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剧《我不是药神》:每个人最终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度麦心理 2018-07-21

心理剧《我不是药神》:每个人最终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最近,一部《我不是药神》火遍神州大地。直到亲自欣赏了这部影片之后,我才理解它为什么会火。因为这部充斥着矛盾与冲突、对抗与包容的影片,向我们展示了最真实的人性以及人性需求。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解析,那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底层的需求是生理的上的需求,当这一层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有安全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然后再到尊重的需求,最后,当这一切都实现了,人就会迈向自我实现。影片从开始到最后,以写实的手法、白描的方式,书写了程勇从基本需求开始,通过传奇式的人生经历,最终迈向了自我实现的道路。

影片能触动人心的点很多,作为度麦学苑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我从中感受到了三个点,结合多年的咨询经验,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心灵触动一: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老太太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让身为警官的曹斌情绪翻涌、泪流满面,宁愿放弃自己的前途,也要保护病人们心中的保护神。是的,影片里有大量的镜头来表达白血病人们“活着是如此艰难”的感受。从黄毛的叛逆,到老吕的自杀,从思慧的堕落,到老刘的认同,每一个白血病人都为了自己能活下去而努力挣扎,也为了让病友们活下去而齐心协力。而程勇才开始决定要卖药的时候,也是为了让父亲活下去。

其实,“活着”真的是一个看似轻松、却很沉重的话题。不只是白血病人,实际上,每一个人都生活得不容易。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会遇见因抑郁或其他情绪障碍而产生自杀念头甚至已经有过自杀行为的来访者。当家人表示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我会轻轻的提醒:“请理解他的痛苦,请看到他的挣扎,如果可以,每个人都想好好的活着。”

是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如果可以活着,没有谁愿意随随便便就死了。只不过——无论是生活的压迫还是身体的伤痛,无论是情绪的压抑还是精神的折磨,都能让一个人在持续的煎熬中意志毁灭,失去活下去的能力和勇气。

所以,学会原谅自己,认可自己,才能让自己好好活着;

同时,懂得宽容别人,帮助别人,也能让别人好好活着。

心灵触动二:每个人都可以是善良的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体两面的,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我一直说: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人与人之间,一定是相互影响、彼此改变的。程勇只是个卖神油的,为了孩子的移民问题,他对律师和前妻动粗,人性的阴暗面表露无疑;当老吕第一次告诉他关于印度有药的时候,他怀疑并断然拒绝。但是,当父亲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他内心的爱被激活了。为了救治父亲,他铤而走险,与老吕达成合作并第一次到印度购药。

后来,当张长林卖假药坑骗病人的时候,几个与他共同合作的病友义愤填膺,大打出手,让原本想退缩的程勇也加入了打架的行列。这件事引发了张长林的威胁,此时程勇内心的阴暗再一次出现,他解散了自己的小团队,把卖药的权限给了张长林。但是,后来老吕妻子的哀求和老吕的自杀,又一次触发了他人性的光明。他重新开始卖药,并且以成本价销售。这时候的程勇,已经开始走向自我实现之路。

及至后来,他的这份善良也触动了因被通缉前来找他的张长林的心。所以,当张长林被抓获之后,他选择了自己承担,保护了程勇。张长林卖假药十几年,坑骗的病人那么多,却最终在程勇人性的光辉中回归善良的本性,找回了自我。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是善良的。在法与情的边缘地带,所有的选择都无法用对与错来判定。而唯一能让人铭记的,就是人性的光辉在生命中闪烁的那一刻。

心灵触动三:自我实现是每个人最终的选择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人的最终需求。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以及尊重的需求之后,自我实现就变成我们唯一的选择。

影片中对于人类各个层次的需求有着清晰的演绎:那些为了活下去而不断挣扎的白血病人,包括程勇开始为了父亲的生命铤而走险,都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求;程勇在自己卖药的生意成功之时,满足了自己安全的需求;后来,他在病人们的感激中获得了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再到后来,他成本价卖药的时候,满足了自己被尊重的需求;而当他决定要送儿子移民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被抓的准备,对于这时的程勇来说,能为病友们战斗到最后一刻,就是他自我实现的需求。

 

 生活如戏,戏如生活。

影片中呈现的人性如此真实,正说明了它是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都可以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一步步走向自己的自我实现之路,完成人生最完整的蜕变和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