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这个「饮料」真的能完全不吃饭吗?这是我喝了一周的体验

 alayavijnana 2018-07-20

任务管理这个概念其实在不断进化。在比较早期的任务管理观念中,它将时间视为等效的,但这种想法是错的,我们的时间并不等效。

早上起床后,中午吃过饭,还是晚上逛完街……稍微一想,就能发现,这三个时间点之后,我们的精力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每个时间段适合做的工作、能完成的事情也完全不同,产出更是差别巨大。

所以,规划任务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精力状况来看待时间、安排任务。精力涉及了饮食、锻炼、劳逸结合等方方面面,而在所有维护精力的行为中,最不能忽视、普通人却最难做好的,其实是饮食。

我们天天在吃喝,它怎么就难了?不妨回想一下,饥肠辘辘后饱餐一顿,是不是会觉得困?困饿交替,就是精力不稳定的典型表现。

越是在乎效率的人,越能意识到,传统的饮食行为每天都在侵蚀自己的时间,影响自己的效率。被称为「硅谷钢铁侠」的马斯克同样表达过对传统饮食方式的不满,他甚至公开说过

如果有什么方法可以不吃饭,从而做更多工作,那我宁愿不吃饭。我希望有办法可以让我不坐下来吃饭就能获得营养。

在硅谷,这个「不吃饭就能获取营养」的需求得到了认可。Rob Rhinehart 创办的 Soylent 获得了 Google 的投资,估值超过十亿美金,全球范围内也出现众多的追随者。

在中国,这类产品被称为「代餐」,翻译自英文的「meal-substitute」。不过,这个概念容易造成人们的本能抵触,不少人认为,为了效率而改吃代餐这种「饲料」,实在悲哀。在这一点上,我并无异议,我自己也不提倡彻底用代餐完全取代传统的食物。

我们应该把代餐看作精力管理的一环,看作效率不理想时的有力解决方案。特别是帮助那些处于特殊时期——比如帮那些处于期末复习、截稿前夕这些紧张时期——的人维持精力。

在提高效率方面,代餐对传统饮食方式的改良聚焦于两点:

  1. 使时间更充裕

  2. 使精力更充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是如何做到的。

代餐如何让时间更宽裕

让我们重新审视代餐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需求。

传统的饮食方式,对于追求效率的人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耗时。传统的饮食方式大概有三种:

  1. 自己做

  2. 叫外卖

  3. 下馆子

这三种方法会或多或少地,在相同或不同的地方造成时间的浪费。

自己做的话,考虑食谱、采购食材、制作、随后清洗厨具餐具,都要耗费时间。而叫外卖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即便我们可以对外卖的食材等放心,外卖也无法提供均衡的营养,等待耗时、外卖吃腻也是问题。出门吃,同样不是办法,光是在路上走、找餐馆和等上菜,都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所以一看到代餐,我就非常愿意尝试。它基本上可以开袋、开瓶即食,粉状版本加点冷水摇匀就能吃。

尝试代餐后,我明显感到自己的时间更充裕了。每天早上,我花两三分钟就能泡好够吃一整天的代餐粉,而不再匆忙准备早餐或者干脆饿着。到了午饭时间,我也可以把专门拨给「吃」的这段时间省下来午休。

仅仅省时这点,代餐就表现出了明显的效果。当然,单单省时间是不够的,要不然吃点面包、能量棒之类的也能充饥。所以除了解决耗时问题之外,代餐应该做到的,还有提供均衡的营养。

代餐如何使精力更充沛

通过饮食让精力保持充沛,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

  1. 短期:靠饮食补充精力,不因吃得太多而犯困,也不因吃得太少而挨饿。

  2. 长期:靠饮食均衡营养,维持体型和健康,不因过重而易疲惫,也不因纤瘦而羸弱。

在国内,一说到代餐大家就容易想到减肥,其实那些主打减肥的产品,往往粗暴地添加纤维使食用者产生饱腹感,却破坏了营养平衡。这些不是代餐的初衷,也不应该是我们吃代餐的目的。 因此,像若饭这样致力于提供均匀营养的产品反而避开减肥的噱头,甚至拒绝使用「代餐」这样的称呼,而把瓶装和粉状产品分别称作「液体便当」和「正餐粉」。

真正的代餐,要做到营养均衡。先行者 Soylent 就包含了《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所要求的 32 中营养物质,还将配方完全开源,每一款、每一代产品的成分和配比都能够在 官网 查到。在国内做到这一点的,民用领域目前只有若饭一家,它按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的标准制作并公开了配方。

传统饮食中,米饭、面食、大鱼大肉等食物的升糖指数(GI)都很高,刚吃完时消化不过来觉得困,但是坚持不到下一餐就供能告急。代餐则采用了低升糖指数的原料,比如大豆、牛奶、燕麦、亚麻籽、葵花籽等食材,可以长时间维持精力。

在优质原料的基础上,代餐进一步定量提供营养,喝一瓶(400 毫升)基本能管饱 4 小时,不容易吃撑,也不会挨饿。当然,如果你喜欢少吃多餐,也可以把一天份的代餐粉分 5 次泡了吃,甚至可以饿了就喝点儿,自己调控起来很灵活。

