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背诗 | 白田马上闻莺

 航行大海靠舵手 2018-07-21
这是一首相思爱情诗。前半部分从思妇的角度来写:女子为了采摘一朵荷花,不惜临水涉江,其内心的热忱不言而喻;她辛苦采到的荷花是想要送给谁呢?当然是远方的那个让她魂牵梦萦之人。“采之欲遗谁?”句,轻轻提起,仿佛她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迫不及待想要把荷花送给心上人了。“所思在远道”句,直流而下,宛如一声长长的叹息:因为那个人远在天涯,她无法见到,心中失落万分。此二句自问自答,将女子由欣喜转为失落的心理过程准确地刻画出来,同时也点明了她“忧伤”的原因——“所思在远道”。前四句通过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执着、痴情,而又略显天真的思妇形象。后半部分转换视角,将镜头切换到“远道”之人:游子回头眺望故乡,希望看到闺中妻子,可是长路漫漫,山水迢递,哪里望得见呢?从“所思在远道”到“还顾望旧乡”的转换,十分紧凑自然,就好像二人之间产生了心电感应:当她在思念他的时候,正好他也在思念着她。只是,他们互相不知。柳永曾在《八声甘州》中写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这种两两相望、望而不见,“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的情愫尤为动人。本诗也是如此,盼归之人满怀期待最后希望落空;思归之人有家而不能回,只能徒然叹息……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同心而离居’?为何一定要相思相望于天涯?”或许,为了追逐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或许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   



白田马上闻莺

唐·李白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译注

黄鸥鸟啄食着柴色的桑椹,五月里鸣叫在桑树枝。走啊走,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日,误以为现在还是阳春。桑蚕已老,游子尚未还归,白田这地方已开始缫丝。趋马继续前行,抚胸长叹空自悲叹。


⑴白田:地名,今江苏宝应县有白田渡,当是此处。

⑵黄鹂:鸟名,即黄莺。椹:桑树的果实。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紫色。

⑶蚕(cán)老:相传蚕足于桑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

⑷缫(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⑸扪心:手抚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简析

《白田马上闻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李白是一个具有远大政治理想的诗人,他青年时代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意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和成就。但是,尽管他北游河洛,东临齐鲁,南下江浙,足迹几及半个中国,仕途却一直不顺利,这使他感到十分悲凉和愤慨。这首《白田马上闻莺》,就是他在江淮之间漫游所作。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构思上却独具匠心。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连在一起,上承下启,前呼后应,构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整体。就在这幅通俗、浅显的乡土风情画中,诗人寄托了他浪迹江湖、一事无成的悲哀。

参考资料

1、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

2、王许林.花香鸟语诗词集锦: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