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心灵守候一缕书香

 喜好喜好 2018-07-22
​为心灵守候一缕书香
一位知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厚度,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诚然,人心如同一方田,耕之以书,就会膏腴肥沃,芬芳怡人;如同一张纸,绘之以书,就会色彩斑斓,蓝图毕现;如同一棵树,培之以书,就会繁盛葱茏,昂然勃发。
守候书香,只为一种绚丽的成长。
小学时,与同龄的孩子一起,坐在破落的窑洞里,双手背后,正襟危坐,目光随着老师教鞭的移动,一字一句地念着“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无邪童趣,半懂不懂地念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好奇冲动,摇头晃脑地念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想象……在朗朗的书声中,我们告别了纯真的童年。中学时,与要好的同桌一起,坐在宽敞的教室里,翻开一本经典,去领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浑悲壮,去抒发“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忧愤哀叹,去感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断肠淒迷,去体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孤寂落寞……在默默的思索中,我们走过了懵懂的少年。师范时,与交心的挚友一起,坐在静谧的角落里,捧一本《星星诗刊》,任思绪在灵动中飞扬,心念在净土中游走,捧一本《读者文摘》,在大千世界中找寻一种感动,在百味生活中邂逅一种温馨 ……在孜孜的追求中,我们经历了无悔的青春。
守候书香,只为一种逍遥的生活。
春去冬来,寒暑交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唯有以书为伴,低吟慢行,我们才能触摸自然翕动,追随时光节奏,收获一份和谐平静、一份喜乐自在。春日读书,你会忘我于“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绿满窗前草不除,落花水面皆文章”的盎然景致中;夏日读书,你会流连于“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的坦然惬意中;秋日读书,你会置身于“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的悠然境地;冬日读书,你会醉心于“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的寂然天籁中。
守候书香,只为一种渐进的开悟。
钟鸣漏尽,青灯黄卷,顷刻尘埃喧嚣顿无,六根杂念皆空,我犹如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轻附于书页之上,沉浸于字里行间。在这书香氤氲的氛围中,我领悟到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维范式和行为法则,领悟到了老子“抱朴守拙”“道法自然”的大道之理和睿智之思,领悟到了庄子“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平常心态和纯净清淡。在这娴静安详的环境中,我领悟到了王阳明的《传习录》中蕴含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思想的至简至深,领悟到了洪应明的《菜根谭》中弥漫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的真理光芒,不觉间少了一份世事纷扰的怼怨、多了一份顺其自然的豁达,少了一份患得患失的轻浮、多了一份自省自励的沉静,少了一份随波逐流的的懈怠、多了一份勉力而为的执着。
守候书香,只为一种神圣的责任。
决胜小康,圆梦可期。身处伟大的时代、接力伟大的事业,每一名党员干部理应多一点书卷气,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真本领,少一些假把式。作为政研队伍一分子,读书是要求,更是责任,是习惯,更是常态,须常读政治之书,时时不忘初心,牢记时代使命,自觉为党尽忠、为民尽责;常读发展之书,通晓创新之道,聚合突破之力,学会破解难题,助推跨越;常读政策之书,熟稔大政方针,明确导向举措,起草文稿不偏不倚,有理有据;常读调研之书,增强自身底气,接好基层地气,辅弼决策参之有道、谋之有方。以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学思践悟的长进为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奠定基础,提供支撑,不负“参谋部”之称,“智囊团”之誉。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为心灵守候一缕书香,心灵必会生机沛然,人生必会气象万千,事业必会行稳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