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药引、治病主药诀、药性串集、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德行天下6j79ua 2018-07-22

《引经报使药歌》

小肠膀胱属太阳,藁本羌活是本乡。

三焦胆与肝包络,少阳厥阴柴胡强。

大肠阳明并足胃,葛根白芷升麻当。

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

脾经少与肺部导,升麻煎之白芍详。

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

通经用此药为使,岂能有病到膏肓。

中药药引、治病主药诀、药性串集、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用药法程(《本草便读》清.张秉成)

凡用药须明五味。辛者能散能横行。苦者能降能泄。甘者能补能缓中。酸者能收敛。咸者能润下能软坚。能先知各药之性。然后可以合于病情。凡用药须审质之轻重。性之有毒无毒。气之寒热温凉平。然后可以知用之多寡。凡用药当明其五色五臭。青入肝。黄入脾。赤入心。白入肺。黑入肾。臊入肝。焦入心。凡用药须知,质之轻者。能浮能升。可以上入心肺。质之重者。能沉能降。可以下行肝肾。 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然后可定其升降浮沉。以类相从之用。凡用药当知有相反相畏相恶相使相须之别。惟相反不可合投。其余即无从顾虑。故特将相反之药。列于药品之末。然后可知药之宜忌。凡用药须知制炒之法。各有所宜。如酒炒则升提。姜炒则温散。用盐可入肾而软坚。用醋则注肝而收敛。童便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去燥性而和中。乳能润枯生血。蜜能甘缓益元。土炒藉土气以补中州。面煨抑酷性勿伤上膈。黑豆甘草汤浸。并能解毒和中。羊酥猪脂涂烧。使其渗骨易脆。去穣者免胀。去心者除烦。明乎制炒之法。然后可以运用治病。凡用药有宜陈久者。有宜新鲜者。陈者取其烈性渐减。火性渐脱。新者取其气味之全。功效之速。学人亦宜考求。然后立方可以灵应。

中药药引、治病主药诀、药性串集、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治病主药诀《医学传心录》

头疼必须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茱用无错。巅顶之痛人不同,藁本须用去川芎。肢节之疼用羌活,去风去湿亦其功。小腹痛用青皮治。心(下)痞黄连枳实从。腹痛须用白芍药,因寒加桂热黄柏。腹中窄狭苍术宜。胀膨厚朴姜制法。腹中实热何所施,大黄芒硝功有力。虚热虚汗用黄芪。肌肤浮热黄芩宜。胁下疼痛往来热,日晡潮热柴胡宜。脾胃受湿身无力,怠惰嗜卧用白术。下焦湿肿兼火邪,知母防(己)龙(胆草)并酒(黄)柏。上焦湿热用黄芩。中焦湿热黄连释。渴用干葛天花粉。半夏燥脾斯时禁(半夏性燥,口渴不宜用)。嗽用五味喘阿胶。枳实黄连治宿食。胸中烦热栀子仁。水泻芍药(茯)苓白术。调气必当用木香,若然气盛又非良。补气必须用人参,肺经有热不相应。痰涎为病须半夏,热加黄芩风南星,胸中寒痰多痞塞,白术陈皮两件增。胃脘痛用草豆蔻,若然挟热(黄)芩(黄)连凑。眼痛黄连当归根。惊悸恍惚用茯神。小便黄时用黄柏,涩者泽泻加之灵。气刺痛时须枳壳。血痛当归上下分。痢疾当归白芍药。疟疾柴胡为之君。血痛桃仁与苏木。气滞青皮与枳壳。枳壳青皮若用多,反泻元气宜改作。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缓其力,寒热相杂亦用之,调和其性无攻击,惟有中满不食甘,临症还须究端的。

