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针灸针的变革和疗效的关系

 郭医 2018-07-23

  中国古代有九种针具,分别名为儳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用于治疗多种不同疾病。《灵枢·官针》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现代针灸医师们在对针灸的沿袭和使用中,往往最常使用的是九针中的毫针,而对于其他八种针具都基本弃之不用了。也就是说,现在的针灸医生能否用毫针来代替古代的九种针具,来治疗各种不同种类的疾病,这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针具的形状可能与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

  1968年在中国河北满城发现一座西汉古墓,从中出土金针4枚、银针5枚。经专家确认这些金银针具,正是早期的针灸专用针具,也是屹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金属针具。由于时代久远,材料抗腐蚀性差,部分针具已经锈蚀和断裂,但从残留的针体上可以大体了解到古代针具的大小尺寸。这些针都是针身短而针柄长,针长6.5~6.9cm,其中针身长为1.5~4.3cm,直径1.5mm以上。我曾参观过华佗版1:1仿制的古代金、银针,其粗细约相当于现在的水银体温计粗细。

  当时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针灸针既要有一定的强度,又要有一定的韧度,其直径也多比较粗。后来随着材料和工艺的进步,同时也源于患者畏痛心理,毫针直径也变得越来越细,材料也由金、银变为现在的不锈钢针具,直径多为0.25~0.3毫米左右,更有甚者直径为0.12毫米,相当于古代一根针是现代的3至5倍粗。

  针刺的疗效与针刺的部位和所使用的针具有很重要的关系。华佗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家,据载非常善于治疗痛症。西晋著名的史学家陈寿在他的《三国志·方技传》里用了这段文字来描述华佗的针灸医术:“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这段文字,就讲述了华佗在下针的时候会告诉病人,针感会传导到什么部位去,如果病人说针感已到,于是起针,病就好了。

  那么在什么部位,扎什么样的针,才会有如此神效呢?如针刺治病时只针一两处穴位,且气至即起针,病就好了。以华佗当时的制作工艺水平,必然使用的是粗针,背部夹脊穴结实紧密的肌肉,通过粗针针刺后可以扩张分开肌肉,松解肌肉组织的粘连,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的功效。相传华佗发明的华佗夹脊穴,多用于治疗脊背疼痛(此处未考证)。而现代针灸医生在治疗脊痛时也选用华佗夹脊穴,但很少能达到气至即起针,病就好了的效果。因此从这种情况看针具粗细的变化,可能是影响毫针针刺疗效的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我想这段话是每个中医针灸从业人员,在读书期间就已经耳熟能详的一段经文,并将之运用于今后的临床指导上面去。但在临床上,每个针灸医生治疗时都在努力找寻并获得那种得气的感觉,却常常并没有出现经文中所说“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的效果。因此希望通过增加针刺的数目,增加留针时间以及加用电针刺激等等来弥补疗效上的不足,所以针刺的数目也越来越多,少则十几支多则几十上百支,试想如果是用古代那么粗的针具,针这么多针,患者身体能否接受得了。

  很多人将疗效归结为医生的水平高低,或者选择搭配的穴位处方等,诚然这两方面非常重要,但我本人认为针具的变迁对于疗效的影响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近五年来我做了大量关于针具粗细对疗效的影响的临床观察,临床病例数有2万多例,发现粗的针具对于痛症一类的疾病确实有着良好的疗效,但是其弊端也是明显的,即针刺时带来的疼痛、患者的畏惧心理及针刺时难以刺入。那么粗针为什么针刺效果好,而细的针效果相对较差呢?我仔细观察对比,发现粗针和细针的区别在于粗的针硬度高,而细的针韧度好。硬度为一种物体的抗变形能力,硬度高的针在针刺过程中,通过刺手在针柄的施术手法,如针柄的颤动、震法和摇法等,可以相对有效地将这种刺激效应更好地向针尖处传导,或向病灶侧传导,使之更易“气至病所”。而细的针具硬度低而韧度好,在施行手法时,通过针身的弯曲变形将这种刺激强度或者能量抵消或者大幅度减弱了。

  那么如何可以使针具既要保持一定的细度,疼痛少、患者容易接受,同时还要能具有相对较好的硬度。岐黄针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反复临床实践验证后提出来的,参考借鉴了古代九针的部分外形特征,同时结合现在材料和工艺水平,使其针身直径很细,但能保持足够的硬度,而且其特殊的设计,还可以更好地避免刺伤血管引起血肿。很好地消除因针具的粗细差异对疗效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古代九针中几种针具的有效结合,可以说是对现代针具的一种改良和发展,近年来该针具先后获得国家专利技术两项。

  岐黄针治疗疾病时,特点是取穴少,每次治疗仅取2-3个穴;不留针,得气即止,单个穴位的操作时间约10余秒钟;高效,可以基本达到针去痛减或消,在对上万多例的痛症患者观察可以发现,其显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适应症广泛,从目前的临床病例分布来看,这种方法对于很多内外妇科疾病,如PD、中风、小便功能障碍、末梢神经病变、手术后疤痕效应等等有着非常好的疗效。目前国内外有着广泛的针灸医生在临床操作使用,并取得了卓越的临床效果,希望岐黄针能造福更多的医患,创造更好地社会效益。

  分享些世界各地的针灸医生们的反馈来做为结尾!感谢大家一路的支持和鼓励!

(注:本文为原创,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