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8岁男童摸女生屁股更可怕的,是这种流氓家长

 美目扬 2018-07-20



英国哲学家John Locke曾说优良的品格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托这品格的正是良好的教养。


一场教育,最考验家长的不仅仅是孩子未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更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他们如何自我抉择, 又如何引导孩子。


充满爱和清醒的教育,才能让一个孩子在成长中学会坚强、自信,勇于直面错误。


如果走反了,无异于灾难。



1


前两天在某游乐园,有个年轻女孩觉得小男孩摸了自己的臀部。


她说了小男孩几句,却遭到男孩子妈妈和其他随行女士的辱骂、殴打。


“你XX有被害妄想症吧你?你长这样,还摸你屁股?”


“你的屁股没给人摸过?”


“你还好意思讲出来?”


围观行人劝解打人妈妈,她却拿着帽子指着行人说,“我就打,关你X事。”


男孩在一旁被一个女生揽在怀里,捂着脸和耳朵。


和男孩妈妈同行的人接着不停辱骂、殴打、推搡这个女生。



女生一脸愕然,没有还手,只是一直问“你凭什么打人?”


游乐园的工作人员来了,男孩的妈妈还是大叫大嚷:


她说我孩子摸她屁股!一个8岁的孩子懂什么啊?



事后警方就该事件做出了回应,经过调解,打人的孩子妈妈赔了1000块钱。



网友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不一,但能得到共识的是,无论男孩是否真的故意摸了女生的屁股,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都很不妥。



她不仅没在第一时间问清孩子发生了什么,也没有明确女生的指责是否合理,就公然辱骂、殴打女生,甚至嘲讽女生的长相和作风。


从教育方式到三观,都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2


做父母的,都疼爱自己的孩子。


可当疼爱变得偏激,超越情感的就是素养的缺憾。


东莞的一个男孩,在餐桌上淘气,不停地转动餐桌转盘。


一开始还是轻轻地转,服务员刚端了一壶开水上来,他突然大幅度转动,水壶直接从桌上甩落,里面的热水溅到了唐女士和她的女儿身上。


经医院鉴定,唐女士所受伤害为十级伤残。


事后男孩的父亲坚称,唐女士的烫伤和自己儿子没有任何关系,并且说,这件事让自己儿子也受到了惊吓。


法院介入后,判定男孩的父母要负连带赔偿责任,这一家人才赔了钱。



家长的“护子”心理占上风时,很容易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


想着把问题的损失降到最低,却没分清主次,也弄错了了方法:


用大人的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


重庆4岁的小雨和外婆在家楼下的大厅玩,一个1岁多的小男孩走过来,想抢他的玩具,两个孩子争抢了一下。


这时候一个男人走过来,把抢玩具的小男孩带上了楼。


他是抢玩具小男孩的爸爸。


当时旁边有三四个小孩,玩的都是小雨的玩具。但外婆还是教育小雨说,“不要欺负小朋友,要大方一点。”


谁知过了几分钟,小男孩的爸爸又出现在大厅,他手里多了个晾衣架,上来就狠狠抽了小雨一下。



小雨的大腿红肿淤青,能明显看出衣架的痕迹,肉甚至掀开了,后被医院判定为软组织挫伤。



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有一句名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不是每一位家长都可以作神,爱自己孩子的同时,不伤害别的孩子其实也不难


只是强行用成人的方式介入解决孩子的问题,总带着蛮横的意味。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有一个误区: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自己的孩子只能自己管教,别人稍有介入,就是多管闲事。


比如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小孩子,因为不懂事打扰到旁边的人无可厚非,但这时候家长的角色就很重要。


有的家长会在飞机起飞前,给每一位同行的旅客分发一份小礼物,里面装着耳塞、糖果、小卡片,先打招呼说,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哭闹,希望尽量不会打扰到别人;



也有家长,对孩子的坏习惯不管不顾,有人提出异议,就觉得是侵犯了自己的尊严。


一趟高铁上,有三个家庭带着各自的孩子结伴旅行,大人们聊得开始,孩子也不停吵闹。


同一车厢的刘先生觉得他们打扰到自己,就去打招呼:希望大人和孩子都可以小点声。


其中一位爸爸立刻很不爽,找刘先生理论,刘先生想要挡开,结果男士的妻子过来直接打了刘先生一耳光。


他的左眼球被打出了血。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大人的反射。”


惯子如杀子。


可当家长对自己的要求都令人堪忧时,孩子的教养,又从何而来?



3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进行研究,认为“以自我为中心”是儿童早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小孩子在采取行为时具有严重的自我倾向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熊孩子们”可能尖叫地冲进你的房间,摔坏你的摆件,撕烂你的闲书,夺过你的手机……


离开时还要带走你心爱的玩偶、零食、游戏机。


这时候,最让人绝望的,就是他们父母的相视一笑:“他还小呢。”



乍看,熊孩子之所以“熊”事出有因,年龄小、心智有待发展不无关系。


可更重要的是教育的缺位——“熊家长”们的纵容与包庇,是罪魁祸首。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心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个体的教育作用。而儿童教育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早期的发展和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


“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生物科学博士魏蔻蔻写过:


“在荷兰的幼儿园,如果一个小朋友不服从团队安排,不遵守公共场合的基本礼数,在被教育几次不改后,老师绝不会容忍,而会根据规定,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孩子要接受幼儿心理咨询评估和治疗。


家长也必须配合,完成孩子能正常融入社会和团体的过程。


当父母选择了无条件原谅孩子的错误,而不是教会他尊重别人和承担责任时,其实相当于人为地给他设置了融入社会的障碍。


教养,才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宝贵的终生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