中药药引、治病主药诀、药性串集、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药性串集》

自汗黄芪五味子,盗汗枣肉浮小麦与乌梅。

浮肿阳水麻黄紫苏叶。阴水浮肿附子肉桂与干姜。

腰上肿荆芥桂枝,腰下肿茯苓泽泻防已。

头痛偏寒吴茱萸川芎,偏热菊花桑叶,偏后脑羌活麻黄,偏前额白芷葛根,偏两侧荆芥白芍蒺藜 ,

偏巅顶藁本牛膝,顽固性头痛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头晕天麻钩藤,目眩枸杞子菊花。

视力减退女贞覆盆子山茱萸,耳鸣核桃枣肉金樱子,鼻塞苍耳子辛夷露蜂房。

口苦龙胆草茵陈。口甘佩兰茯苓,口渴风热芦根葛根、胃热石膏知母。

肠热大黄芒硝,热毒玄参生地,伤阴石斛玉竹天花粉。

牙痛肾虚骨碎补细辛露蜂房,风热牙痛竹叶石膏生地黄连。

咽喉肿痛实火牛蒡子山豆根,虚火盐知母盐黄柏熟地。

咽干熟地枣肉鳖甲。

嘶哑声风寒麻黄杏仁甘草,风热蝉衣千张纸胖大海。

肺阴虚梨汁蜂蜜。项强风寒桂枝葛根。风湿羌活防风川芎。

破伤风南星吴茱萸僵蚕。

肩痛羌活姜黄独活、四肢疼痛上肢桂枝羌活桑枝、下肢独活牛膝。

四肢抽搐蜈蚣僵蚕地龙。

膝部肿痛牛膝独活,手指麻胀豨莶草瓜络桑寄生。

咳嗽风寒麻黄苏叶与杏仁。风热桑叶菊花桔梗。

湿痰法夏陈皮川朴、肺阴虚百合麦冬川贝 ,痰饮干姜细辛五味子。

肺痈苇茎鱼腥草桔梗,久咳嗽百部诃子。

喘促实喘风寒麻黄杏仁苏子、风热桑白皮黄芩白果,

虚喘肺虚党参麦冬五味子,肾虚蛤蚧附子补骨脂。

咯血外感邪在肺上沙参玉竹、邪在营血生地玄参,火灼山栀子黄芩知母,风热桑叶芦根牛蒡子。

燥咳嗽麦冬天冬百合。内伤肝郁肝火郁金白芍丹皮。

内伤血络覆花降香当归,烟酒伤肺葛花茜草根。

骨脊痛肾阳虚狗脊杜仲牛膝鹿角胶。

寒湿独活防风苍术,尾骶骨痛牛膝杜仲补骨脂。

胸痛虚寒栝蒌薤白、瘀滞赤芍红花郁金。

胸闷枳壳藿香川朴。心下痞块三棱莪术青皮。

肋痛寒热柴胡郁金,久刺痛丹参红花延胡木香、胀痛柴胡枳壳香附白芍、留饮葶苈大枣。

肝痛川楝子合欢皮白芍、胁下硬痛鳖甲山甲龟板。

腰痛肾虚杜仲牛膝川断,外伤牛膝乳没。

胃脘痛寒痛高良姜吴茱萸与乌药,热痛黄连川栋子、

虚痛黄芪党参白术白芍、气痛沉香砂仁枳壳香附、

瘀痛延胡五灵脂,食痛麦芽谷芽神曲、

虫痛使君槟榔乌梅、少腹痛气滞青皮延胡索乌梅。

肠痛大黄丹皮桃仁。脐腹痛(参照胃脘痛)。

中药药引、治病主药诀、药性串集、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小腹痛蓄血丹参桃仁赤芍、热结膀胱猪苓茯苓泽泻。

呃逆虚证丁香柿蒂党参,实证竹茹枇杷叶。

嗳气厚朴砂仁藿香,吞酸黄连配吴茱萸或煅瓦楞子煅牡蛎。

恶心半夏茯苓生姜、呕吐胃寒半夏干姜吴茱萸、胃热竹茹半夏山栀黄连;

