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民俗之 介子推与寒食节

 江山携手 2018-07-23
      我国传统节日中,有些是以纪念历史人物或民族英雄为主的,这样的节日称为纪念节日。汉民族传统节日中较大的纪念节日是寒食节和端午节。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那么寒食节纪念的是谁呢?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陷害,逃亡在外,历尽艰辛,颠沛流离十多年。当时辅助他的介子推忠心耿耿,时刻护卫左右,与他患难与共。有一次他们在山中迷了路,找不到能吃的东西,重耳饿得头昏眼花,介子推便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了给重耳吃,重耳非常感激他的救命之恩。
在外流亡了十几年的重耳后来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成了有名的晋文公。晋文公让手下许多与他同甘共苦的有功之臣都得到了重重的奖赏,可偏偏把介子推给忘了。
介子推秉性清高,虽然心里很不痛快,但也不想去邀宠图赏,便离开晋文公,背负着年老的母亲来到了绵山,过起了清贫的生活。
后来,经人提醒,晋文公才想起了介子推,感到非常愧疚,觉得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放走了自己的恩人和难得的忠臣,便立即派人去寻找想请介子推出来做官。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山,晋文公无计可施。这时,有人建议放火烧山,说介子推是个孝子,山上一起火,介子推为了自己的母亲活命肯定会出山。晋文公心想有道理,便下令放火烧山。风猛火烈,连烧三日,也不见有人出来。到最后搜山时,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一起抱着一棵树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为介子推的崇高气节所感动,于是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全国禁止生火烧饭,只能吃干粮和冷食。以后“寒食禁火”便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并形成了一种社会习俗。从此,便有了“寒食节”。
寒食节正好在清明节的前一天。由于仅差一天,长期以来人们就把这两个节日混同起来,统称为清明节。如《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栽柳祭扫坟茔而已。”其实,清明节是个节令,寒食节是传统祭祀的日子。传说介子推烧死在山中,在他烧剩的衣襟上留下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读罢此诗,伤心地痛哭起来。晋文公在位期间,经常把这首血诗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勤政清明,终于成了五霸之一。相传,晋文公还曾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修庙立碑,人后人永远记住介子推。
介子推的家乡是并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一带。据周斐《先贤传》记载:太原旧俗,初寒食为一月,后改为三天。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实在影响健康。等到周举任并州刺史时,便在介子推庙前张贴一告示:“寒食一月,老少不堪,今定为三日即止。”从史籍的记载中可知,当时寒食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禁火三日,吃冷食。所谓冷食,一般是隔日做好的饼或糕,有的放上红枣做成枣糕。也有的地方寒食节吃馓子、麻花,《齐民要术》里称馓子、麻花“入口即碎,脆如凌雪”。
寒食节从晋朝开始,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出现过严禁过寒食节的,如三国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节之俗便又在民间兴起。唐代有不少记述寒食禁火的诗句,如唐代诗人卢象有一首《咏寒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