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郁(肝.胆): 1.1证一两胁不舒,胃脘痛,咽膈不通,饮食不下。 1.2治一“木郁达之”(达者,舒达也),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1.3方一 A.越鞠丸+木香.槟榔。 B.柴胡疏肝散。 C.加味逍遥丸。 D.开胸顺气丸。 二.火郁(心.小肠): 2.1证一目赤心热,胸背胀痛,疮疡痈肿,血溢精少,神志异常。 2.2治一“火郁发之”(发者,发越也,使火毒外泄之义),清泻火毒,疏通经络。 2.3方一 A.越鞠丸+黄连.黄芩。 B.泻心汤。 C.大青龙汤。 D.火郁汤。 E.三黄片。 三.土郁(脾.胃): 3.1证一两胁苦闷,心腹胀滿,肠呜腹泻,呕吐尿频,体重肢肿。 3.2治一“土郁夺之”(夺者,取也,使其改变原来的郁结状态),通腑导下,祛除湿邪。 3.3方一 A.越鞠丸+焦山楂.六曲.炒麦芽.郁金.鸡内金。 B.越鞠保和丸。 C.承气汤。 D.健脾丸。 E.胃苓汤。 四.金郁(肺.大肠): 4.1证一咳嗽.气逆.呕吐,心胸滿闷,咽干, 面如灰尘,卧不能转侧。 4.2治一“金郁泄之”(泄者,发散发泄也), 肃降肺气,祛痰通络。 4.3方一 A.越鞠丸+胆星.半夏.瓜蒌。 B.通宣理肺丸。 C.枳朴大黄汤。(枳实.厚朴.大黄) D.泻白散。 E.葶苈大枣泻肺汤。 五.水郁(肾.膀胱): 5.1证一腰间憋闷痛,心胸寒痛,关节不利, 四肢厥逆,腹滿痞坚,行走不便。 5.2治一“水郁折之”(折者,断也,断其病路之谓)。 5.3方一 A.五苓散+杜仲.川断.牛膝.秦艽.鸡血籐。 B.十枣汤。 C.大.小活络丸。 D.独活寄生汤。 |
|
来自: 鉴益堂 > 《38[中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