伤食麦芽陈皮神曲,痰浊半夏生姜茯苓陈皮,反胃丁香沉香半夏,

饮食差湿浊半夏茯苓白术陈皮 。

中气虚人参茯苓陈皮白术 ,大便溏薄中气下陷白术黄芪桔梗。

湿热下注香薷黄连黄芩白头翁 。

肝火偏盛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大便水泻白术茯苓。寒症煨姜吴茱萸补骨脂;

热证旱莲草百部;湿证白头翁秦皮;气虚黄芪党参升麻,清脱肉豆蔻乌梅。

大便秘结腑实大黄川朴枳实,津枯肉苁蓉琐阳,气秘沉香槟榔枳实,

热秘麻仁郁李仁、虚秘柏子仁蜂蜜,冷秘肉苁蓉沉香麻仁。

排气木香川朴莱菔子,便血槐花地榆旱莲草。

小便秘黄滑石赤茯苓通草、小便清长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

小便频数肾虚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山枣肉、湿热车前子柴胡茯苓。

消渴上消花粉麦冬五 味子,中消石斛葛根花粉。下消熟地山枣肉五 味子。

小便余沥肉桂配知母或杜仲配黄柏,小便刺痛热淋车前萹蓄通草山栀子。

血淋大小蓟蒲黄生地。

石淋金钱草海金砂琥珀湿热茵陈车前通草,阴虚生地知母黄柏,高热滑石淡竹叶通草。

小便不利肺热黄芩芦根杏仁,脾虚黄芪茯苓猪苓,阳虚麝香附子桑螵蛸,

阴虚知母肉桂黄柏,小便失禁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

夜间多溺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小便带血茅根地榆石韦。

怀孕浮肿白术茯苓泻,怀孕胀闷砂仁陈皮霍梗。

虚热有汗秦艽地骨皮知母,虚热无汗丹皮山栀子。

掌心灼热多汗鳖甲地骨皮乌梅,潮热骨蒸银柴胡白薇胡黄连。

中药药引、治病主药诀、药性串集、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

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

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乾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要求温, 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膀胱经

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三焦经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心包经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中药药引、治病主药诀、药性串集、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汝州杨氏百草堂杨红祥附古罨药鉴

行风开表羌独活。荆芥防风蔓薄荷。白芷细辛与藁本。升麻天麻麻黄合。

秦艽威灵并紫苏。一十五味是表药。

祛风化痰天南星。白附藜芦皂荚同。瓜蒂蝉蜕何首乌。全蝎僵蚕牛黄通。

清热润燥青葙子。菊花密蒙五加皮。木贼蒺藜白薇蒌。郁李天竺并巴吉

各经风药肝川芎。脾为升麻肺防风。心为细辛肾独活。太阳藁本羌活同。

阳明白芷并升麻。少阳黄芪一味通。

上焦热药首黄芩。栀子前胡山豆根。桔梗桑皮共百部。沙参元参与丹参。

中焦热药胡黄连。石斛石膏硝黄先。葛根香薷元明粉。滑石茵陈并黄连。

连翘犀角羚羊角。一十四味俱为寒。

下焦热药车前子。龙胆通草并防已。柴胡地骨龟鳖甲。黄柏苦参共地榆。

各经热药肝柴芩。心血黄连气麦门。脾血大黄气白芍。肾血黄柏气元参。

肺血栀子气石膏。胃血大黄气葛根。

三焦地骨气连翘。小肠木通气黄芩。大肠大黄气连翘。胞络丹皮气麦门。

膀胱黄柏气滑石。各经主药最分明。

中药药引、治病主药诀、药性串集、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各经湿药心黄连。肾肺桑皮泽泻选。白术兼治肝脾胃。三焦膀胱茵陈兼。

