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手足相残的惨剧给雍正皇帝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因此在雍正皇帝选择皇位继承人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继承程序的制定和把握,比如他建立密储制度,实际上就是明着告诉皇子们:都别瞎折腾了,关于谁当皇帝的问题,老爹我心里已经有数了,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折腾死也没用!雍正以为采取这种办法就可以防止阿哥之间相互结党斗争,但是没想到雍正晚年还是差点重蹈九子夺嫡的覆辙,幸亏雍正及时采取霹雳手段,这才为弘历扫清了即位的障碍。 满朝文武大臣都明白将来的继承人必定是弘历无疑,但是三子弘时却偏偏不信这个邪,想继续拼一拼,他将弘历视为自己最大的威胁,采取一切手段来抢夺皇位,甚至不惜与八爷党相勾结,差点让八爷党死灰复燃,弘时母亲是齐妃李氏,据史料记载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当然这是后来乾隆皇帝对他的评价,历史上的弘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已经无迹可查了,现在史书中所谓弘时的形象难免包含着乾隆皇帝因怨恨而导致的偏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弘时对皇位有着非常大的野心,甚至慌不择路的与八爷党进行勾结,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后路。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雍正皇帝发现其与八爷党勾结的证据,盛怒之下气急败坏的痛斥弘时,命其为胤禩之子,这就等于告诉弘时,自己对他已经完全失望了,可是弘时还是不思悔改,与雍正皇帝的关系始终非常紧张,公元1727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弘时被雍正除去了宗籍,并于同年的八月初六日死亡,后世对于弘时之死的传言非常多,很多人认为弘时才二十四岁,正处于年轻力壮的年纪,怎么可能会突然去世呢?因此弘时之死一定与雍正皇帝有关,可是现在还没有找到任何的证据。 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后,虽然乾隆皇帝对这位哥哥心有怨言,但还是追复了弘时的宗籍。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其实雍正皇帝虽然看不上弘时,但毕竟父子情深,雍正帝即位后与弘时之间矛盾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从中也反映出秘密建储之举以及雍正帝对允禩等人的打击逐步升级,对于他与弘时关系所产生的影响。雍正帝继位初始,对弘时尚怀有父子之情,为其择师一事,颇费心思。 这说明他对弘时尚抱有一定希望,认为后者或许能够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有所长进,改弦更张,使父子关系得到改善。可惜弘时没有及时领悟父亲的这番苦心,与八爷党勾结又戳到了雍正的痛点,最终将自己送上了绝路! 参考文献:《清史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