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摄课堂 - 摄 韩松 - - 文 编辑 KKM - - 策划 张薇 - 这是一张十分微小的静物场景摄影作品,今年获得了两项国际手机摄影比赛奖项。 · 2018年世界手机摄影大赛(Mobile Photography Awards)静物类第一名 · 2018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IPPA)静物类第二名 韩松/摄 iPhone7p 冰岛阿克雷里 我们所说的摄影“观察力”并非玄学,而是将真实场景转化为图像语言的能力。这取决于:拍摄者是否能在真实场景中找到具有潜力的三维元素,并以恰当的方法呈现为一张具有界限的二维图像。 下面就以这张照片为例,由KKM为大家深挖一下韩松老师拍摄这张照片的前后。 1 拍摄时的场景 - 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 冰岛阿克雷里,下午7点半 由于冰岛在高纬度地区,夏日晚餐后还阳光灿烂。光线斜射,投射到阳台侧壁,形成三角光影。 “大多数人在这里可能会关注远处的雪山或楼下的草坪,的确那些也是美好的景色,但同时也是大多数人眼中‘假定的美’。”韩松如是说。 韩松/摄 iPhone7p,冰岛阿克雷里 从公寓远眺雪山 韩松/摄 iPhone7p ,冰岛阿克雷里 从公寓俯视草坪 雪山也好,草坪也好,更接近人的观察惯性和对照片的“预设”。这些景色大而典型,从某种意义上也绑架了拍摄者的眼光。那些不经意的、剩余的场景,却容易被人忽略,甚至会由于观察体验会被认为是无意义的、丑陋的。 实际并非如此。 2 从真实场景到图像语言 - “三角形的光影和错落有致的木夹子,成了我观察到的美。” 观察所触发的摄影并非一蹴而就,在当时还进行了斟酌。 尝试1 | 将三角光影和雪山进行对比——画面有些杂乱。 尝试2 | 觉得表现光影和木夹单一主题——靠近拍摄 但此时木夹所占比例有些大,有些打破斜向光影的倾向 尝试3 | 稍远一点拍摄——斜向影子的成为画面主要结构 木夹子以“点”的形态点缀其中 最后选择的是上面第三张照片。整个拍摄过程大概一两分钟,并没有用到高深的拍摄技巧。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对焦需要在木夹上,且通过上下滑动屏幕调节曝光,防止测光错误导致阴影过亮或光线过曝。 有一定感悟的朋友一定能发现,从真实场景到最后落实在手机中的画面,这张照片考虑的无非两个问题:
3 后期处理 - 后期通过VSCO完成。 > 步骤1 裁剪成正方形,让光线正好是对角线。 > 步骤2 降低曝光,提高对比度。让明暗对比更为强烈。 > 步骤3 加载C8滤镜,将饱和度修正低一些。 完成。 4 再说观察力 - 在这张作品背后,其实有一系列与光线和影子相关的照片,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来自平凡的真实小场景。用点线面的关系考量光线投射在壁上所形成的形态,捕捉人物、静物和光影的对应关系,以合适的比例表现之——这些是与观察力有关,而与炫技无关的设计技能。 总结下来,三个关于观察力的TIPS 关注局部 架稳结构 推敲比例 韩松 / 摄 iPhone7p 壁上光影 韩松 / 摄 iPhoneX 有束光 许多朋友问:摄影中观察占几分?操作占几分?这确实因个人风格而异。而在原画册的观念中,永远是把观察力放在首位的。 - E N D - 课程推荐 原画册手机摄影2018年度课程 | POINT 更多关于全球iPhone摄影大赛的启示,关注课程第十课。 原画册手机摄影2018年度课程 | POINT 扫码进入课程 ▼ 课程提纲 主讲人:韩松 第一章 | 手摄操作,简单也不简单 第二章 | 构图与取景的秘密 第三章 | 后期调色的基本操作(上) 第四章 | 后期调色的基本操作(下) 第五章 | 手机人像摄影及后期 第六章 | 城市、建筑、风景摄影及后期 第七章 | 玩味光线 第八章 | 街头与人物摄影 第九章 | 日常美食、静物与抽象题材 第十章 | 手机摄影,不止朋友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