下面的两组血糖数据,分别是我吃盒饭和吃代餐后 4 小时内的血糖变化,可以看出食用代餐后我的血糖没有一下子飙升得太厉害,但也不会很快就回落。

结合我食用代餐前后的精力数据记录(扇形边缘越靠外,表示精力越好,记录模板出自 Hum 《精力记录的模板与方法》),也能看出食用后(左)的精力更稳定,感到「饿」的情况更少了。

除此之外,代餐也是解决体重失常这一潜在的问题的有效对策,进而也可以潜移默化中维持我们的精力。

略加回忆,不难想到,体重超标的人比一般人更加容易感到疲惫,也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因为多余的重量限制了氧气和能量的供给;至于体型过于纤瘦的人,则容易感到神经衰弱。

想让体重恢复正常,说起来也简单:让摄入的能量和正常消耗的量大致相等。难点就在于,我们很难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不过这个问题也已经被代餐解决了。代餐的成分都标在包装上,食用者可以自己计算,量化摄入。若饭在公开配方的同时,还提供了 食用量计算服务,让食用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食用目标(正常饮食、健身、减重等等)更方便地调整食用量。如果有需要,你甚至可以直接向若饭购买原料来搭配出更加适合自己的代餐。

代餐一瓶、一袋的能量都是定好的,数数自己吃了几份,我就明白摄入了多少营养,压根儿用不着像节食者那样餐餐痛苦地计算卡路里。

下面是我吃代餐一周的体重变化(只有午餐吃了代餐),最后我的体重回落到了正常范围。

吃代餐让人体重恢复到正常范围固然令人开心,但我还是要提醒,这不是最终目的,减肥也只是顺带的副产品。我们塑造更健康的身型、培养更规律的饮食习惯,其实还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工作状态,能够使精力的续航更持久。

我们也正在售卖性价比更高的「若饭正餐粉」,点击「阅读原文」前往少数派官方微店即可购买。

关于代餐的一些常见问题

对于代餐,相信读者们还有一些心存疑虑的地方。在发布文章《代餐,填补时间管理中缺失的关键一环》后,我们特别邀请了少数派的两位签约作者 @Fairyex(大学生) 和 @ElijahLee(白领) 来体验了一周时间的国产代餐产品若饭「液体便当」,解答一下大家对于代餐的疑惑。

问题一:作为食物,它的味道到底如何?

@Fairyex:液体版若饭就是普通咖啡的味道。当然,比起速溶咖啡和奶咖还是要好很多,我自己对于代糖和添加剂比较敏感,尝过之后个人觉得若饭宣称的「不添加白砂糖,不加香精色素,不加防腐剂」还是比较靠谱的,没吃出让人不适的「化学物质」味道。

@ElijahLee:虽说在色香味俱佳的中式料理面前,若饭肯定算不上美味,但吃的时候也不至于抵触,就是稍微淡了一些,我个人觉得喝若饭液体版可以喝出六个核桃、稀燕麦粥、维维豆奶的味道。我吃了几天,口味都让带淡了(笑),后来还觉得平常的食物有点咸。

问题二:代餐能维持多久的精力?

@Fairyex:我比较重视数据,平时就在量化每天的食物摄入,三星健康给出我一天应该摄入的卡路里量是 2616 卡路里,所以每瓶 500 大卡的瓶装若饭对我来讲还差那么点意思。我还在试吃前特意去官方做了一个 饱腹感速测,得知对我来说一瓶能管 4 个小时出头;几天吃下来,我个人也的确到不了 5 点就想吃晚饭了,所以具体的食用量还是要自己调控,不够吃的话需要另外搭配一些食物。

@ElijahLee:我也去若饭官网做过饱腹感速测,估值挺靠谱的。但是我下班时间往往要超过下午 5 点,相信不少上班族还要更晚。所以我对自己的食谱稍作了修改,在中午食用若饭的同时搭配了少量便于食用的水果和酸奶,这样饱腹感的持续时间可以略多于 4 小时,让我撑到 5 点多下班。

问题三:听说代餐能「减肥」,是真的吗

@Fairyex:吃若饭这几天,我也没特意运动,但体重确实有了一点下滑,我认为原因很简单,摄入卡路里少于消耗的卡路里,体重自然就有所降低。

平时我也在记录自己吃了哪些东西,但食堂、外卖里的食物几乎都不会标出卡路里含量,所以也只能根据饭菜里的各种食物算个大概数值,根据从未下降的体重曲线来看,估计多数时候是吃多的。吃若饭的时候,由于原料和热量就标在袋子上,量化摄入就比较容易了。

问题四:吃并不只关乎营养,也关乎咀嚼、消化等机能,吃代餐太多会不会导致这些机能下降?

这是很专业的想法,但是有些多虑。实际上,我们不太可能只吃代餐而绝不碰传统食物。根据若饭的用户数据,重度用户一个月也不过只吃 20 餐左右,差不多就是工作日的午餐用代餐解决。这样的使用量远不至于让身体机能产生退化。

总的来说,对于从未接触过代餐这类新型食品的人来说,如果想提效,大可以先尝试一下代餐再说。有以下 3 种场景很适合尝试代餐:

  1. 应急:来不及吃饭时,拿来应急。

  2. 充能:两顿正餐之间,补充能量。

  3. 果腹:晚上有点饿但不敢吃高能量的食物,吃代餐果腹。

这样适当食用代餐,其他时候照常吃传统食物,更符合我们的习惯,也不会亏待自己的味蕾。毕竟,我们吃代餐来改善精力提高效率,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更加优质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