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逗逼张爱玲的段子手人生

 老鄧子 2018-07-21

一个最安分的“肉食者”


邵之雍给九莉写信说:“生命在你手里像一条蹦跳的鱼,你又想抓住它,又嫌腥气。”


2009年《小团圆》出版,很多人把它视为张爱玲的自传。


九莉被视为张爱玲的化身,小时父母离婚,长大后爱上一个风流成性的有妇之夫。从这一切经历来看正应了梅娘的那句话:“张爱玲的悲剧在于没有爱心。”人们眼中的张爱玲才华横溢、孤高、冷傲、绝世独立,无数人引以为榜样,殊不知这是一种误读。


01

逗逼张爱玲


邝文美在《我所认识的张爱玲》中说:“在认识她以前,尽管我万分倾倒她的才华,我也曾同一般的读者一样,从报纸和杂志上得到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她是个性情怪癖的女子。直到我们几年前偶然相识,一见如故,后来时常往来,我才知道她是多么风趣可爱。”邝文美是张爱玲的好友,用词也格外客气,她所言不错,私下里的张爱玲是一个逗逼。

 

在朋友面前,你会发现一个真实的张爱玲,张小姐的吐槽水平直逼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段子手,她的人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段子。


张爱玲小时候和很多人一样,面临着上清华还是上北大的烦恼,她说:“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那时她了解到画家穷困潦倒的状况,伤心地哭了一场,当然与发愁上清华还是北大的同学一样,这种烦恼没有困扰她很久,她最终成为了一位作家。



她曾为自己画过自画像,看得出来有些功底。


张爱玲成为作家具有独特的优势,创作需要的天赋和灵性她都有,而且总能从生活的小事中找到乐趣。有一次窗外芦苇上拴了块污旧的布条子,她越看越觉得像孟子,冠带整齐,宽袍大袖,在外面风尘仆仆左一个作揖,右一个作揖。


那“孟子”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辩论的起点他非常地肯迁就,从霸道谈到王道,从女人谈到王道,左右逢源,娓娓动人,然而他的道理还是行不通……怎么样也行不通。孟子悲凉的处境让张小姐非常难过,她给予了孟子逗逼式的同情——几次想把布条从芦苇上解下来。


张爱玲崇拜她的姑姑张茂渊,张茂渊是李鸿章的外孙女,清末名人张佩纶的女儿。张茂渊不好文学,不喜欢文人,说起话来,却精妙绝伦,很有一股名士范儿。张茂渊自评自己文武双全,“文能够写信,武能够写信”。


作为一个留过洋的高材生,张茂渊因为和两个哥哥的遗产纠纷,只分到很少的遗产,所以一个名门淑女被迫成为职业女性,在无线电台上报告新闻,诵读社论,每天工作半小时,薪水却很高。她曾感慨:'我每天说半个钟头没意思的话,可以拿到几万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说有意思的话,却拿不到一个钱。'



因了姑姑的影响,张爱玲也极具自黑的才能,她很注重审美,对自己塑造的人物也不例外,她吐槽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头发扎得杀气腾腾,像武侠小说里的九节钢鞭。”


批评家眼里,张爱玲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社会,似乎是躲进小楼生活的逍遥派,其实她是关注社会和文化的,对于她理想的世界,她曾经计划写一篇题为《快乐村》的乌托邦小说,那里是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


后来终于没写,但是仍保留着那时画的关于这个题材的插画,介绍这种理想社会的服务。张爱玲说,我不记得那里有没有电影院与社会主义——虽然缺少这两样文明产物,他们似乎也过得很好。


之所以没写,其实就是聪明人的通病,爱好太多,学什么都能像模像样,生活中似乎总有无穷的乐趣等着她挖掘。


02

时尚博主张爱玲


批评张爱玲没有把精力投入到写作上,去写一篇旷世巨作,就像批评鲁迅没有把精力全用在长篇小说上,而去把精力用在去报纸上跟人撕逼,去研究版画,甚至自己给自己出版图书一样,这是天才的任性,所以你同样无法指责张爱玲,像个普通的女人一样,热爱服饰,热爱美食,热爱看最新的电影。



张爱玲热爱时装,她对审美有独特的追求,对那个年代的时装有着自己的评判。她批评中国人缝制衣服,不是组成时装公司垄断一切,有计划有组织的实业。裁缝们没有自己的主张,通过追随公众不谋而合的幻想,从而产生一股不可思议的时尚洪流,吐槽其为“民意的代表”,暗指时尚界的媚俗,这点评价今天的时尚界,也是切中肯綮。


她对时尚,有一种从骨子里的迷恋,“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



潘柳黛在她的文章《记张爱玲》里详细描述了张爱玲的这一特点,有一次,我和苏青打个电话和她约好,到她赫德路的公寓去看她,见她穿着一件柠檬黄袒胸露臂的晚礼服,浑身香气袭人,手镯项链,满头珠翠,使人一望而知她是在盛妆打扮中。我和苏青不禁为之一怔,问她是不是要上街?她说:“不是上街,是等朋友到家里来吃茶。”当时苏青与我的衣饰都很随便,相形之下,觉得很窘,交换了一下眼色,非常识相地说:“既然你有朋友要来,我们就走了,改日再来也是一样。”谁知张爱玲却慢条斯理地道:“我的朋友已经来了,就是你们两人呀!”


