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lwdalian 2018-07-22


小时候在课本里读了很多李白和苏轼的诗文,所以年轻时会本能对这些天才选手排斥。这些年慢慢又开始喜欢上了他们。最近很喜欢《侠客行》里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句。佩服于李白用10个字就描述了侠客潇洒的性格,还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关于这种潇洒的侠客故事,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一个是关于东晋周顗,一个是关于《笑傲江湖》里的莫大。


读魏晋历史时,周顗一直让我记忆深刻。说到周顗可能大家比较陌生。“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中的伯仁就是周顗。


周顗是东晋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晋书》记录他用了数百字,《世说新语》讲述他的趣事也不惜笔墨,用了好几则。


于我而言,感触最深的其实还是周顗在“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则故事里表现出来的精神气度。


周顗和王导是至交好友,说起他们的故事,隔着一千七百年,那画面想起都会让人不忍直视。


这两个好基友一起时的日常场景是这样的:两个人聊天,聊累了,王导就会情不自禁的把头靠在周顗的大腿上休息。躺下后王导会对周顗说:你这个胖子大腹便便的,肚子里边都装了些啥?周顗回答说我肚子里空洞无物,但是像你王导这样的人却可以装几百个。这画面到了北宋,大才子苏轼和侍妾王朝云又重新复盘了一遍。苏轼吃完饭散步,摸着自己的肚子问旁边的人,我这肚子里装的都有什么,王朝云笑着说,你这里装的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想必这就是苏轼一直将王朝云奉为红颜知己的原因。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而周顗和王导或许也都曾经将彼此奉为知己。但是后来周顗之死,或者会让王导在深夜里自省:自己并不是真正懂这个至交好友。这还得从东晋初王敦之乱说起。


周顗年轻的时候就和王导兄弟认识,那个时候王敦并不出名,每见周顗便自惭形秽,周顗强大的气场常常让王敦窘迫的说不出话。


后来王敦权势日盛,以“清君侧”的借口谋反。作为王敦的堂兄,王导难免受到牵连。大臣们劝元帝将王氏一族满门抄斩,王导跪在宫外向皇帝请罪,正好遇见好友周顗入宫,王导叫住周顗说:“伯仁,我们家这几百口性命就全靠你了!”周顗看也没看他一眼,径自进去了。周顗入宫后向司马睿进言,称王导忠君爱国,朝廷不可错杀忠良。元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出宫后,周顗不放心,可能觉得光是口头讲没啥根据,自信于自己文笔的他又上书朝廷,用文字补充说明了下为何王导不能杀。


而周顗为自己求情的事情王导却不知情。尔后,王敦兵入建康,王氏一族重又得志。王敦问王导:“周顗、戴渊是人望所在,应当位列三司,这是肯定的了。”王导想起自己跪在宫门外请周顗为自己说情,周顗没有答应,便没吱声。王敦又问:“就算不列三司,也得作个仆射吧?”王导依旧不答。王敦说:“如果不能用他们,就只能杀了他们了。”王导还是没说话。


于是周顗被杀了。


后来叛乱被平定,王导入宫翻看群臣奏折,看到了周顗营救自己的折子,其中言辞恳切,殷勤备至。王导拿着这封奏折,痛哭流涕,悲不自胜。回来之后他对他的儿子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人!”


周顗生性洒脱,喜欢开玩笑。但同时又兼有含蓄的部分。帮了好友大忙却并不想让朋友知道,背负施于别人恩情的负担。他也不像王导一样临危之时,拼命抓住救命稻草四处求情。王敦攻破石头城时,周顗被缚。倘若他向王导求情说明,那他一定不会死。但是他没有,对于自己对王家的恩情,他从未主动提及。生性洒脱的他或许觉得这并不值得开口向人施舍恩惠,抑或觉得为王导一家说情只是为了维护国家兴盛,是出于公道并非私人交情。但是王导对他的误解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这是我读到周顗时感情会很复杂的原因,这些感情里有婉惜、遗憾、委屈,还有为善举而不言的纯粹和潇洒。


后来我又读《笑傲江湖》,从莫大的身上也同样的感受到了这种情绪。


莫大是衡山派掌门,是衡山派存在感很弱的掌门人。


莫大在《笑傲江湖》中出现的并不多。第一次出现是衡阳城外客栈,听着武林人士议论自己和师弟不和,他气愤之余挥剑斩断7人的茶杯,说了句:胡说八道。第二次出场是夜色中击杀费彬。第三次是长江之上,夜色中莫大向令狐冲说明任盈盈被困少林寺的缘由。并向令狐冲许诺,就算所有人不支持他和任盈盈的婚事,自己也会去喝令狐冲的喜酒。并帮令狐冲暗中照看恒山派弟子。第四次出现是五岳剑派泰山比武,败于岳琳珊剑下。第五次并没有直接出现,华山石洞中五岳剑派乱斗,莫大成为唯一幸存的五岳派掌门。第六次也没有直接出现,在令狐冲和任盈盈的新婚夜,远远的在墙外演奏了一曲《凤求凰》,向令狐冲兑现长江上的道贺之约。


对于掌门之位所有人都觉得他的师弟刘正风才更配。江湖中人们都认为刘正风的武功高于莫大。而且和师弟比,他不但武功不及师弟,而且也不像刘正风一样富有和风度翩翩。衡山派弟子历来擅长韵律,在音律上莫大的乐器和演奏的曲目也都被师弟看不起。其人外貌上形容枯槁,使用的乐器是胡琴,音色凄凉难登大雅之堂,他演奏的是《潇湘夜雨曲》,俗如广场舞曲,比起刘正风的《笑傲江湖》远远不及。


作为掌门的莫大对比师弟可谓全面落后,当然,这些都是外界人对他的误解,莫大本人并不以为意。他笑忘于江湖,他没有朋友,他是一个潜衣夜行的侠客,乃至最初的出场几乎都是无人察觉或混迹于匆匆的夜色。神秘而阴郁。


他是一个旁观者,而旁观者清。


当血洒刘正风金盆洗手现场的时候,他没出现在现场,连师弟刘正风都误会也许是师哥莫大向泰山派告的状。江湖上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直到后来遇见令狐冲。


当在客栈里人们议论莫刘不睦时,他不动声色,气愤之时只是挥剑斩断7只茶杯。


他夜色中跟随费彬,不动声色,暗中观察。到师弟身临险境,那一刻出手相助。没有流露出对师弟的关切也没有问候和安慰。消失的夜色中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


他是一个旁观者,当令狐冲身处恒山众尼姑中,只有他暗中知道令狐冲是真正的君子。他是侠客,也是武林正义的维护者。而这个世界,并不是属于真正的侠客,所以莫大先生最终漂泊江湖。


而当人们对他误解时,他没有解释、甚至没有公开的行动,只是在背后默默的以已之力维护着这个世界的正义和公道。这是周顗和莫大身上的同样备有的精神气度。


我喜欢他们身上这种不辩解的气质,为义事而不张扬。


他们的的这种气度让人敬佩,有委屈和遗憾,而他们自己往往并非醉心浮名之人,他们只是沉醉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那种内心坦荡。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