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江印心石屋图说

 陶文毅公七代孙 2018-07-22

印心石层图说,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作者是陶澍(文毅公),石在江苏镇江焦山。该图说图说前有五面隶书题御题印心石屋图七大字,末署道光十六年阮元题,并刻云台长方印、阮元伯元方印以及节性斋方印。图说依次为金陵印心石屋图陵印心石屋图说沧浪亭印心石屋图沧浪亭印心石屋图说蜀冈印心石屋图蜀冈印心石屋图说清江印心石屋图清江印心石屋图说。线刻绘出南京、苏州、扬州,杭州四大印心石屋之胜迹图。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年(1805)散官,授职编修;后迁御史、给事中。道光元年(1821年)调福建按察使、安徽布政使。三年(1823)授安徽巡抚。在职间清库款,禁流摊、购米,劝捐赈长江水灾灾民。五年(1825),因洪泽湖决口,漕运阻浅,特调任江苏巡抚,亲至上海主持漕粮海运,雇沙船一千五百艘,运苏、松、常、镇、太五府州漕粮一百六十余万石至天津,为清代大规模海运漕粮之始。十年(1830)升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任期内,力图整顿淮盐积弊,裁省浮费,严核库款,缉禁私盐,淮盐得以行销。又于淮北试行票盐,后推及淮南。陶澍勇于任事、为朝野所重用。十二年(**1832**)与巡抚林则徐治江苏水患,修刘河、白茆、练湖、孟渎等水利。十五年(1835)入觐,赐御书印心石屋匾额。官至宫保尚书、太子少保,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卒,谥文毅。著有《印心石屋文集》、《奏议》、《陶桓公年谱》、《陶渊明集辑注》、《靖节年谱》、《蜀輶日记》等。

上图为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白鹤泉

印心石屋石刻位于白鹤泉西南、登临云麓峰石径的右侧,又名书亭,今亭废石刻仍存,系山墙上嵌的一巨幅汉白玉石匾,高0.93米、宽2.88米,中刻楷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端庄朴雅,笔力遒劲。匾左刻道光乙未秋月,右刻御笔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臣陶澍谨领恭摹,正中上方刻有道光之宝的御玺篆章。周围装饰着二龙戏珠的花纹。



陶澍(1778--1839年),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少时曾就读于岳麓书院,后官至两江总督。道光乙未(1835年),陶澍进京,道光皇帝召见,问及家世情况。陶澍即言幼时随父萸江先生读书于印心石旁,道光亲书印心石屋四字赐之。陶澍以为荣,于山川胜地多处摹刻。

关于印心石屋的来源,从姚莹跋文可见,其跋说:“……上以公督两江地方,军政漕河鹾务庶绩,咸懋褒嘉之,所以慰劳公者殊厚。既询公家世,公悉以对。且请一月假省先墓,蒙俞可。上复询所居,公对:在安化东北乡之滨。幼从父读书,江上两岸石壁屹立如门。潭心一石高出水面,四方如印。上对读书所,因以'印心石屋'名其室。上欣然,亲作四字以赐。字方八寸许,前有可师可法壁中书,引章后有小玺,曰'虚心实行'。公入谢,且当谨勒石垂不朽,上曰:'岂摩崖耶?若尔则所书尚小,当更作擘窠字。翼日,御书复赐大字,方径尺有六寸,遒劲整严,乾端坤倪,宦翰昭回,超迈敻古。

上图为印心石屋之胜迹图

上图为安化陶澍故里的印心石屋



上图为扬州大明寺内的印心石屋

上图为徐州云龙山碑廊内的印心石屋

   

上图为南京煦园碑亭中的印心石屋

上图为岳麓山印心石屋


 

上图为武汉琴台山印心石屋

上图为湖南桃江印心石屋

湖南安化资江陶氏世系歌


汉代开封舍   晋侃历升迁

卿荣宗仕玉   廷金谱始镌

守承惟祖志   崇孝必英贤

文应希世用   武克定邦宣

勋业期铭鼎   忠勤允继先

运昌材益备   泽厚绪长延

绍德经传远   永思福尔全


如有字辈和我们相同的陶氏宗亲请在公众号内留言或联系我们

  请宗亲们相互转告!

 


进入“湖南安化资江陶氏网”了解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