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建筑文化中,唐代盛行的“乌头门”在宋代消失了吗?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呢?

 杰夫Rose 2018-07-20

古建文化科普:唐代“乌头门”

乌头门,古代里坊制度的产物,当时是安置在里坊门口当做大门使用的,也叫“衡(横)门”,还有个古典雅趣的名字“阀阅”,在《诗经》中有“衡门之下,可以栖迟”的句子。

一般来说,它结构非常简单,用两根立木加一根横木制作而成,在古代有“表得嘉行”的寓意,是礼制型建筑,之所以叫“乌头”,是因两门侧的柱子多为木头,古代雨水较多,也没有好的防雨方法,就会用黑色的瓦罐扣在上面,柱头也就变成黑色,这就是“乌头门”叫法的通俗来历。

这种习惯继续流传,在后世就有烧造五彩琉璃套在柱子上的传统,这是宋代之后流传下来的习惯。乌头门原来是贵族所用,盛行于唐代,宋代里坊制废除,乌头门也就随之消失,演变为文庙前面的棂星门。

(香港志莲净苑仿造的唐式乌头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