秦艽车前大小肠。胞络猪苓一味专。

各经燥药心麦门。肝为当归肺杏仁。脾为麻仁肾柏子。大肠茴香一味真。

三焦大肠山药入。更有胞络用桃仁。

上焦寒药大附子。乌头生姜与桂枝。更有川芎并麻黄。六味热药上焦使。

中焦寒药干良姜。木香藿香丁沉香。草蔻肉蔻并白蔻。肉桂川椒并姜黄。

常山草果白芥子。五灵巴豆与槟榔。胡椒韭子莱菔子。郁金益智砂仁良。

下焦寒药菟丝子。杜仲乌药山茱萸。吴萸茴香补骨脂。荜茇八味下焦宜。

若是寒邪入脏腑。心肝脾血当归良。肝脾吴萸心气桂。肺气麻黄血干姜。

肾气细辛血附子。小肠延胡气茴香。大肠秦艽气白芷。胆血川芎气生姜。

三焦胞络芎附子。膀胱桂枝气麻黄。太阳藁本羌麻黄。阳明升麻葛芷强。

厥阴川芎吴茱萸。川芎柴胡入少阳。太阴升麻并白芷。少阴细辛独活良。

通经用此药为使。何能有病到膏盲。

十二经络泻火用药歌

十二经中皆有火。问君何药泻何经。黄连泻心并肝胆。更有柴胡肝胆同。

黄柏膀胱知母肾。三焦大肠肺用芩。芍药蠲脾石膏胃。木通能泻小肠经。

三焦正治柴胡约。手足阴阳仔细评。

诸经疼痛用药歌

人患风湿对医陈。便将羌活治其因。川芎治脑藁巅顶。芍药用消腹内疼。

脐下青皮黄柏好。腰间杜仲是其真。吴萸治心胃草蔻。胁用柴胡更绳伦。

甘草稍蠲茎里痛。枳壳应消气刺身。血刺痛兮何可疗。唯有当归一味神。

诸经气血用药歌

消痞原来枳术宜。痞塞用去白陈皮。腹中窄狭施苍术。补气人参可用之。

破死血兮桃仁好。活血当归用最奇。更有川芎生补血。木香调气为头药。

上中下三部见血用药歌

三部见血如向治。上用防风中黄连。下用地榆施活法。更加血药佐其煎。

三焦湿热用药歌

三焦湿热肿堪怜。上用黄芩中用连。下用龙胆防己柏。要君切记莫迟延。

中药药引、治病主药诀、药性串集、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中药方剂的药引

(俗称药引子)甚为重要,有的用作主辅药,有的为佐使药,有的为了护胃、矫味,或为了解除部分药毒,方剂中用药引能提高药效,争取早日治愈。

淡盐汤——引主药加强补肾的作用,如六味地黄丸;

灯心草——配主药导心经虚火而下,如天王补心汤;

茶叶——引主药上清头目,如川芎茶调散、辛荑散;

酒——引主药驱风解痉,疏通经络,如牵正散;

米汤——引主药清热止痢,兼护胃气,如香连丸;

苇根——引主药清散风热,解表而不伤津,如银翘散;

葱白——协主药发散风寒,如升麻葛根汤;

饴糖——协主药补土益胃,如小建中汤;

醋——配主药收敛止血,如地榆苦酒煎;

荷叶——引主药清热止血,如犀角地黄汤;

蜂蜜——引主药甘甜缓下,如凉膈散;

梨皮——引主药润肺生津,如桑杏汤;

童便——协主药降逆止血,如十灰散;

荸荠——协主药润肺增液,清热消痰,如五汁饮;

薄荷——引主药理血解郁,如逍遥散;

乌梅汤——引主药镇痛驱虫,如集效丸;

生姜——引主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如茯苓甘草汤;

大枣——协主药滋补脾胃,如治脏躁的甘麦大枣汤;

