朱元璋所建,明孝陵遗址内现存体量最大的建筑。清文宗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太平军攻克南京,明楼屋顶毁于兵火。近一百多年来,失去屋顶庇护的四壁残墙,不断受到雨水侵蚀,方城城台券洞渗水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明楼室内陆面未作防水处理,雨天四面墙垣内的雨水无法排出,向下渗透至方城内部。 据考古勘探发现, 四面墙体并不是建于城台台面之上,而是从方城内部即开始砌筑墙体,明楼的墙体是与下部方城城台的主体部分连为一体的。这样一来,雨水会顺着明楼四周墙面向下渗漏,而明楼地砖以下的水平防水层无法有效阻隔雨水的垂直渗漏,防渗工作往往事倍功半。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明孝陵老照片:从内红门看明楼,仅存明楼方城城墙

 
  2008年初,明孝陵明楼保护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同年6月15日,明孝陵明楼加顶保护工程正式开工。明楼砌筑于方城城台上部,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三十九点六米,南北宽十八点六米。新顶尺寸和式样按照历史记载的尺寸,式样为重檐歇山顶。考虑到明孝陵整体空间感受,屋顶轻钢支架,重檐歇山黄色琉璃顶。 
  楼顶约十万片琉璃瓦,全部是北京琉璃厂定制。天花藻井上两千多平方米彩绘沿袭明代风格,色彩以黄、绿、蓝、红为主,图案既有团龙彩云式的,也有旋转花团式的。顶部天花采用和玺彩绘的画法,这是明代皇家高等级的彩绘。顶外部的斗拱和额方采用以花草为主旋子彩绘法。彩绘颜料为自然矿物质颜料,具有防腐、防蛀以及防褪色的特性。保护工程还恢复了明楼原有的六道红门,即东、西、北面各一道门,南面三道门,每扇门上的门钉为九行,每行九颗,以显示九五之尊。 
  2009年7月3日上午,南京明孝陵明楼保护修缮工程历时一年,其竣工典礼在明楼前举行。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新恢复的明楼全景图片

 

  600多年前,朱元璋在明孝陵前建造了一座城门来看守自己的帝陵,称作“方城明楼”。遗憾的是,晚清太平天国一场战火烧毁了明楼屋顶,令这座明孝陵现存体量最大的建筑遗存徒剩四壁。雨水顺着失去屋顶庇护的残墙,不断往下侵蚀——经有关专家多次论证,国家文物局审批,历时一年多,明楼加顶保护工程终于完工。然而围绕着这个新建的“明楼”,古建筑保护专家提出了种种质疑,认为破坏了原建筑,已经拆除的墙体、钻孔的台基是不可逆的。 考问世界文化遗产该如何保护。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方城的城墙及拱门


  方城、明楼、宝顶:方城外部用大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正中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显然为后人所制。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明楼在方城之上,原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建筑,屋顶早已毁,仅存四壁砖墙,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资料图片:明楼老照片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明楼两侧的影壁也是新修复的。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影壁的砖雕是明代的。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方城拱门及门洞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通往明楼的楼道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明楼之上观明楼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登上宝顶


  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宝顶近似圆形,原名独龙阜玩珠峰,周围砌有砖墙。1998年至1999年,南京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采用先进的精密磁测,证实朱元璋墓的地宫就在这下面,埋葬深厚,保存完好,从没有被盗过。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南京明孝陵:明楼与宝顶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资料备存: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

  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著名于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会副会长、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刘叙杰说:“明孝陵代表着明初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明孝陵从起点下马坊至地宫所在地的宝顶,纵深达2600多米,沿途分布着30多处不同风格、用途各异的建筑物和石雕艺术品,整体布局宏大有序,单体建筑厚重雄伟,细部装饰工艺精湛,凝聚了当时政治家、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的才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