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刘一闻 | 刘希涛

 静雅轩345 2018-07-20


  当梳人灵魂的春风,在人民广场的绿叶红花间唱着动人的情歌,我又一次踏进这座“天圆地方”的博物馆,看望篆刻书法家刘一闻。


  一闻小我5岁,属牛,鬓发如雪,脸色红润,笑声爽朗,依然那副宽厚的男中音嗓门……他捧上“海上风华——方去疾与韩天衡、陈茗屋、吴子建、刘一闻师生艺术展”画册,我便一页一页翻读起来。


  一闻的书法,依然那样清秀,那样刚柔得宜、健妍合度。而一闻的篆刻,其印式,法追汉制,意与古会,快意中意象横生,“入古而不泥古”。其中的“西湖十景印”,诸如花港观鱼、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柳浪闻莺……知素去华,愈现新境。至于一闻画竹,诚非为画而画,聊写胸中块垒与逸气耳。寥寥几笔,便有拂云之气,或种竹补石,皆能以少胜多,再配上数行落款,重形更重神。


  落款如平白无趣、乏善可陈,其大作怎能让人“眼前一亮”?画倚重书法,书法看名款、用印,正所谓“念白比唱戏更显功力”,说的就是这门绝活。观落款“刘一闻”三字,更觉别致,能体现书画家的个性才情。


  一闻人缘好,许是同宗同姓之故,早在上世纪70年代,经故人王鲁夫介绍,我便认识了他。当时,他在沪上一家螺钉厂当司炉工,是“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锤打了他顽强的意志。八小时之内,他穿焰踩火,挥汗如雨;下班后,则握刀刻石,泼墨挥毫。他决心让苦涩的生活,闪出艺术的亮色。一闻幼承家学,功底弥实,其外祖父王献唐先生是位学者和收藏家。加之慈母督促,从小耳濡目染,使他对古典文学艺术情有独钟。他天性聪颖,一旦迷上了那刻刀、线条、碑帖,便心驰神往,如痴如醉。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字,他在课桌下刻章,为此,常被罚站,回到家里更肆无忌惮,他东抹西涂,一时情急,便在台布、床单上泼墨,累及母亲忙不迭地为之洗刷。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就这样,他不停顿地奏刀治印,挥毫临帖,同时广访名师、广交名士:先后向苏白、王蘧常、方介堪、谢稚柳、方去疾、商承祚诸前辈求教,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心胸。读书、交友、思索、反复实践……12岁至今,孜孜不倦地追求其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艺术语言。一闻的成功,实乃瓜熟蒂落,绝非偶然。


  一闻书、画、印三位一体,皆有自家眉目。谢稚柳、王蘧常、唐云、陆俨少、沙孟海、关良诸前辈用印多出其手。印坛名宿来楚生曾叹:“两京遗制,可窥一斑者,而今一闻是也。”


  一闻刚近古稀之年,有著作20余部之多,文字如同其书,典雅、机巧、细润而安适,让人读后沉浸在如坐春风的氛围之中。2015年5月,一闻折桂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也是当代中年书法篆刻家中最早公助创办个人艺术馆者。四年一届的全国书法篆刻展有着“书法篆刻界奥林匹克”之称。上海首次成为主办方,既是一份等待已久的喜悦,更是一次“居安思危”的自省,这一次,一闻便受邀加盟第十届的评审工作。


  时下,海派文化正探索如何做大影响力,书法艺术的生存环境也不断变化着。一闻说:“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真正静下心来写字看古籍?如果艺术家本身的内涵功力不足,那么整个艺术界的基础就会不扎实,就难以进一步发展。”艺术耐得十年“磨”,刘一闻提出,学会做学问,学会艺术创作,学会做人是一个艺术家的立身之本。在刘一闻看来,现在一些书法家的书写技巧看似直追古人,其实无法超越前人,是因为过分重视技巧、忽略作品内在的精气神所至。他认为,单纯的刻苦练习只能提高个人的书写技巧,但这是写字不是书法,只有融入了灵气、意境等艺术成分,才能成为书法。一闻认为,书法首先是文化,体现在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以及诗、书、礼、易等古典哲学和文学的吸纳、融合和释放上。中国书法的各种书体,不论线条如何变化组合,如果骨子里缺失了文化,那就只能是一种熟练、机械的重复。


  一闻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其与苏白和方介堪的师生情分尤为感人……一闻上班时突接苏白病逝电报,即刻向单位请假奔丧未准,他不惜与当事者“翻脸”而去,竟身穿工作服连夜乘船前往青岛奔丧,以尽弟子之礼。方介堪先生晚年生活窘迫,一闻设法接济。方先生86岁时已病入膏肓,一闻赴温州探望。方一日挣扎起床,理发、更衣并忍痛将从不离身的“导尿袋”去除,收一闻为“关门弟子”(解放后,方原只收三位弟子,即马亦钊、林剑丹和韩天衡)……一闻讲述这些往事时双眼盈泪,让人为之动容不已。


  我和一闻虽系老友,但接触并不多。“风轻一楼月,室静半枕书”,是此次一闻再赠我的十字联,我懂他“轻”与“静”的相赠,闻到他书法中的月色和书香。


  真水无香,大味若淡。一闻是一本耐读的书,值得我一读再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