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 | 揭阳在城的城和池

 风吟楼 2018-07-21



揭阳在城的城和池

作者 | 彭妙艳


揭阳在城,也就是揭阳县府所在的城,即县城,民国后始称榕城。标题中的“城和池”的城,则指城墙,与上面的城不是同一概念。

前一意义的城,榕城曾有两类。一是指县城,这不用说了。一是建于城门外,以拱卫城门安全的军事设施,也即铳城。明崇祯五年(1632),知县陈鼎新曾筑铳城二座,南座在观音阁边,即现在的华侨中学一带;北座在当时的马牙罗家田界后,就是现北门关帝庙戏台后边。这座铳城有个雅名叫“弦歌重镇”,旧志方舆图上有标。县志记两铳城“后俱毁于寇”,具体是哪时,哪些寇,不得而知。但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纂修县志的时候,“重镇”已是渔湖都的一个村名则已记录在籍。时至今日,名称仍存,随着旧城改造,也许再过几年,就会消失。



从城墙这一概念来说,揭阳的城有内外两座,一是内城即子城;一是外城。如同大多数古城一样,是城中有城。而且是从内城建起,而后才建外城的。

揭阳县城肇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但直至元至正十一年(1351),211年间,一直处于有治无城的状态。所以,南宋中后期梁克家高中状元之前,作客县府东斋,写《九月梅月诗》其中就提到“榕邑”而不是榕城。

揭阳内城(围护县府的城)石城创建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由达鲁花赤(监县)答不歹发起,在于为了防御海寇的侵犯。这座石城总长二百丈,六七百米长。也就是现存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揭阳县衙围墙”,这道城墙周围有一圈濠沟。门开于南面,以谯楼的形式营造。楼前有太平桥与外界交通。同年,答不歹还筑土城八百余丈,这就是揭阳城的最早刍型。



自此,揭阳城不断扩大、增修、加固。

至正十六年(1356),占领揭阳城的福建武装首领陈遂(吊眼)扩大土城规模。但因为纯为土筑,至明初就倒塌殆尽。

明天顺四年(1460),知县陈爵扩延城墙,并对部分进行砌石。

弘治元年(1488),潮州府同知沈景续修。

弘治十一年(1498),知县敖公辅易砖以石,又加建城楼女墙。

正德三年(1508),县丞陈琳重修加固,至此“城称巩固”。

嘉靖七年(1528),主簿季本重修。

嘉靖三十四年(1555),岭东道督促揭阳增筑四门月城。

万历十八年(1590),城垣坍塌,知县李重修,增高城五尺。

天启元年(1621),知县曾应瑞于东北两门间重辟一门,名进贤。



崇祯二年(1629),知县冯元飚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与增建,尤其增设了垛眼、烟墩、窝铺、铳柜,使防护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清顺治三年(1646),占领县城的九军填塞进贤门。

康熙三十九年(1700),知县蔡毓至再开进贤门。

民国十年(1921),县长洪兆康以为县署谯楼残破有碍观瞻,令人拆毁。

民国十五年(1926),陈卓凡在揭阳开展城市改造运动,拆毁外城,改作马路。至此,外城仅剩进贤门。及至1950年代,由本地工程人员把它改建为具有街心花园建筑的门、楼、亭混合体,即今之形状。



城在揭阳古城中多次发挥了重要的防护作用,这是留意揭阳历史者就会了解的。而“池”——城濠,作为古城墙的配套,也是值得一说的。

元至正十二年肇建子城石城时,即已在其外围控有一道濠沟。后来外城建设中,护城河的建设也一直被重视着。

有趣的是,通常的护城河,仅在城外一圈,揭阳却内外两圈。这是县志明载的:

环城内外俱有深濠,元至正间浚濠长一千六百丈,阔一丈,深八尺;外濠一千六百余丈,阔二丈,深一丈。明弘治元年加砌以石,十一年又修,万历十八年又修。



为什么要深挖内外两重深濠,这固然是出于加强防御能力的需要,同时还有另外的成因。其一,筑城需要大量沙土,挖掘内外河属于因地制宜、省工省钱的沙土供给措施;其二,出于调节给、排水的需要。后者是地势较高的古城所不用考虑的。

外濠现仅剩东方河比较完整,西濠也存部分;内濠后来被分割成为许多池,如黄厝池、陈厝池、郑厝池等,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基本填完。内濠与外濠连接处,以水关(水闸)为之,根据其所在方位而命名,现也仅有西关路之名,让人遥想当日这处西关的存在,算是古城的一点另类遗存。而在普宁洪阳,则西关的存在,就是实体。



榕城实已无城,大多数古城都这样,其实,这也是社会发展、市政建设推进的必然。

对于古城的利用,恢复城墙、城门之类都是大可不必的,只要保留或重构一点具有象征意义的标示,那就够了。像大同那样重建城墙,纯粹出于仿古景区的建设需要,对于一般古城重修,并不具备借鉴的意义。

揭阳古城,东有进贤门,西有西关路,两侧有南北窖,这就是了。至于内部要如何“打造”,这是另外一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