即使朋友到家中吃茶,也要盛装出席,这就是张爱玲的偏执,在那个年代被视为奇葩,在今天却是很多女人的生活方式。张爱玲领先了时代70多年,她甚至投资好朋友炎樱的时装店。



如果到了今天,别人不知道,她是完全可以做一个美妆博主的,应该可以成为知名网红,单靠化妆穿衣就能网罗一票粉丝。


03

吃货张爱玲


所有热爱生活的都有吃货属性,张爱玲也不例外。小时候吃鸡汤,吃了一口,她尝出味道奇怪,有药味,而家里其他人都没尝出什么异常。她的母亲不放心,叫人去问厨子,厨子说这只鸡是两天前买来的,垂头丧气的好像有病,于是给它喂了两天万金油一类的药膏。张爱玲知道后埋下头吃饭,嘴角却翘起来,吃货们都懂这种得意,这是吃货最荣耀的时刻。


张爱玲说,中国人好吃,我觉得是值得骄傲的,因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她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吃货,曾经,张爱玲听到门口卖臭豆腐干的过来了便抓起一只碗来,蹬蹬奔下六层楼梯,跟踪前往,在远远的一条街上访到了臭豆腐干担子的下落,买到了之后,再乘电梯上来。

 

对吃,张爱玲有着不亚于创作的热情,食物对她具有非常的效力。在上海时,她家隔壁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那时候每天黎明制面包,在她的描述里,“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有长风万里之热。”对于慵懒的张爱玲来说,起床是头痛的事,这股香味却像闹钟一样催促她起床。



在香港读大学的时候,张爱玲总要去环近天星码头有一家青鸟咖啡馆买半打“司空”(Scone),一种三角形小扁面包。“司空”是源自苏格兰的一个地名,源出中期英语Schoonbrot,意即精致的面包,是由英国传入的一种外来食品。后来英国的影响渐渐在香港消退,这种面包就买不到了。张爱玲回到香港后迫不及待地去买但是发现柜台上没有,她不死心又跑到楼上去。二楼光线昏暗,有一群商人说着上海方言在谈生意。张小姐进去之后,才发现周围陌生又诡异,她顿时惶惶如丧家之犬,吓得不敢买“司空”,逃下楼去。



现在流行的汉堡、热狗、圈饼一类的Junkfood,那时国内没有。但张爱玲在美国吃过。张爱玲挺喜欢吃汉堡的,虽然她知道:那肉饼大部分是吸收了肥油的面包屑,有害无益。在美国除非自己会做菜,不然就会被他们的饮食习惯同化。所以她吃汉堡薯条讲究时机,她总到无可选择时再吃,“因为可以不用怪自己,有点委曲求全的感觉”。


在吃这方面,张小姐可谓海纳百川。大饼夹油条这种搭配现在充满大街小巷,非常普遍,而这种吃法在上个世纪就存在了。张爱玲不仅吃过,和一般人不同的是她吃出了自己的领悟,张爱玲说:大饼油条同吃,由于甜咸与质地厚韧脆薄的对照,与光吃烧饼味道大不相同,这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她说把油条塞在烧饼里吃,油条压扁了味道就稍差,因为它里面的空气也是不可少的成分之一。

 

张爱玲在进中学前,有一次在一个白俄女钢琴教师家开音乐会,去的都是她的学生,全都弹得非常好。只有给她弹的一支,拍子慢没有曲调可言。张爱玲觉得非常跌面儿,会后女教师招待他们吃点心,上面摆的全是五花八门的各种小包子,但是女教师拉着她过去的时候,张爱玲犯起别扭,走过每一碟都笑笑说:'不吃了,谢谢。'几年后张爱玲看到鲁迅译的果戈尔的《死魂灵》,书中的主角乞乞科夫,走遍旧俄,到处受士绅招待,吃俄国特产的各种鱼馅包子,这才想起来,原来女教师请她吃的就是这种鱼肉馅包子,这才悔到肠子都青了,直言:想踢死自己。


和现在许多城市女青年一样,张爱玲的衣柜里也总少一双鞋,总是与好友一同去逛街买鞋,两人在一起,结局总是吃。'吃什么呢?'。张爱玲每次都要想一想,想到后来还是和上次相同的回答:'软的,容易消化的,奶油的。'说来说去,还是吃甜食。

 

写小说对张爱玲来说是一件任性的事,别人对她的评价,无论是好是坏,张爱玲总是夷然处之。对自己的作品她有自己的定位,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的。对她来说,生活是那么一件有趣的事,写小说只是赚钱的一种方式,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生活是什么?许多人都知道,张爱玲的那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然而,张爱玲并不孤高,也不冷傲,她热爱生活。爱那袭“华美的袍子”,甚至爱那些虱子,爱得要命,爱得想咬手指头,爱得想掐自己大腿。

 

在别人看来,她的一生是孤独的,甚至晚景凄凉,家徒四壁,命丧家中无人知晓。殊不知一直到死前,她一直有很高的稿费收入,只是选择了简单生活,除了钟爱的蛋糕也没有什么爱吃的,甚至友人劝告也不听取,直到最后她也没有停止,保持了她当初在《童言无忌》里的习惯:我和老年人一样的爱吃甜的烂的。一切脆薄爽口的,如腌莱、酱萝卜、蛤螟酥,都不喜欢,瓜子也不会嗑,细致些的菜如鱼虾完全不会吃,是一个最安分的“肉食者”。


人生只有一种成功,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在接近生命的终点之时,能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做自己喜欢的事,已经是一种成功。


(作者:霍老爷、柳和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