姜与枣——同用能佐使主药调和营卫,宁心健脾,解肌祛风,生姜得大枣辛而有润,大枣配生姜补而不腻,如炙甘草汤、桂枝汤等。

蚱蝉——每用3-5个,可以助听开窍,用于实聋,取其发音,亦以声达声之意。

蝉蜕——每用1-2对,治音哑。

蟋蟀——每用1-2对。又名蛐蛐,可以解热,又能利尿,取其穿通,用于尿路点滴不通。

鲜荷叶——每用1角(1/4张)-1张,可以清暑,民间服荷叶粥,取其清馨醒脑、沁人心脾、开胃进食。

白扁豆——每用15克,健脾开胃,民间用为菜蔬,可以佐餐下饭。

赤小豆——每用30克,利尿,民间煮粥服。

绿豆——每用30-120克,清暑益气,并可外用,研细粉,古代用为爽身粉。

鲜佩兰——每用15-30克,夏日潮湿,口中甜腻,可用大量,取其芳香清暑化湿,亦“治之以兰”之意。

肾精子——是猪膀胱中的结石,其形比粟粒还小,多保存于龙眼肉上,每用2-3粒,多至7粒,通淋利尿效果好。

蝼蛄——每用3-7个,焙干,农村夏季夜晚可以灯诱捕,利尿通淋效果好。

鹅血——每用一个鹅的血,治噎膈初期有一定效果,有利膈进食的作用。

鳝鱼血——取一个鳝鱼的血,趁热敷于口眼歪斜部位,有牵正缓麻痹作用。

地龙——即蚯蚓,北方成品多用盐渍并有泥土味,用前宜炒过矫味,民间用于定喘,或与治喘药同用,每用10-15克。

.水红花籽——民间称狗尾巴花籽,即辣蓼子,对臌症消水有一定效果,今多用于肝硬化腹水。

鲤鱼——每用约500克重1条,煮汤时不加盐,也是民间利尿消肿药,本“千金鲤鱼汤”方意。

伏龙肝——每用60-120克,先煎去滓,代水煎药,取其止呕、止吐、止泻、止血,效甚好,也可以用红砖坯用柴草烧炼(忌用煤火)取其中所含之硅化物,凡出血久不止者加此。

玉米须——每用1束(约15克),治全身性水肿。

糯稻根——每用15克,用于止汗,北方多喜用浮小麦30克,与此效同。

竹叶10克,灯芯1束(约3克)——用于暑热,既解暑又利尿。

西瓜——随意饮服,可以解暑,又可退热,作为退高热的辅助剂。现儿科病房于西瓜季节广泛应用。

西瓜翠衣——即西瓜皮,为吃西瓜后将皮串起来晒干,于无西瓜季节用之以代西瓜用。

蛤蟆草——每用15克,洗痔疮。

鲜艾叶——每用15克,洗痔疮。如未破可加花椒、食盐各少许,兼消肿。

鲜茅根——每用15-30克,治鼻衄。

金莲花——每用15克,治鼻咽肿痛,用于咽炎、喉炎、扁桃体炎、乳蛾效甚好,其抗菌力超过金银花,可认为具广谱抗菌作用。

浮萍——每用10克,用于荨麻疹,透疹力强,对鱼虾过敏者可用。

鲜青果——又名鲜橄榄,每用1-2个口含,治咽喉痛。

细茶叶——即好茶叶,每用10克,可以治偏头痛,如麻杏石甘汤加细茶叶名五虎汤,用于大叶性肺炎、小儿性肺炎,加此后又具强心作用。

陈蒲灰——即芭蕉叶或陈草帽瓣炒成炭,治肿在四肢者可加此,源于《金匮》败蒲散之意,又止盗汗。

桑枝——每用15-30克,治四肢络脉不通,取其通达四肢。

苎麻根——每用30克,治胎动不安,此为白麻的根。

桑螵蛸——即螳螂窝,每用10-15个,治小儿遗尿。

蟑螂——炒去翅,加五谷虫炒,治小儿疳疾。蟑螂的应用汪逢春老大夫喜用此,五谷虫的应用,张菊人老大夫喜用此。

凌霄花——每用7枚,用于经闭,通经效果好。

鸡冠花——每用10克,即可止痢,又用于白带。民间用时白鸡冠花用于白带、白痢;红鸡冠花用于红带、红痢。又红痢可加用马齿苋、红糖;白痢可加干姜、白芍。

姜——生姜每用3片,解表、和胃;生姜汁每用2-3滴,取鲜姜以水稍泡过,切成细末,乘湿压榨成汁,如服竹沥水时觉恶心欲吐,加2-3滴于竹沥水中,即可和胃纳药;

