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33报告|西方媒体如何看待腾讯与阿里之争

 高山流水乐逍遥 2018-07-22
    西方,尤其是美国,不乏独立思考的人,他们会取人之长来完善自己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阿里和腾讯已经从思想层面影响到美国商业精英了。非常看好阿里。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马云和马化腾,他们不仅为大家提供了先进便利的生活,更替中国人争了光!


马徐骏
以《财富》为代表的一批西方主流媒体认为,阿里巴巴和腾讯代表的中国科技巨头,是全球商业的未来,而大多数西方人包括企业高管,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今天的议题分为两个部分:

西方媒体是如何看待腾讯和阿里之争的?
为什么说腾讯和阿里是全球商业的未来?
《财富》最新一期,也就是7月刊的封面文章,讲的是咱们中国。这期的封面图就很有意思,咱们标志性的五星红旗,被画成了一桶红色的油漆,包裹了大半个地球,地球下面印着硕大的标题——阿里巴巴大战腾讯(ALIBABA VS. TENCENT),你可以看一看这张封面图。

写这篇封面文章的,可不是一般人。作者亚当·拉辛斯基(Adam Lashinsky)是《财富》杂志的执行主编,写过《未来公司》和《苹果内幕》等畅销书,可以说是西方媒体界的意见领袖之一了。拉辛斯基这篇文章写的是“二马”—— 马云和马化腾的战争,但我要给你讲的重点不是这个,真正吸引我的是《财富》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篇幅讲这个事儿。
我交叉对比拉辛斯基在《财富》杂志和网站发表过的所有文章,以及《福布斯》等其他权威商业杂志的报道,找到了原因,那就是,一批西方顶级刊物都认为,阿里巴巴和腾讯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才是全球商业的未来,而大多数西方人包括西方企业的高管,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财富》还是《福布斯》都认为:理解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投资及商业策略,以及它们向全球蔓延的影响力,对理解商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没有为这种转变做好准备的人,都会被抛在后头。
Tencent and Alibaba have so much going on from their investments and business strategies, and their slowly growing influence outside their home countries, that understanding them is critical to understanding business,and anyone who doesn’t prepare for the shift will get left behind.
| 西方媒体是如何看待腾讯和阿里之争的?
从《财富》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亚当·拉辛斯基对于阿里和腾讯是做过很深入的研究的。他认为, 西方读者甚至是西方企业高管,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了解和关注都太少,也不太会用到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但如果再这样忽视下去,他们将被远远甩在后面。
拉辛斯基在文章里,很详尽地介绍了两家公司的发展过程,这些咱们都熟,就不多说了。咱们来说说,从西方媒体的角度来看,腾讯和阿里最让他们惊讶的三点是什么:
第一点是,阿里和腾讯的成长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大大出乎西方世界的意料之外。阿里从淘宝起家,推出了支付宝(Alipay),再成立蚂蚁金服,一手搭建了中国的电子商务王国。就在今年6月8号,蚂蚁金服宣布新一轮融资,总金额14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蚂蚁金服一举成为 “超级独角兽”,跻身世界前十大互联网公司。
再比如在物流领域,阿里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咱们都用过菜鸟裹裹,马云说,他的目标是菜鸟裹裹可以在24小时内,把包裹送到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72小时内完成国际运输。如果你看过我们之前发布的《传统物流行业如何被改变?》 这篇报告,你就会知道,72小时完成国际运输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腾讯的影响力有多大?拉辛斯基说,没在中国生活过的西方读者,根本感受不到微信的威力。微信在中国有10亿用户,只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轻松搞定衣食住行等大部分需求,这已经成为中国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按照马化腾自己的说法是,微信实现的功能,是将原来人和人的连接,变成了人和服务的连接。而微信一年内新推出的小程序,比苹果在线商城前四年推出的小程序加起来还要多。
第二点就是西方人逐渐意识到,中国的科技公司进步速度之快,实现了从原始的复制到创新的大跨越。2014年,微信推出了一个划时代的功能,咱们都熟,就是发红包(red envelope),一经推出,用户就炸了,一发不可收拾地上了瘾。因为发红包功能,到去年年底,有8亿用户都将微信绑定了银行卡。
这个功能在咱们看来没什么,但是在西方媒体看来,微信这是走出了复制别人的原始阶段,开创了根据中国本土风俗进行文化创新的纪元(culturally innovative),这个太厉害了。
第三点就是两家公司的影响力向全球的蔓延。阿里和腾讯不仅在国内展开厮杀,在国外也进行了大量投资,在支付、零售、云计算、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产品领域,都有涉及。
总之,在拉辛斯基看来,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才是全球商业的未来。
| 为什么说腾讯和阿里是全球商业的未来?
话说回来,拉辛斯基为什么要号召西方人关注阿里和腾讯这些中国科技公司?
拉辛斯基说,你看硅谷,仅仅一代人以前,就算是硅谷最成功的明星公司,跟华尔街和美国工业规模比起来,那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但是,如今的硅谷,聚集着市值过万亿的科技公司,驱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那些当初没有关注硅谷的公司,后来都付出了代价。
在拉辛斯基看来,如今的阿里和腾讯,就是当年的硅谷。现如今的中国科技公司,尤其是阿里和腾讯,有创新力、进取心、超强的求胜心、以飞快的速度发展成长——这些都是典型的“硅谷特质”。随着这些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布局,他们的影响力正在溢出中国,向全世界蔓延。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了阿里和腾讯,才是理解未来全球商业的关键。
而在中国互联网巨头火力全开的业务领域中,西方媒体重点关注的,是以阿里为代表的新零售。
新零售这个概念,指的是对杂货店、百货公司甚至夫妻店在内的传统零售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现代化的运营工具,比如库存管理软件、用热力传感器来分析顾客消费行为等等,帮助商户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新商业模式。哪怕是大学校园旁边的一个小超市店主,都能利用这些工具来优化运营策略。
《福布斯》就曾发表过文章说,新零售使线上线下零售市场实现了同步增长,这场发生在中国的零售业变革,象征着未来,而美国的电商和零售业高管的视野,还局限在日用杂货销售的细枝末节上,太令人失望了。
这已经不是欧美主流媒体第一次用阿里新零售作为警钟,来提醒自己国家的科技和零售行业了。《巴伦周刊》也发表过文章说,新零售对中国线下商户的数字化改造迅速而深入,效果显著,比如,首批完成升级的100家大润发门店,在天猫“618购物节”期间,仅仅一周内的线下客流,相比去年同期就上升了30%。
势头正旺的中国新零售和欧美的关店潮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盒马鲜生,有来自全球的优质食材,海鲜可以让用户现点现做,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到食物的产地和源头,用户通过手机App下的订单,30分钟之内就能送货上门——这些我们中国人习以为常的服务,在全世界都是顶级的。
新零售的核心理念是,不再把零售割裂成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对于用户来说,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和互动的有机整体。拉辛斯基认为,从新零售可以看出,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巨头,实现了大规模的跨部门协作,重构了零售业上下游的各个环节,而在这些方面,亚马逊和沃尔玛都相形见绌了,因此可以说,以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代表着全球商业的未来。
| 总结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从西方媒体的视角来看,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影响力,已经不局限于国内,开始向全球迅速蔓延。阿里和腾讯已经远远走在了前头,如果西方欧美再不迎头赶上,真的是要落伍了。
拉辛斯基说,在2000年左右,科技观察者是以谷歌的业务,来分析科技发展趋势的;2010年之后,他们看趋势的依据是苹果公司;而今天,正如金句所说,腾讯和阿里的商业策略,他们的投资方向,他们的影响力已经是世界级的了,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