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用经方显奇效

 鉴益堂 2018-07-22

作者:赵彦松

  杨树声先生是我从事中医的启蒙老师。大学二年级寒假(2001年春节期间)我到杨树声先生的诊断室,开始了20余天的见习侍诊,结束返校时我感慨地说“20余天的见习侍诊胜过两年纸上谈兵的理论学习。”暑假回乡时他已准备退休,无缘再侍诊实为可叹!

  先生是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中医医院的创办人,任院长十余年,博学多才、喜欢收藏古玩字画,精通音律、善吹笛、弹三弦等。医院四合院墙壁上的字画由他和当地的工匠设计完成。老一辈的职工至今能回忆起他和医院其他职工在四合院里吹拉弹唱的欢乐情景。

  杨树声老先生是我县中医院骨伤科的奠基人,在当时的条件下开展徒手整复、小夹板固定、骨牵引术等。其复位以“巧”著称,侍诊期间有一老太太因家中起火,慌乱中跌倒致左肩关节脱位。先生请其端坐于椅,令我向下牵引患者左上肢,当我还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时,只听“喀嚓”一声响先生已将肩关节复位。我们现在整复肩关节脱位多还采用手牵足蹬的方法,比起先生的手法在灵巧上逊色得很多。

  先生对中医内、妇、儿、外科亦有很深的造诣,其用药以经典方为主。平均日门诊量超过50人次。每逢赶集天求诊患者必排起长队,中医院和血防站办联合医院时为打开局面,请先生去坐诊,每逢赶集日都用救护车把来到中医院的患者一车车运到他的诊断室,他的影响可见一斑。基层临床的特点就是患者群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专科性不强,大学教材方剂学上的经典方先生都能够驾轻就熟,灵活运用且疗效良好。如感冒病风热用银翘散、风寒用荆防败毒散,气虚用参苏饮或补中益气汤,阴虚用当归六黄汤,重感冒用麻杏石甘汤。咳嗽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急发用小青龙汤,久咳、干咳用九仙散,痰湿蕴肺用杏苏二陈汤。脾胃病以柴芍六君汤、香砂六君汤和一贯煎为主,其中一贯煎应用较多也较有特色。小儿脾胃病用参苓白术散、健脾丸、虫证多加入使君子、槟榔等,遗尿加金缨子、覆盆子等。痔疮急性期用防风通圣散,肛周脓肿初期用仙方活命饮,牙痛齿衄用清胃散,六味地黄汤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杞菊地黄汤治疗老年性白内障,金锁固精丸治疗男子遗精滑泄,天王补心丹治疗妇女更年期及老年人失眠,柴胡疏肝散治疗胸部外伤,天台乌药散治疗慢性睾丸炎,暖肝煎治疗老年人小腹冷痛,哮喘急性期用定喘汤,面神经麻痹用补阳还五汤或牵正散,补阳还五汤还治疗中风后遗症,温经汤治疗痛经,生化汤治疗产后诸疾,黄土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病,至今仍在我院广泛应用,消风散治疗阳光性皮炎,天麻钩藤汤治疗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头痛,茵陈五苓散治疗病毒性肝炎,真武汤及实脾散治疗心衰、肝硬化引起的腹水,完带汤治疗妇女带下病(以上均根据我20余天的侍诊回忆所记)。先生使用经典方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如补中益气汤可用于气虚感冒,也用于子宫脱垂,直肠脱垂。其思维灵活,避免了某病用某方的僵化思路。

  杨先生对我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三:侍诊时我给他抄处方,先生诊完病就直接唱方名且用方广泛,我当时刚刚学完方剂学,许多方歌记不住,在病人面前抓耳挠腮出了不少洋相,让我明白汤头歌诀是学中医的入门,也是中医师的基础,回校后苦记方歌,至今许多常用方剂的歌诀我都能够脱口而出,打实了中医基础,此其一;先生娴熟的正骨手法让我看到中医骨伤科学的优势,大学三年级选专业时我豪不犹豫的选择了中医骨伤科,此其二;先生辨证论治,活用经典方的学术特色将是我行医的准绳,此其三,也是根本的影响。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88203189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