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济世情怀

 依然听雨依然闲 2018-07-22
 

          老子的济世情怀

                  文/周敏

老子,千古一人,其济世情怀,青天可鉴。然现今很多人仍然认为老子思想是消极遁世的,真是千年误解,悲夫!

   儒道同为中华文化源头,一直以来,人们视道学为遁世之学,目儒学为入世之学,这种误解,严重影响了优秀文化的传承,乃大谬也。

   人们之所以认为道家为遁世之学,概因为《道德经》中的“无为”一说。一些人望文生义,认为,无为者,乃无所事事,无所作为也。更多人前赴后继,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于是谬种流传,迄于今日。

对“无为”的误解即是对老子的误解;对老子的误解,即是对中华文化主要源头的误解。不正本清源,真贻害无穷也。


  老子的史迹略近于无,老子的思想遗存就是那唯一的5000言《道德经》。

 因此,考订老子“无为”的真实意思最可靠办法就是依据文本,依据仅存的5000字《道德经》。


    啃读《道德经》,我了解到,老子的“无为”并不是对普通人的行为要求,而是对最高统治者即国君的建言。所谓“无为而治”,乃是指治国,一般人是没有资格的。《道德经》第十章有言:“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即是说,治国能采取无为的办法吗?

   什么是“无为”的办法呢?《道德经》第2章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何谓“处无为之事”?

   处事即行事;如果无为是指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处无为之事”就意味着行事而无为,即做事就是不做事,或用无所事事做事。怎么说都是自相矛盾。你想,老子千古智者,会说这样荒谬不经的糊涂话吗?因此,说无为就是无所事事乃是滑天下之大稽。

   然则,老子的“无为”究为何意呢?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可见,老子教导我们处事要向自然化育万物一样,自然无为。

 自然如何化育万物呢?答案:自然日月轮回、四季变幻,下雨、刮风、出太阳,如此而已,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做——无为。然而,万物依靠自身的生命力求生存求发展,动物自然繁衍,生龙活虎,植物欣欣向荣,青翠茂盛,造就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此刻,自然则袖手旁观,听任万物自己生长而不加干涉,自然生养万类而不据为己有,化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大功告成也不自居。这是大自然做事的方法,老子认为治国也要效法这种方法,用他的话叫“道法自然”。


 无为之意,钱钟书的一句话解释的最为简切精到,即:“尽人之能事以效天地之行所无事耳。”


可见,老子“处无为之事”并不是让人不作为,而是教导人们做事要效法自然,像自然一样下雨、刮风、出太阳,给对象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尔后,任对象按自身的内在要求自由的发展,而不加干涉。一句话,无为就是按客观规律行事,不妄为,不强为。这应该就是老子“无为”的含义。

 然而,不妄为、不强为的“无为”被不少人误解成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并广为传播,形成世俗偏见。硬生生把老子积极入世的思想转换成消极遁世的学说。这是对老子思想的一种严重误解。


 老子《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道经的最后一章第37章有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是老子无为观的完整表述。此句的意思是,道永远是用顺应自然的办法来行事的,即让自然各类因自身的需求和力量来繁衍生息蓬勃发展。道不妄为、不强为,没有干扰任何事,但没有什么事不是它造就的。

 老子是希望和建言统治者也采用这种只营造环境、提供必要条件而不加干扰的办法,让百姓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实现富裕和太平。这是一种高明而积极有为的治国理念。

 但长期以来,“无为而无不为”这一完整的思想遭到了无知的切割和断章取义,只提“无为”不提“无不为”,并对无为的含义按字面的意思加以曲解,致使老子这一卓有成效的积极理念变成了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惜夫!


 更有甚者,一些人据此把老子误解成阴谋家。他们把“无为而无不为”误解成:表面上什么都不做而暗地里什么都干。一些统治者之所以“外示儒学,内用黄老”,就是把老子思想当做阴谋论来看待和运用的。适足让老子蒙受千古奇辱。这是对老子思想的更严重的误解。


 我想,把道学说成消极遁世之学,和后来道教的隐居深山炼丹求仙不无干系,和西汉以后历代皇帝“独尊儒术”而对道家有意贬损不无干系,和历史上失意文人借老子的大名为自己的无所作为开脱责任不无干系,和世俗的不求甚解、人云亦云也不无干系,形成这一误解的社会历史原因可能是很复杂的,难以探究。


 但无论如何,光辉的5000言字字句句充满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对现实污秽的有力抨击,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对人生事理的辩证看法,对最高统治者如何治世的规箴建言,对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把这样济世救民的学说误解为遁世之学,真是天大的冤枉!


 老子是伟大的。老子的思想纵横捭阖,穷极宇宙,贯穿古今,天理人事,无所不包。5000言字字珠玑,处处闪烁着辩证思辨的光辉,是人类智慧的极品,它在世界各地的翻译和传播仅次于圣经。它对历史的繁荣和进步功不可没,它对现实和未来也将发挥无穷的功用。


 我们应该为“无为”观念正名,为《道德经》正名,为老子正名,为道学正名。应该拂去历史的灰尘,露出太阳的光芒,向世界绽放异彩!


我们应该还道学以本来面目,对道学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有了正确的认知和态度,我们才能虚心而实事求是地学习、继承、运用和发展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遗产,推动我们的各项事业向纵深发展。


                            二〇一七年四月十一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