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些家庭矛盾这么多?看完恍然大悟!

 石勇n4oa1c90zp 2018-07-21





古人云: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意思就是:小人认为自己没有错误,君子常自责自己的过失。

 

同一件事,君子会反思自己没做好的地方,小人眼里则“都是别人的错”。

 

(1)小人无错

 

早晨闹钟响到第五次,李梅才从被窝里爬起来。

 

一看时间,8:45,要迟到了。

 

李梅嗖地一声翻身下床,到卫生间洗漱。

 

不一会,听到孩子在叫妈妈,李梅刚想回应,“砰”的一声,放在洗手台上的手机摔在地板上,屏幕碎了。

 

李梅拿起手机,对孩子吼道:“都怪你,叫什么叫。”

 

孩子过来拉她,被李梅一把甩开,哇哇大哭。

 

奶奶闻声赶来,一边安慰孩子一边问:“怎么啦?”

 

李梅没好气地说:“还不都是被你惯的,连个孩子都带不好。”

 

奶奶沉默……

 

 

其实在这件事情里,孩子和奶奶有错吗?

 

很显然,是因为李梅贪睡晚起,洗漱慌忙,才会把手机给摔了。

 

但她把摔手机的原因归结为孩子的叫唤,又把孩子的叫唤归结为奶奶没有把孩子带好。

 

原本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就被这一系列的责怪打破。

 

李梅的怨气、奶奶的委屈、孩子的哭声……整个家里都散发出不愉快的气息。

 

小人无错,眼里“都是别人的错”,便难以与人和谐相处,很容易就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

 

这类人,即使再小的事情,也能闹得满城风雨。

 

 

《孟子·离娄上》有这么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意思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现实中很多人的做法,往往与之背道而驰。

 

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到的便全是别人的错,心中充满怨气,更觉得什么都不尽人意。

 

电影单身男女里有这么一句话:出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一便秘就怪地球没有引力。

 

人之所以失败、不快乐、满身戾气,多半是因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小人无错,君子常过”,“君子反求诸己”,这些古人留给我们的处世智慧,不应该被遗忘。

 

凡事不必指责怪罪、怨天尤人,懂得反躬自省,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2)君子常过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东边的王家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得十分痛苦;西边的李家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无比快乐。

 

有一天,王家的户长受不了家庭的战火,前往李家来请教原因。

 

老王问:“为什么你们家能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

 

老李回答:“因为我们常做错事。”

 

 

老王正感疑惑时,忽见老李的媳妇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大厅时不慎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立刻跑了过去,扶起她说:“都是我的错,把地擦得太湿了!”

 

站在大门口的儿子,也跟着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你大厅正在擦地,害你跌倒!”

 

被扶起的媳妇则愧疚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来请教的老王看了这一幕,心领神会,他已经知道答案了。

 

试想,如果拖地的婆婆看到媳妇跌倒,就责怪她妇“走路不长眼睛”;家里其他人看到,就责怪她“做事莽莽撞撞”甚至嘲笑,那么李家还会有这般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吗?

 

答案毋庸置疑。

 

 

古人常道:家和万事兴!

 

和谐的家庭氛围,离不开每个人的互相体谅,离不开每个人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检讨自己。

 

常思己过,才能家和万事兴。

 

《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做事谨慎而没有过失,与人交往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便都是兄弟。

 

怎么做到与人交往恭敬而有礼貌呢?“君子反求诸己”。

 

凡事多思考自己的行为过失,反思自身的错误,便不会对他人心生怨恨,不会看谁都不顺眼。

 

知道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才能对人恭敬而有礼貌,才会有和谐的家庭氛围。

 

(3)

 

小人眼里,“都是别人的错”;君子眼里,“都是我的错”。

 

君子常过,是吾日三省吾身,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是一种自律、一种胸怀、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难得的修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真君子,一定懂得反省自身。

 

家人都懂这个道理,便能家和万事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