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鳏寡老人的两难选择 杨锡垒

 老杨头读书馆 2018-07-22

鳏寡老人的两难选择

杨锡垒

有一则“谴责儿子不孝,劝导老年人养老靠自己”的材料,在微信群中广为转发。近阶段我就接触了三次,前两次是读的,这一次是在“大丫杂谈”中听的。其大致内容如下:

说台湾有一位老夫人,早年丧偶,她凭自己教书的一点微薄薪金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养大,后来又送儿子去美国留学。儿子完成学业后留在了美国,找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买了房,娶了妻,生了娃,过上了富裕美满的生活。孤身一人在台湾苦撑苦熬的母亲,看看就要退休了,退休前三个月,她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说自己退休后想到美国去同儿、媳一起生活,安享天伦之乐。同时,她把在台湾的产业和相关事务都作了处理,等候儿子的回信。没多久,儿子回信了,信中说:“妈妈,我们经过讨论的结果,决定还是不欢迎你来美国同住。”本想靠“养儿防老”并等待着亲友们羡慕眼光的母亲一看此信,心灰意冷、痛不欲生。后来母亲学佛了,学会了“看破、放下”,懂得了“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均为浮萍”,于是用儿子随信寄来的三万美金作了一次环球旅行,并声称从此再没有这个儿子。

我第一次读这个材料,和大多数人的感受一样:觉得这个儿子不讲良心、太没孝心,母亲把你一泡屎一泡尿的抚养成人,难道仅值这三万美金?父母的养育之恩高如天、深似海,哪里是用金钱能衡量的?他这样做似乎有些冷漠!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我觉得儿子的寄钱和母亲用这笔钱作环球旅行是同等高明的选择!为什么我的认识会出现这三百六十度的转折呢?因为我特别关注到儿子回信中的一句话:“我们经过讨论的结果,不欢迎你到美国来同住。”既然是“经过讨论”的,说明不是儿子一个人的意见,一定还有媳妇的意见,说不定还有孙子的意见呢。试想想,如果按儿子的主观意志,真的把母亲接到美国去了,婆媳间若疙疙瘩瘩、争争吵吵,儿子心里会痛快吗?家庭生活能和美吗?老母亲能享天伦之乐吗?况且母亲到美国去住,还有语言不通、和孩子们生活习惯不一致……一系列的问题。与其这样,还不如寄几个钱让母亲单独过。儿子此举也许出于无奈,我认为这也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

一般说来,子女对父母忤逆不孝的,那是绝少数。乌鸦尚有反哺之意,羊羔尚有跪乳之恩,何况人呢?而生活中许多家庭在敬老、孝老方面却总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毛病,却总不尽如人意。客观地讲,问题多出在那没有血缘关系的另一半身上。赵朴初先生曾有一段名言:“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子女的家,从来就不是父母的家。”深究此言,我们可否作这样的理解:儿女是父母生的,有血缘关系,所以父母的家儿女是靠得扰去的。子女的家,只有一半和父母有血缘关系,所以父母不一定能靠得扰去。当然,也有无血缘关系的那一半,非常知情达理,讲良心、讲孝心的,那就另当别论了。赵朴初先生说得严苛一点,他认为“子女的家,从来就不是父母的家。”因而他进一步告诫天下父母:“生孩子是义务,养孩子是任务,靠孩子是错误。”

何为孝心?儿女们怎样做,才叫讲孝心?这是一个较为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事儿。不能说和父母住在一起就是讲孝心的,否则就是不讲孝心的!恰恰相反,如今许多家庭为了避免代沟引发的矛盾、为了生活的方便都不主张和儿女们住在一起。

台湾的这位老夫人,考虑问题也许太天真、太简单了点,到美国和儿子、媳妇住一起,便可享受天伦之乐了么?也许这只是她的一厢情愿,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孩子们住一起的诸多问题、诸多矛盾、诸多不便,她可能一点也没有考虑到,若等这些问题弄得她住了又想离开,那该多么被动、多么难堪啦!更何况有这个“不欢迎”的前提呢,那么被动和难堪势所必然!如果那样的话,她儿子的心情又将何如?!所以我说她的儿子是高明的,接母亲到美国之前先商量家人,没得到同意,就寄点钱去,以作安抚。

母亲用这笔钱作了一次环球旅行,这仅不过是一种短暂的解脱和自我安慰,等待她的将是漫长的孤独和寂寞。还有生活不能自理那一天的折磨和痛苦,更不敢深想!

由这位母亲的遭遇,我们可知:天下所有鳏寡老人都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要么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承受诸多矛盾带来的烦恼;要么独居,忍受孤独寂寞带来的痛苦。虽然当下有许多老年人咬紧牙关地发出了“养老靠自己”的呼喊,但我要问:“当我们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时,怎么靠自己?”你无非是出钱请人来照料,那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天知道!

相关资料表明:迄今为止,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已接近两亿。“社会老龄化问题”已然凸显。因而如何让亿万老者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当前,“家庭养老”在我国还是一种主要方式,家庭都在“社区”和“村”之中,所以我认为:每个社区和每个村都要有专人主管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敬老、孝老的宣传和教育,要让每个年轻人都懂得“百善孝为先”。都懂得“孝老为荣,忤逆为耻”,人人争做敬老、孝老的模范。我认为: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遇事多商量,克服困难,达成共识。作出的决定要让大家都能接受。小辈要多奉献些,老人要多忍让些,这样才能合家欢乐、其乐融融。在“社会养老”方面,我认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各类养老机构的条件;培训专人,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质量;加强管理,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定期慰问,真正让老年人生活得安心、安祥、幸福。

 

20187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