干姜为由鲜姜晒成,每用鲜姜量的1/3,温胃散寒、温脾止泻、温肺止咳方中均加此;

煨姜为鲜姜煨去油,用于止水样腹泻;

炮姜为干姜炒成炭,用于止血、调经。

鼠妇——每用7-10枚,炒过研粉,涂口疮效果好,成药锡类散中含此。

马舌子——即每用2一3条,平喘止痉,又用于癫痫,成药清心滚痰丸含此。

蜘蛛——每用1-2枚,消肿解毒,可解毒虫咬伤,民间选大型,活死均可用。养鸡者每于暑天加喂1-2枚蜘蛛,据云可祛暑,解除鸡的夏季热。

蚕蛹——用油炸过,每用1-2个丸,可以治糖尿病。北京林葆洛大夫晚年患糖尿病常自服此,寿九十余而终。

马宝——每用3克,治癫痫,来源于千金马宝散。

黑白丑——每用各6克,治癫痫,可炒后研粉冲服。

菖蒲——每用30-60克,可镇静,治精神分裂症。

海螵蛸——每用10克,可止血,又可外用。又磨成针棒,以黄连或大蒜水泡过,用磨砂眼。

黄酒——外伤用汤药,古方常水酒各半煎药。

象皮——用为止血,多入制剂,或外用。

象牙屑——每用15-30克,用于骨质增生有消刺作用。

黄明胶——为牛皮胶,每用15克,长期服用可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证。

鱼鳔胶——每用10克,用油煎炸,治再障有效。

土狗——即姜石,每用100-200克,民间用为利尿,解毒,消肿,近年认为含稀有元素(微量元素),可抗癌。

鲜竹沥——每用15-25克,化痰效好,如寒痰可加生姜1-2滴,以佐其寒性。

梨皮——选大鸭梨1个,洗净,用刀削于药锅中,待药已沸过时加入,待再沸,即取出漉汁,用于热性咳喘效好,具清肺火、化痰涎、平喘之效。

根据以上所述可概括一下药引子的功效:

(1)增强处方的药理作用(协同作用)。

(2)对处方中某些起制约作用(拮抗作用)。

(3)吸着(吸附)作用,如灶心土止血作用即此意。

(4)引经作用,如羌活性向上、独活向下、桑枝达肢、甘草梢达阴茎、枳实宽胸、桔梗上行、牛膝下引、木瓜在腓肠肌、白芍在腰腿部等。

(5)矫味,如服药欲吐,可加点姜,如欲温中,加饴糖(麦芽糖)。

中药药引、治病主药诀、药性串集、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1、中医脏腑用药规律

2、五谷属性和药用价值

3、调料食物的属性和药用价值

4、中药学应用大总结

5、中药药性应用大汇总之一

6、中药药性应用大汇总之二

7、中药药性应用大汇总之三

8、中药药性应用大汇总之四

9、中药配伍药对

10、「周仲英」中医临床用药配伍经验

11、《中药学》简化笔记1——解表类药

12、《中药学》简化笔记2——清热类药

13、《中药学》简化笔记3——泻下药、祛风湿药

14、《中药学》简化笔记4——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

15、中药——《药性赋》——寒热温凉四性

16、中药:四气歌、五味歌、七情歌、十八反、十九畏、六陈歌

中药药引、治病主药诀、药性串集、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注意:中药处方需在执业医师下使用。

本头条发布的版权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存在不当,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了解更多中医经典健康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