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手艺的数字式反击

 无限风彩 2018-07-23


一张正方形的纸,不剪裁,不拼贴,经过千万次对折后,会成为什么?

 

提起折纸,大部分印象是传统,手工,似乎离科技、现代这些词眼很远。



“事实上。每一个折纸作品展开后都是一张布满折痕的方形纸,这些折痕不是藏起来的神秘线条,而是需要一开始就规划好每条线的走向。”  刘通告诉我们。



或许是理科生的逻辑性,又或许是被德意志民族的骄傲和严谨所影响,曾留德6年的理科生刘通,将折纸过程看作是一场精密的数学计算,这实在性感。

 

刘通的双手折出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8米《白犀牛》,大小作品常作为国礼出现在政治外交场合。可以想象,要设计出这样一个比例协调、结构正确,美观又有创意的作品,背后需要经过多少精密艰难的计算,而这一切,全都得依靠电脑设备来完成。

 


“当初做《白犀牛》时,我只是想让犀牛的背部再高一点,看似简单的要求,我却用电脑反复进行了无数次模拟计算,过程中有任何以毫米为计算单位的误差,都会导致作品失败。”


为了推广中国的折纸艺术,刘通参加过无数国内外重要的展览。例如《母爱》、《天使加百利》分别被西班牙美术馆和匈牙利大使馆珍藏,当多达1444片龙鳞的《龙之魂》在日本展出时,连日本折纸大师小林一夫先生都惊呼:“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展览前的准备可并不轻松,需要提前携带笔记本电脑在现场创作、布展。


“很多时候需要在现场通过电脑软件进行实时的模拟计算和调整,才能最极致的展现作品的美。所以必须及时地更换性能更强大、又便携的笔记本电脑辅助我,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刘通说道。



现代折纸艺术,早已超越了传统的认知。通过电脑设备的辅助,创作和想象都不再受限制。但同时,在前期模拟演算中,电脑一旦卡顿造成了计算误差,往往也会毁了整个作品。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刃剑。

 

不断焕新,保证电脑设备高效稳定的运营,是刘通实现梦想的加速器,也是留住折纸这项古老文化的必要载体。

 

【读者意见小调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